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咱们的肝,是很坚强的。
它每天辛辛苦苦,担负着繁重的解毒、物质代谢、分泌胆汁、免疫防御、调节血容量等重要任务,不敢出一点差池,不然就会给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不
你可能不知道,咱们的肝,是很坚强的。
它每天辛辛苦苦,担负着繁重的解毒、物质代谢、分泌胆汁、免疫防御、调节血容量等重要任务,不敢出一点差池,不然就会给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不过它实在是太坚强了,再生功能极强、忍耐力高、到最后一刻也不会告诉你,它累了。
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肝炎仍有九成人存在伤肝行为
可就是这么好的肝脏,我们却没有好好保护它。
和辛苦付出的它比起来,我们简直就是负心汉。
不关心肝脏,是有后果的。
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肝病患者人数众多,病毒性肝炎中乙肝、丙肝患者加起来约占人口总数10%,这意味着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病毒性肝炎。再加之目前年轻人常见的脂肪肝等,可见慢性肝病患群数量之大。
肝再坚强,也无法承受不管不顾,如果不及时治疗和以后生活不多注意的话,病情自然会继续恶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而全球约80%的肝癌是由乙型肝炎导致的,若不加以适当治疗和监测,每4个慢性乙肝患者中就有1人死于肝癌或肝病。
而面对如此可怕的数据,仍有九成人存在伤肝行为。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慢性肝病总数将达4.47亿人。
后悔还来得及,重视咱们的肝脏,可以从照顾它的饮食需求开始!
在门诊过程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王东教授经常会碰到肝病患者咨询吃什么好,有哪些是需要忌口的?在饮食该怎么吃?针对这些问题,王东整理出了一份“饮食清单”。
肝脏为什么总生病?错误的饮食才是真相!
在饮食原则上,不管是正常人群还是肝病患者,都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均衡。
具体来说,就是要补充足够营养,包括主食、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同时尽量多吃新鲜事物,特别是绿叶蔬菜、水果、肉类;忌吃如熏、腌、酱、烤、炸类和刺激性(辛辣、酸、过咸、过热、产气过多)食物。
多吃优质蛋白质,例如瘦肉、禽肉、鱼肉、蛋类、豆类、奶类等。特别推荐新鲜禽类和水产品熬制的汤,如乌鸡、鸭肉、鲫鱼、泥鳅、甲鱼、牡蛎等。
不过,肝功能不好者为避免病情严重,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新鲜蔬菜中可以选择萝卜、菜花、胡萝卜等,它们具帮助抗癌作用,不过烹调中不宜加热太长时间。
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人体微量元素锰和钼的食物,如黄花菜、芹菜叶、南瓜、卷心菜;山药、白菜等所含的钙和牛奶媲美,还有西红柿,但未成熟西红柿不可食用。
较为推荐的还有芥蓝、菠菜、韭菜、香菇、桑葚、蘑菇、刀豆、黑木耳、枸杞子、银耳、荸荠,以及金针菇、海参、海带、莴苣等。
4个饮食习惯,“肝脏”并不喜欢
用好的食物哄好了肝脏,还不够。
它不喜欢你吃的东西,你也得知道。
·它不喜欢总吃油炸、腌制食品
一些深加工的食品,加工次数越多,各种添加剂也增添得越多,不管是油炸还是腌制食品都会加入过多的防腐剂等,尤其是含有亚硝酸盐之类的食品,如剩菜剩饭,肝脏其实并不喜欢。
·当你长期饮酒,肝脏也在默默哭泣
中国饮酒文化浓厚,大家逢年过节时免不了要喝一些。只不过,不宜长期大量饮酒。一些说含有葛根粉、柚子、蜂蜜等解酒药类,其实作用并不是很大。
避免酒精伤害肝脏,饮酒之前可以先吃些主食,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在胃里吸收,再有就是多吃些新鲜水果,尤其是含果糖较多的,减少肝脏对酒精的吸收。总体原则是酒要少喝,甚至不喝。
·不舍得扔霉变食物?肝脏不舍得你吃
勤俭节约是值得提倡的,不过也不能太过了,如粮食存放久发霉了该扔还得扔。
肝脏器官最容易被毒素侵害,食物在霉变过程中易产生真菌——黄曲霉毒素,它能直接诱发肝癌,并且这种毒素不容易高温去掉。
·偏爱某类食物
我们的肝脏每天都在工作运转着,也需要补充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全身,也为了肝脏。
饮食应当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合理搭配。如不能盲从周围人都说海参好,就只吃海参。
此外,慢性肝脏病不太适合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等,宜吃些优质蛋白质,如鱼类、鸡蛋、牛奶等,多吃各类新鲜瓜果蔬菜,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好嘞,肝脏的菜单,大家都记住了吗?(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有专家表示,肝病高发的原因与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分不开,中国人的饮食比较油腻,乙肝患者较多,吃得太油腻会给胆囊和肝脏带来较大负担,长期会导致脂肪肝。对于一些深加工食品来说,加工的次数越多,添加的添加剂就越多,无论是油炸食品还是腌制食品,都会添加过多的防腐剂,尤其是亚硝酸盐等食物,比如剩菜,这些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
人们患乙型肝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族传播。在中国,大多数人患有乙型肝炎是因为家庭传播,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患有乙型肝炎,如果出生的孩子没有接种乙肝疫苗,他们就会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如果一个人的精液检测到乙肝病毒,它甚至可以通过性传播传播。
缺乏预防意识是人们患型肝病的原因之一。预防人们接种乙肝疫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很多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或者在相关方面缺乏预防意识。因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并不是那么理想,很多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所以这些人患乙肝的概率很高。
中国有浓厚的饮酒文化,所以每个人在节日期间都不可避免地要喝一些。不过,长时间大量饮酒是不合适的。有人说含有葛根粉、柚子、蜂蜜等解酒药物,其实效果不是很好。避免酒精损害肝脏,饮酒前可以吃一些主食来保护胃粘膜,减少胃对酒精的吸收,然后多吃新鲜水果,特别是果糖含量较多的水果,以减少肝脏对酒精的吸收。一般原则是少喝酒,甚至不喝酒。
因为中国乙肝疫苗的普及还有医疗条件的大幅改善。10月28日,国新办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63.4/10万降低到2019年的55.6/10万,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典范。
通常说,一个地区乙肝发病率和医疗水平有关,而医疗水平往往和一个地方的经济挂钩,像非洲这样的国家相对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乙肝患病率就高了很多倍。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的医疗水平差,经常出现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情况,比如:注射器和针头重复使用,都会给乙肝传播创造条件,每年有大量人因肝病而死亡。
扩展资料
中国乙肝疫苗的发展
当时我国医学界对乙肝病毒了解几乎是空白,直到1972年国际出现一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国医学界才知道肝炎还有乙肝这一分类。
此时陶其敏与冯百芳教授,在米勒教授的支持下,共同创建了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1973年,米院长用各种关系,将陶其敏送往日本学习血凝法检测技术,了解了当时国际上的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
在国外进修后的陶其敏,回来就开始制造自己乙肝检测试剂盒,由于当时国内没有葡聚糖,于是她找各种替代品。
经过4个月不分昼夜的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她制成了带有表面抗原的敏感血球,1973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的检测方法,让中国进入了认识乙肝的时代。
在研制疫苗时,由于当时联系不到试验的大猩猩,陶其敏决定以身试验,给自己注射了乙肝疫苗,经过多次的临床数据调查,3个月后抗体出现,研制的乙肝病毒疫苗也预示着成功!
1975年,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问世,中国乙肝预防工作开始进展。同年还建立了中国第一HBV DNA检测方法,使中国进入了认识乙型肝炎病毒特点的时代。
经过多年的试验,1984年,血源性乙肝疫苗开始在我国应用,先后实现了疫苗免费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大大阻断了乙肝在人群中传播。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国新办: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