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途径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我国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途径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及上海市,于崇明岛入海,全长6397千米。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途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及山东省,于东营市入海,全长5464公里。可见长江和黄河的长度差距不大,但奇怪的是自古以来南北分裂时期都以长江为界,长江也因此被称为“天堑”,却没有以黄河为界的,这是为何呢?
首先就是因为长江的流量远大于黄河。长江水面宽阔,平均宽度964米,平均流量达到了33980立方米/秒,最大深度320米;黄河略窄,平均宽度659米,平均流量只有1774.5立方米/秒,最深处也不过百米,平均水深只有2.5米。因此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不易渡过长江,但黄河流量小,又浅又窄,冬季时有的地方还会断流,完全阻挡不了军队。
其次是因为长江水运发达,水军容易封锁江面,而黄河基本不通航。长江水流大,水深,支流众多,可以在江面上布置水军作防。因此想要渡江就得先突破敌人的水军防线。反观黄河,冬季断流,夏季决堤,不适合水军作战。没有水军布防,黄河的阻敌作用就弱得多了。
第三就是因为长江冬季也不结冰,而黄河冬季会结一层厚厚的冰,甚至能在冰上跑马。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长江位置偏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的温度也在0℃以上,江面不会结冰。而黄河位置偏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的温度约为-6℃,河面会结冰,敌人踏着冰就过河了,连船都不用造。
最后一点原因就是长江流域地形复杂,适合埋伏疑兵,而黄河流域地处平原,一览无余,无法设伏兵。江南地区和网密布,北方的骑兵很难适应这样的地形。黄河地处华北平原,在冷兵器时代想要在平原上抵挡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敌方刚发起一次冲锋己方阵型就被冲乱了,很难抵御敌人。
所以虽然长江和黄河同为绵延数千里的大河,但是因为所处地势和气候的不同,导致长江能成为天然防线,能挡住北方骑兵南下,黄河却无法起到这样的作用。
长江和黄河,都是我国的母亲河,它们的名字是经过时代变迁而形成的:黄河本名“河”因其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水变得浑浊,所以改名作“黄河”;而长江,在很早时候叫作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才改称为“长江”。两条河流,一个叫江,一个叫河,是受所处的地域、河流流向以及径流量等因素影响的。
长江和黄河,承载着华夏5000年的文明,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整体来讲,除了因为历史上这个两个名字拥有不同的起源外,还在于,判定一条河流是江还是河,还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取名与地域有关
一般来说,北方的河流一般叫作“河”,如黄河、海河、淮河。南方的河流叫作“江”,如长江、金沙江、澜沧江等。
二、取名与河流流向有关
历史上,流入内海、内湖的叫作“河”,流入外海的叫作“江”。比较来看,黄河流入内海渤海,而长江流入东海。
三、取名也与径流量有关
通常,一年之中,径流量变化大,随季节变化明显的叫作“河”,而相反,与季节影响较小的叫作“江”。
我们发现,第三条和第一条有很多吻合的地方,一致的地方在于,在我国的南部,也即是秦岭、淮河以南,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较多,在这一气候影响下,河流的水量更多,也即是随季节变化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