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曾经通行多国还在其纸币上印刷为何后来却渐渐取消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也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汉语是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1 23:15:20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也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汉语是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紧密而且相互适应,自仓颉造字以来,方块字在世界文化中便独树一帜,这种独立的文字系统体现了中国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汉字发展演变千年,虽然字体形式和笔画变更很多,但是其独立格局始终不变,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兰亭集序》(局部)

据统计,全世界人口接近76亿,分布在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知的语言种类有5651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依次为汉语、印地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凭借中国人口世界最多的优势,汉语使用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不过汉字的影响可不仅仅停留在人口的数量上。汉字独特的魅力在于用字少、组词能力强、信息量大,不仅是音形意三者的完美结合,还是最具有文学性的文字。既有《滕王阁序》这样华丽骈文,也有《春江花月夜》这样绝美而且富有人生哲理的长诗,简洁语言著称的《孙子兵法》阐述邦国大事,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囊括天地宇宙。

▲文房四宝

通过汉字,人们能够体会到作者描绘的意象,并且可以加以放大,融入大自然寄托情思。更难得的是,汉语海纳百川,可以融合外来文化做出一定修改,为汉字注入更强盛德生命力,加上汉字可以描绘世界上任何事物,以最简单的笔画勾勒或者组词描述,因此汉字一直以来受到外国人的喜爱,他们经常惊叹于汉字的神奇。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鼓励女儿学习汉语时,就对汉语大为赞赏:“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尼赫鲁与女儿英迪拉

从意思表达和文明传承方面来讲,汉语和汉字是一种完美的语言和文字,这使得中华文明的文脉从来不曾断绝,一直在前进发展,其间出现了数个辉煌繁荣的王朝,对周边邻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他们学习中华文化,学习汉语和汉字,并将之印在了全国通用的纸币上。比如俄国,全国发行的纸币中,有8张印有汉字,分别为苏俄国家银行发行的价值为100、250、500、1000、5000和10000卢布的“流通券”,纸币上印制的汉字内容为:“全方貧工之聯合”。李氏王朝高宗李熙在位期间,朝鲜发行了近代第一套纸币,上面印有汉字:“朝鮮兌換券”。因为朝鲜与中国政治体制相似,管理全国钱粮赋税的部门为户曹,纸币上就还印有“戶曹兌換券”几个字,此外还有“此券以通用正貨交換也”和面额“XX两”等内容的汉字。

▲1919年发行的苏俄卢布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从1967年开始,发行的全国通用纸币上均有汉字,内容仅为国名“新加坡”,纸币的价值面额则用英语表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纸币上印有财政部部长的印章,历任财政部长韩瑞生、胡赐道、李显龙、吴作栋等皆将印章刻印在纸币之上,均为汉字。明治维新后,日本发行了近代第一套纸币,这套纸币由大藏省发行于明治五年(公元1872年),上面印有汉字“明治通寶”。此后,还发行了印有“日本帝國通用紙幣”、 “日本銀行兌換券”和“日本銀行券”等国家货币,上面的名称和面值均使用汉字表示。

▲日本纸币及硬币

公元1875年,法国资本家组成财团,创建东方汇理银行(又称“印度支那银行”),垄断越南等地的货币发行,控制其经济命脉。东方汇理银行发行的纸币用汉字标记行名和面额,这种纸币不仅在越南等地被使用,还通过边境贸易在中国西南省份流通,法国资本家正是以此控制这些地区的金融市场。法国在公元1883年殖民越南之后,陆续将柬埔寨和老挝并入,形成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设首府于河内。当越南从法国殖民者手中独立之后,汉字也并未在越南消失,胡志明执政期间发行了多套纸币,上面均印有汉字和越南拉丁字母,汉字内容为越南国名“越南民主共和”和纸币单位“元”。

▲写有“越南民主共和”字样的纸币

那么问题来了,汉语和汉字曾经在多个国家通用并流行,为何后来却会渐渐消失?一方面是清朝选择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华夏文明落后于世界,影响力大为降低;另一方面则是那些想要救中国的人,被欧洲先进文明所震撼,居然自以为是汉字阻断了中国文明发展,中国人大半精力都放在咬文嚼字之上,甚至主动提议废除汉字,改用西方的表音文字。就这样,本来在清末民国时期还在使用汉字的国家,也被这群中国文人感染,以为汉字不利于传承,于是纷纷取消汉字,比如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八月革命”成功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立即宣布废除汉字,尽管他本人擅长书写汉字。

▲胡志明旧照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更加熟悉,那就是隔海相望的韩国。韩国废除汉字后,年轻一代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下降。不过这些事能怪他们吗?在某一段时间,连中国人都对自己的文字不自信,何必还有理由强求他国呢?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是中国人自己先没有自信,才导致了汉字文化圈萎缩。好在中国知耻后勇,不断发展壮大,努力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随之升高,影响着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国的世界发展理念渐渐被世界接受,汉语和汉字也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汉字文化圈必将迎来新的繁荣。

参考资料:

《汉字史话》《汉字变迁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汉字曾被多国印在纸币上,为什么如今却逐渐取消?

曾经的中国是十分强大的,在古代中国的时期。而国内的文字也是流传到亚洲各地,在曾经的时候,中国也是被誉为世界第1强国,文化输出也是同样如此。可是由于近些年来,近现代的清朝作出了一系列腐败行为导致中国进入衰败之后,中国开始一蹶不振。而在曾经的时候,汉字被印在多国的纸币上面,可是为何被逐渐取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曾经的中国十分强大,汉字被印上去作为交流的符号。

首先我们要知道,曾经中国作为古丝绸大国,向世界各地都运往大量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甚至乃香料。这些都是交易的重要产品,而在许多欧洲各地,他们国家是没有这相应的产品,许多产品都要从当时的中国古代购买。而购买的话,他们处于被产品的输入一方肯定会对输出方抱有敬畏的状况。而汉制在当时的世界各地都是十分的流星,同时被印有汉字的纸币也被作为硬通货。可中国之后落败了,就被逐渐取消。

二、新的世界霸主的出现,他们抢占了商机。

在之后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的欧洲列强,他们都开始向世界各地开始进发,不断的输入自家的产品,以此来使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不断的增大。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中国在之后也是被欧洲各国沦为商品的输入国。这个时候被印有汉字的纸币就已经慢慢的被消除了。

三、产品本身就不再具有竞争力的。

自从欧洲列强崛起以后,他们本国就开始大量进行商品输出。而中国生产的产品对比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还有这样一个上面存在着劣势,让许多购买者不愿意购买中国的产品。而之后纸币上面的汉子也被废除,也正是因为商品中国的影响力之后下降。

之前发明的二简汉字,为何后来却被废除掉了?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外形像日文;第二,失去了汉字固有的美感;第三,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谈起我国的汉字那是相当的自豪,汉字是汉语的记录文字的载体,汉语不仅拥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以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入侵,国内的文化分子开始对汉字进行改革。

原因一,外形像日文

“二简汉字”的全称为“第二次汉字简化后的汉字”,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简化汉字,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老百姓认识和使用。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知识分子们删除了一些容易写错并且难懂的字,并且去掉一些字的偏旁或者笔画从而使得字变得更加简洁。正是因为这样直接机械化的处理,使得很多简化后的汉字看起来特别像日本语言文字。

原因二,失去了汉字固有的美感

众所周知,日本语言就是截取了汉字的一部分而成为的一门语言。正是因为“二简汉字”的简化方式太过于机械,这也就使得汉字看起来少胳膊,少腿,失去了汉字固有的美感,所展现出来的文字一点都没有“灵魂”。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之中它经历着“改变—改变”的过程,人们定是不能随意地更改汉字。

原因三,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次汉字简化是采用着截取汉字的偏旁或者笔画的方式进行简化,这也就使得很多本不一样的文字会被简化成一个同样的问题,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毫无疑问,中国的一些汉字看起来确实是十分复杂,特别难写,但正是因为这个字有着特别的含义,所以才会有复杂的形态,我们不应排斥它们,而已保护它们。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