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沙特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是石油和财富,每当看到沙特王室成员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到处炫富的时候就会让人真正明白什么叫作“富得流油”。
在沙特可不是什么人都能
提到沙特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是石油和财富,每当看到沙特王室成员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到处炫富的时候就会让人真正明白什么叫作“富得流油”。
在沙特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开公司做石油业务的,尤其是石油勘探行业被牢牢掌控在当权者手上,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叫作沙特阿美,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王室成员。
这家公司体量大、利润高,堪称沙特的印钞机、黑金制造机,上市的时候创下了全球最大IPO的记录,至今未被打破,排在沙特阿美身后的是阿里巴巴、日本的软银集团和农业银行。
大家都知道沙特阿美的体量很大,但有些朋友好奇沙特整个国家的GDP只有8000多亿美元,而归属于这个国家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市值却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有的人说市值是虚的不能作数,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由于对公司市值和GDP的概念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别看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两个词汇,但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把握它们的意义。
沙特的GDP不到沙特阿美的一半
解释一国的GDP小于国内某企业市值的问题前先来看看实际数据。
沙特2020年的GDP为7001亿美元,这是已经公布的官方经济数据;2021年沙特的GDP还未揭晓,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能够达到8050亿美元(2021年油价大涨功不可没),2021年沙特的GDP会超过土耳其位居全球第19位。
而沙特阿美市值在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照1:6.4的汇率换算差不多为1.9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可比沙特2021年GDP的两倍还要多。
其实这很正常,不明白的朋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市值是累计数、GDP是时点数
上市公司的市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将二级市场的股价乘以公司的总股本能够得出,比如某公司当年股价为10元一股,该公司总共有100亿股,那么公司的市值为1000亿元,理论上拿出1000亿元就能买下这家公司并拥有公司所有的资产。
市值其实是一家公司的所有资产以及这些资产在未来每一年里能够赚得的利润之和,也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财富的累计数。
GDP是什么?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和企业某一年里创造的财富总量,比如2021年中国的GDP为114万亿元人民币,表示2021年1-12月全国人民总共创造了这些财富,至于2021年之前以及之后创造的财富均不会统计在2021年的GDP里。
归根结底公司市值和GDP所包含的财富时间涵盖范围是不同的,给大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假设张三年薪8万元,还有15年退休,家里有一套200万元的房产、一辆10万元的车以及20万元的银行存款。
张三2021年的收入为8万元,年收入相当于GDP。
张三的总资产为200万元 10万元 20万元=230万元,张三未来15年一共能赚到8*15万=120万元;两者相加合计350万元,这相当于张三的市值。
这个例子并不完美但基本展现除了市值和GDP统计口径上最大的不同,GDP是一国一年的财富,市值是一家公司多年积累下的财富加上未来预期能够获得的所有财富。
跨国公司创造的财富并不全部属于本国
GDP的中文民是国内生产总值,包含企业和个人在一国国内创造的财富,换言之,跨国公司在国外赚到的钱并划入本国的GDP里。
沙特阿美的主要经营业务为石油制品,业务不局限在沙特国内,国外分公司和子公司创造的财富属于沙特阿美的市值范畴但不属于沙特的GDP。
以苹果公司为例更能帮助大家理解这点。
苹果是一家典型的跨国企业,最高峰时的市值超过了3万亿美元,全球业务带来的财富均体现在苹果公司的市值中,但不一定计入美国的GDP里。
苹果在中国负责销售业务的子公司所创造的财富要算入咱们的GDP里,在韩国的制造公司创造的财富要算入韩国的GDP,在美国总部负责研发的子公司创造的财富才算到美国的GDP中。
大型跨国企业创造的财富会全部归入公司市值之中,计算GDP时却分散到了全球各个国家,为母国创造的GDP要少一些。
沙特阿美的国际化程度虽然无法和苹果相提并论但道理是一样的。
经济学中的不少概念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统计口径、统计范围不同会有非常大的区别。
GDP和市值根本就是两个维度的指标,无法拿来直接对比,只能作为参考。
这就像我们不可能用一个人的身高与另外一个人的体重进行对比,虽然高的人体重会大一些,重的人身高也可能高一些,但最多只能作为参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3、农业水平高,品牌溢价强,品质超群;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5、社会成本较低,有更好地保障前提下,有更多的投资可能;
6、旅游业发达;
以上肯定没有列全,但充分反映出来日本的经济能力。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三、旅游和农业,以及高质量消费的驱动,再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四、国内固定投资和迭代发展的产业投资驱动贡献一万亿美元也没问题。
再来看美国、德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特质大同小异。总结下来三句话:以科技为品牌动力的钱最好赚,以消费为驱动的GDP消费质量发展上去了国内就火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就出来了。
中国在未来20年左右必定会产生数家市值万亿美元的世界级巨头公司。
中国还需要10年的准备期,10年后中国成为全球GDP第一
市值万亿美元世界级公司,必定产生在全球GDP第一的国家。2021年中国GDP已达到全球第二,美国的77%,正冲刺全球第一,预测中国全球第一指日可待。市值万亿美元世界级公司的四大特征非常明显。
第一、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亚马逊,都是跨国公司,业务遍及世界,经营规模巨大;
第二、高科技特征,护城河非常深,在细分领域技术领先几十年,领导全球企业发展方向。
第三、收割超额利润。一个苹果收割手机全行业利润80%,令同行望尘莫及,华为一挑战,美国居然举国之力打压,华为成长之路寻找新的赛道。
第四、这些企业全都在全球GDP第一的美国,有美国霸权的影响力。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到一些规律,市值万亿美元不是一个个体现象,有系统性综合因素。
未来20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变化趋势,人民币将稳定升值,达到4.5-6.5:1区间
未来20年,美国发债规模将从30万亿美元扩大到45亿-60万亿美元。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跨台,黄金与美元脱购,美元持续贬值是趋势,美债发多了,收割全球羊毛多了,美元已逐渐失去世界货币地位,是因果报应。人民币升值趋势有其底层逻辑,人民币的锚定物是中国制造。
只要拥有人民币,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任何商品,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人民币就是这么强。美元由于国力变化和滥发美元,美元走弱,人民币由于中国制造正走强趋势,未来20年,汇率将在4.4-6.5之间波动。
未来20年,中国企业成长机会无限,必将产生万亿美元市值世界级公司
未来20年,中国GDP总量超200万亿人民币,成为经济强国。以下两个赛道最容易产生数个万亿美元级市值的世界级公司。
第一、5G、6G、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航天、人工智能高科技领域。在原有赛道,美国企业领先优势正在缩小,在新领域,尤其是以5G为代表的新领域,中国具备先发优势,再用20年,必将引领世界。现在养猪自动化,奥运餐厅自动化已实现,将来中国制造智能无人化将大范围的普及,不客气的说,80亿人民衣食住行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一点都没问题,未来的商品生产将颠覆你的想象,物质财富会非常的丰富且低廉。这么庞大的产业群消费群,又在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中,产生万亿美元市值公司,是顺理成章,水到厂早的。
第二、新能源完整产业链。碳排放碳达峰是挑战更是机遇,短短几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智能车产销已是世界第一是最好的例证。从发电、输送、储存、应用、消费全产业链,都是颠覆性的。发电不用煤、不用油、只用太阳能,只用可再生能源,能源价格未来将变得低廉。
电力输送损耗率将很低,输送距离将很远。电力储存将更加便捷和大容量,新能源车1000公里充电成常态。低廉的能源价格使得各种商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因此,在新能源赛道,中国必将产生数个万亿美元市值的世界级公司。
在传统的赛道和新兴的赛道,都有机会产生万亿美元级公司,未来的20年,这是中国时代,万亿美元市值是全球经济第一国家的标配,不是什么特别的事。
我们要知道,美国市场经济发展了多少年才到现在这样,而我们市场经济才多少年。看看我们的航天技术,导航技术,盾构机,高铁,超算……很多很多,都是从别人不带我们玩,到现在站到排头,中国人努力起来是很厉害的。按照目前科技方面发展的势头,只要我们持续努力,不盲目骄傲,会有这一天的。
万亿市值的概念真的是十分强大的,大概是能够抵得上一些发展比较普通的国家的GDP总额了吧。苹果公司的市值是腾讯公司的总市值的2.5倍,而且比整个深圳的市值还要高。可以说这个概念应该是十分恐怖的,一个公司很少能够达到像苹果工资这样如此高的市值。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现在阿里巴巴的市场总市值是4500亿这样,也就是说整个阿里巴巴所有的运营起来了之后现在是4500亿。而苹果这一个公司相当于两个阿里巴巴还要多一点,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是我们中国市值最多的企业了,所以可以想想苹果的万亿市值有多么的恐怖。
目前全世界能够超过万亿市值的企业也总共只有三个人而已,这三个分别是微软,亚马逊还有苹果。所以说苹果从当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甚至都要破产的,相对而言比较普通的一个企业,成为了现在名副其实的世界商业巨鳄。可想而知当年的乔布斯,以及后来一系列的苹果的员工以及管理层方面都是付出了多么样巨大的努力。成功往往都是需要很多的鲜血和汗水来浇灌的,苹果公司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所以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乔布斯当年的魄力,他真的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领导者,苹果公司在他的手底下,发挥出了巨大的风采,充分而完美的展现了它存在的价值。现在苹果公司总市值已经超越了1万亿,往下它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我觉得乔布斯的在天之灵看到现在苹果公司发展得如此迅猛他也就放心了。万亿市值对我们来说可能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且是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和国家挂钩的一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