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崛起,而古老的东方成为奴役和侵略的对象。各国逐步被列强瓜分,就连几千年主宰世界的中华也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其他地区几乎都彻底沦陷。但是,有一个国家
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崛起,而古老的东方成为奴役和侵略的对象。各国逐步被列强瓜分,就连几千年主宰世界的中华也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其他地区几乎都彻底沦陷。但是,有一个国家却很例外,其不仅没有被殖民,而且却突然暴起,打败了大清,俄罗斯,更是跻身列强行列,成为一个传奇。
即使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研究日本崛起的原因,而日本人也更加感兴趣。根据日本京都学派著名历史专家的研究,他们认为,日本崛起,离不开3大原因,而这三件件件都来自中国。
第一,是一种文化。
这就是儒家学说。很多人现在批判儒家文化,认为其中庸之道,其墨守陈规等阻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是罪魁祸首。但是在日本,儒家思想却成了日本快速崛起的基础。
因为日本充分挖掘儒家文化,忠君爱国的思想,强调对天皇,对国家的热爱,快速的凝聚全国力量。而且跟自己的武士道精神结合,使得日本当时具有空前的团结一致。这是日本,无论改革还是战争能够胜利的基础。而如果没有儒家文化几千年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改造,日本不可能短期内就能汇聚民心,这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是一本书。
在日本有一本被称为明治维新领航者的书,那就是《海国图志》,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中国著名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其里面对世界的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但是这本书写出来后,在大清没人关注,没人看,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但是,当一个日本人来到后,其巨大作用开始发挥。
这个人就是高杉晋作,其在太平天国之乱初期来到中国,看到了这本书,如获至宝。带回国内后,立刻被奉为经典,印刷再版了十几次,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书,一时间洛阳纸贵哇!因此,日本专家认为,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日本国民开化的基础,也是这本书成了日本改革的先锋。后来高杉晋作,也是拿着这本书,作为改革的一手素材。
第三,一个教训。
那就是不断的学习强者,自己才能变强,这是日本能够崛起最关键的原因。日本人本来也是一个闭塞,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很容易自我爆棚。但是,是古代中国,教会了他如何做人,打出了他善于学习的特性。在唐朝时期,日本刚统一,就有点找不到北,开始入侵朝鲜半岛,结果,白江口之战,大唐分分钟教他做人。在存亡之际,开始向大唐称臣纳贡,主动学习,才有了其大化改新的封建化过程。
而在明朝时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国民,再次自信心爆棚,于是想先占朝鲜半岛,再占大明。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又一次被教做人,于是又开始几百年的学习。因此,当美国人打开日本国门后,日本意识到,美国比自己强多了,于是学习强者成为日本的民族特性。以后,顺利开展明治维新,赶上时代潮流,成为列强之一。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真相背后】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为什么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一、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而中国就在旁边,中国好像是要稍早一点,在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被迫开埠通商和赔款割地,中国这块肥肉貌似更加吸引西方列强。
二、日本被入侵后积极变革,而变革的成功我觉得还要得益于他的幕府制度。幕府将军德川家希望继续幕府制度和而明治天皇当然也希望恢复800多年前幕府制度后失去的权利,还有日本分为支持佐幕和倒幕的各派系、各蕃,使得维新不像中国这样,只支持到没有决定性权利的皇帝、亲王,变革成功几率大增!
三、维新后短短几年,在甲午海战中以弱胜强,迫使中国赔款好像是两亿多万两白银,借着这笔钱大力发展国力,又在十年后打败沙俄,从此发展一帆风顺,直至太平洋战败,被美国驻军!
中日维新变法的对比
1)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 领导力 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 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 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
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日本则已经联合世界强国,并且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在后期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虽说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但客观上仍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5)影响
积极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得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消极影响: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主义的军国主义道路。
6)作用
1.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确立了君主立宪形式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
3.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民主独立的工业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的内容
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政府通过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
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教育 方面,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将全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8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有人认为此举用意在于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为日后的对外扩张铺路)。此外亦选派 留学 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事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筑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
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 其它 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__传教的禁令。
明治维新的原因相关 文章 :
1.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 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3. 日本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
4. 日本崛起的原因
5.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这个国家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是一朵奇葩,作为亚洲唯一一个脱离弱国行列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国家,日本由弱变强的原因向来是争论不休,但是日本京都学派的著名学术领袖内藤湖南却说,日本之所以能由弱变强,最关键是得到了3样来自中国的宝物。
1,儒家文化
作为一种思想瑰宝,儒家文化能通过教化思想来达到改革的目的。日本人将儒家的忠君爱国与武士道精神相结合,让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中一直保持着韧劲,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日本同时也学到了中庸之道的精髓,既学习了西方先进文化,也保留着日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兼容并蓄。
2,《海国图志》
魏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所撰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当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员高杉晋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清朝有这么一本书,高杉晋将书带回日本后加以研究成为了明治维新的关键人物之一。内藤湖南更是声称《海国图志》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日本能改革成功此书功不可没。但讽刺的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却对此熟视无睹,高杉晋作也对此冷嘲热讽,认为清朝怀抱利器却不能用。
3,学习先进的精神
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人一直擅长学习,而且是谁先进就跟谁学。这种精神正是古代日本打不过古代中国给打出来的,唐朝白江口之战击败日本之后,日本人开始意识到唐朝的强大和先进,决心学习唐朝文化,派出遣唐使者。经过了几百年的消化与融合,日本人觉得学的差不多了,便又开始觊觎当时的明朝。结果被明朝再度击溃在朝鲜,日本人因此又向明朝学习。日本的土地狭小贫瘠,注定只能走出去。古代向中国学习是这样,近代向西方学习也是这样。也正是这一种虚心学习的精神,让日本能迅速崛起成为发达国家。所以日本近代丝毫不以对西方列强学习为耻辱,内藤湖南认为这种向强者学习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精神同样来自于和中国的交往,这是千金难买的珍宝。
而反观同时期的大清朝,当权者的无能,保守派的短视,改革最终胎死腹中。世界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腐朽的清朝最终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