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位做小生意的商户在一处十字路口旁边拥有门面,那恭喜你,你将有极大的生意红火并发大财的机会。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被理解,因为十字路口人流密集商机众多。但是如果一个国
如果一位做小生意的商户在一处十字路口旁边拥有门面,那恭喜你,你将有极大的生意红火并发大财的机会。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被理解,因为十字路口人流密集商机众多。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正好地处具有重大地缘战略意义的“十字路口”上,那这个国家可能面临的局面将不是生意红火赚钱赚得盆满钵满;而是随时可能有强大的敌国打你的主意、千方百计想打压和控制你,甚至将你灭国了。综观历史,位于地缘战略意义重大的“十字路口”的国家往往都是多灾多难的,例如阿富汗、叙利亚、斯里兰卡、波兰、乌克兰等国都是如此。
叙利亚大马士革的清真寺
通过对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变迁史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在遥远的古代,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越大。按理说地理位置越好,国家应该越兴旺发达才对。可为什么位处地缘战略意义重大的“十字路口”国家偏偏容易多灾多难呢?其实这里边学问大了去了,列位看官且听猛士君给您一一道来:
一、“十字路口国家”往往具有重要的现实地缘战略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以大家熟悉的典型“十字路口国家”阿富汗为例进行说明:阿富汗地处亚洲腹地,地理位置特殊。从古至今无论是从亚欧大陆东部向西扩张的帝国、还是从亚欧大陆西部向东扩展势力的帝国,它们要实现自身的扩张目标都必须经过阿富汗,而且必须在阿富汗建立前进基地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扩张。同样的,亚洲北部游牧民族如果试图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实现征服目标,也得经过阿富汗才行。从这个角度看,阿富汗确实具有重要的现实地缘战略价值,事实上这也正是阿富汗经常遭受强国或强大政治势力入侵的关键所在。
曾经的拜占庭帝国首都,现在叫伊斯坦布尔
在欧洲东部和近东地区,波兰以及曾经风光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地缘战略价值。例如波兰地处东欧和西欧、北欧和南欧的交汇点,历史上来自东欧的强大帝国(主要当然是俄罗斯)、来自北欧和南欧的某些强国为了实现各自的征服战略,都不断地打波兰的主意,这样自然就造成波兰历史上多灾多难,并且曾经一度被几大国联手瓜分。从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拜占庭帝国也因为其所处地方具有重要现实地缘价值,因此在其1000年的帝国史上经常遭到周边一些有大国雄心的国家的进攻和骚扰,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消灭。
二、”十字路口国家“往往因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汇聚而聚集数量可观的财富,因而容易成为一些大国征服的目标。
”十字路口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往往会成为多民族、多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交流的地方,而且容易聚集起数量可观的财富。例如阿富汗在历史上地处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由于”丝绸之路“贸易兴盛的原因,这里一度出现了一些贸易繁盛的城市,而这些城市因为聚集了数量可观的财富,容易引起一些大国或者强势民族”眼红“,进而对阿富汗实施入侵。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汇聚地区,自然也汇聚了不少财富于此。历史上这两座城市确实多次遭受过外来强敌进攻甚至导致城市所属的国家被灭国。例如十字军东征期间,西欧国家的十字军就曾经野蛮掠夺过君士坦丁堡并使拜占庭帝国元气大伤。大马士革历史上因为曾经受到过西欧十字军好蒙古大军的攻击而损失惨重。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角
三、某些”十字路口国家“扼守重要的”财富通道“要冲,因而无法逃脱大国的觊觎
15世纪末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启,葡萄牙航海家大举东进,沿非洲海岸开辟通往东方印度、中国甚至日本的贸易航线,这可是一条重要的”财富通道“啊。但对于正好处在这条“财富通道”上的斯里兰卡可就在劫难逃了,最终斯里兰卡被西方殖民者政府沦为了殖民地。也几乎就在斯里兰卡沦亡的同时,东欧的俄罗斯帝国开始逐渐兴起,为了打通通往海洋的“财富通道”获得财富,俄罗斯一面积极进攻日益衰落的“十字路口国家”波兰;另一方面为了打通通往黑海的“财富通道”,俄罗斯还积极进逼乌克兰,并将其大部分纳入了自己版图。此后俄罗斯的扩张越来越疯狂,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大国。
19世纪,曾经强盛一时的奥斯曼帝国衰落,由于它正处在西方国家通往东方的陆上“财富通道"之要冲,一些试图将手伸往东方的欧洲列强国家不可避免地打起了奥斯曼帝国的主意,它们不断地武装进攻或者蚕食奥斯曼帝国,使其衰落速度加快,最终不可避免沦为了”西亚病夫“。
波兰首都华沙街景
四、一些”十字路口国家“自身国力偏弱,而且缺乏能将国家力量充分凝聚以抵御外敌的主心骨力量。
令人感到悲催的是,我们熟悉的这些”十字路口国家“往往其自身实力都不是很强,在那些有野心的大国眼中,这些国家就是软柿子好欺负。同时由于”十字路口国家“具有特殊的人文环境,使得这些国家往往是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其不足之处是缺乏能够将国家力量充分凝聚在一起进行发展和抵御外敌的主心骨力量。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阿富汗,阿富汗是多民族国家,其人口最多的民族普什图族占国家总人口不足一半;另一个”十字路口国家“叙利亚也是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叙利亚的基督教势力可不小);乌克兰同样是多民族国家,这里的俄罗斯族人势力很大;斯里兰卡是两大民族并立。这些国家如果民族团结做得不好,是很容易发生内乱而被外部强敌利用导致亡国的。
乌克兰基辅一景
五、一些”十字路口国家“在国家发展方面偏重于继承,在创新发展方面鲜有建树,导致其容易落后于时代。
当年从罗马帝国分出来的拜占庭帝国其文化根底深厚,发展工商业的条件也很优越,但拜占庭帝国的悲剧在于它很注重继承吸收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精华,但在创新发展方面显然做得很不够,这使得它很难实现国家的转型升级,自然难有充足的本钱应对新的时代挑战。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乌克兰似乎也在走拜占庭帝国的老路,即偏重于继承前苏联的一些东西,而在创新发展方面做得不够。虽然学习了一些西方民主制度,但实质上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面对俄罗斯的强大压力时力不从心,被夺走了克里米亚也不敢怎么样。
战火中的叙利亚阿勒颇
总而言之猛士君认为,“十字路口国家”的悲剧主要在于它们处在敏感的地方,正好“挡了大国的道”,大国为了推行自身的扩张战略必然要“收拾”这些国家。而自身实力偏弱、内部存在一些问题又恰恰给那些大国蹂躏自己提供了机会。“十字路口国家”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国情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发展之路避免自己再遭大国蹂躏呢?还是让我们谨慎观察吧。波兰位于中欧东北部,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三面环陆,一面临海,东边是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两个国家,西边则是德国,南面接壤捷克和斯洛伐克,东北部又与立陶宛和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至于北边则是波罗的海,渡过波罗的海,又是挪威与瑞迪两个国家。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照理说波兰应该发展的一帆丰顺并且强盛。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是的,波兰在历史上历经三次瓜分,1795年~1918年一直处于外族的统治下,1918年重新建国后也多次和不同国家有过领土争端,也是多灾多难的国家。
公元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成为第一任波兰国王,波兰也走向了一波三折的发展 之路。从十二世纪开始,波兰几代国王都忙于解决封建割据的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波兰共和国。但一直到十四世纪,波兰王朝与立陶宛联合后,才收复了东波兰(也就是历史上的莫瑞),此后波兰进入了第一共和国时期。
随着东波被收复,波兰的商品出口也变得更容易,尤其是粮食出口。粮食出口所带来的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在波兰萌芽,同时西欧的启蒙思想也迅速传播到了波兰,可是毗邻国家俄国却对波兰的发展进行了武装干涉,导致波兰在1772年被俄普奥三国联合瓜分。1791年,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革新运动走向高潮,5月3日,波兰四年会议通过了《五三宪法》,也是最早具有法律效益的宪法。1795年在经历了三次瓜分后,波兰还是没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一直到1918年,一站结束以后,波兰才在苏俄政府的支持下恢复独立,这个在历史上消失了123年的国家,又重新出现了。
好景不长,1939年,苏德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决定共同瓜分波兰,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波兰政府被迫流亡,但好险没有再亡国,走向了艰难的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