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当然会好但对九零后往者不可谏来者不好追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最近很多读者在问我一个问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受到了小号张朝阳,吴晓波那一期的消极影响。
吴晓波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08:32:53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最近很多读者在问我一个问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受到了小号张朝阳,吴晓波那一期的消极影响。

吴晓波也好,张朝阳也罢,都说了一些消极的话。

青春才几年,疫情就三年,很多人可能已经不耐烦了。

但是就算疫情今年年底消失,世界要回到经济繁荣期,也不是一年就可以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来一去又好些年过去了。

有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忽视了,那就是年龄。

你想想看,对于90年左右的人来说,90年的现在已经32了对吧。

这批人29岁的时候,是2019年。

2019年是个什么情况呢?

如果往外部世界看,全球经济其实已经出问题了,否则2016年的时候,川普也不会上台。

如果向内部看,2019年的房价是相当高的。这个29的年轻人,如果买了房子,他付出的价格可能要比那些比他小四五岁的人,贵了好几百万。

这就是网络上的那个所谓的时间窗口截止线,所谓85前与85后。

那么这个多花了几百万的年轻人,他指望的是什么?肯定是收入的快速上升,以此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问题是后面就遇到了疫情,很多行业受到了波及,不要说教培,哪怕是互联网也面临了一波减薪与裁员。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29岁的人32了,如果时间再推移,那么35,38,也许,某一天世界的经济恢复了,又进入了繁荣期。

问题是,他40了。

人赚钱,就那么几年,一般来说,如果你30~40这段时间耽误了,那后面有机会,也是下一代人的机会了。

比如00后的机会了。

这个故事在50后身上发生过,他们就是这样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确实有大机遇,但是机遇属于60后。

50后就属于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完美错过。

50后更多的人生体验是下岗,而60后,则是赶上了市场化浪潮。

人生轨道截然不同。

这个话讲出来是挨骂的,谁讲谁挨骂,不是说名人说出来挨骂,无论谁说出来,都是挨骂的。

有些事儿怎么讲呢,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就像我们都知道,春种秋收,你说如果要冬天种东西怎么样?

很难。

可是如果这个人生的时机不对,正好是冬天,他熬不过冬天,冬天过去,等春天,他已经老了,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机会不属于他了,机会属于下一代人了。

那你让他甘心,他也真够难的。

所以这种时候,你出来说什么真话都是挨骂的。

但是换个角度看,真话又是不得不接受的。

好做的事情,早就被前人做完了,留给你的,本来就是最硬的骨头。

我很明白大家在想什么,人性都是懒惰的,无非想要绕,可是有些事儿,你就是绕不开。

就比如一个问题,我们做了几千年的老大,200年前为什么失去了铁王座?

按照公知的说法,他们会给你喋喋不休地讲各种西方的小段子。

可那些是原因吗?当然不是。

公知这个群体,其实既没有做事的经历,也不曾真的读过什么原始资料,他们只不过是些虚假知识碎片的二道贩子。

我记得那天写影评的时候,有读者跟我说,古人没那么多心眼。

我回复说,古人心眼比你多,只不过你不了解。

今天举几个例子,你比如罗斯福新政,雇两拨人,一拨人去挖坑,一拨人去填坑,走出经济危机,你以为这是西方人发明的?

范仲淹早就玩过了。

范仲淹在杭州的时候,遇到灾荒怎么办?组织划船比赛,自己带头,带着一群富人在湖上喝酒,搭棚子,举办各种宴会,欣赏比赛。

为什么?他在做什么?在搞运动会吗?

不,他就是在挖坑填坑呀。

他心里很清楚,富人有钱,穷人没钱,这会儿灾荒。你只有鼓动富人消费,去雇佣穷人,才能渡过难关。

你看到了吧?古人其实很聪明的。而且仁宗把范仲淹的做法制度化,把他的试点推行开来,让其他太守也效仿。

你再比如司马迁,他早就写过,老百姓是不可能靠教化的方式达到理想状态的。

这就是所谓的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所以君主要怎么样?要管理预期,要引导他们的消费需求。

你看到了,管理预期,打这会儿起就出现了。

而且司马迁还写过,要在人们贪婪的时候恐惧,物价涨到极点,你就要卖出,视同粪土;要在人们恐惧的时候贪婪,物价跌到极点,你就要买入,视同珍宝。

这么做是为了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成为首富吗?不,古人比他的视野开阔多了。

这么做为什么?是为了平衡市场。今天,各国都是这么做的,这不就是凯恩斯玩的货币政策吗?

司马迁还写过,北方的人为什么富有?因为他们地处严寒,懂得储蓄的道理。南方的人为什么贫穷?因为他们气候炎热,一年庄稼熟几次,根本不用为了吃的发愁,所以就懒惰。

你注意,他那个时代的气候和今天不一样。所谓的北方就是今天的温带,而他笔下的南方就相当于今天的热带。

你今天去看,全世界发达的国家都在温寒带,没有热带的。其实就是这回事。热带地区的人,生活太容易了,很难产生高组织度。

而且司马迁还写过如何发战争财,汉代七国之乱的时候,有商人借钱给官方,资助他们打仗,一次性获取百分之一千的回报。

这个过程今天很常见呀。我们聊俄乌战争聊过很多次,一群人围绕乌克兰卖军火发财。美国在二战时期也是这么崛起的。

你注意,司马迁只是个史学家,他只是个记录者,他记录的这些东西,古人早就想到了。

那有人就要问了,古人这么聪明,为什么后来西方崛起了?

因为他们发生了科技大爆炸,你没有。生产力才是那个硬实力,其他都只是补丁而已。

很多人,一辈子都蜷缩在文科思维当中,尤其是我们这个科举了几千年的国度。

你太想当然了。

文人思维,他们从来都是大而化之,他们总以为只要提供土壤,科技是自动爆发的。

实际上从来不是。

你没有足够多的理工科思维的人,科技就没法爆炸。

我们的经济从什么时候才开始蒸蒸日上?近几十年。

我们民国时期没有大师吗?有,太多了。遗憾的是,全是文科大师。

我们花了很多年,去普及,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概念,才有了从几十年前开始的理科生碾压文科生的趋势。

这个趋势很重要,只有持续不断的理科思维的人数占据绝大多数,我们才有可能引领下一次的科技大爆炸。

说穿了,要把人类拉出如今的经济泥淖,除了来一次科技爆炸,让生产力上一个台阶,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你指着今天的公知,他们跟古代的穷秀才没有任何区别,卵用都没有。

那么站在个人的角度上看,作为90后,你真的是哪儿哪儿都不挨着,如果你非要逆袭,要走出对自己不利的困境。

最可能的突破方向,恰恰是硬方向,就是围绕科技爆炸这个核心点。

你要有自己的硬实力,你到底能够攻克什么技术难关,你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利润。

你要明白,现在的牌桌上是个什么局面。

现在牌桌上不缺资本,也不缺老油条,一群有资本的老油条围着个技术难关,就是攻不下去。

你攻下来,你就是拍卖会上的古董,你就是香饽饽,一群老油条资本只能围着你叫价,内心再滴血,都得喊价,一次次突破自己心理底线的喊价。

你要是没有这个硬实力,你混不出头的。

就像刘邦,他不缺老油条,他团队里全是老油条,他自己就是最大的油条,他现在万事俱备,就差韩信。

就差一个能打的。

刘邦入蜀之后,只有一个人出头了,那就是韩信。他加入的最晚,还是能出头,因为大家都在等他。

大家把所有容易的事儿都做完了,最后就等他了。

你想出头,你就必须是那个能打的。

但愿科技大爆炸,就炸在你手里。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是什么意思呢?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意思是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出自春秋·接舆《凤歌》。

《凤歌》是有“楚国狂人”之称的接舆讽劝孔子的一支歌。接舆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做法是徒劳的,已经过去的能算了,希望他从现在起就不要再过问政治。以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就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格言,但涵意与原来已经完全不同了。

《凤歌》

风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话什么意思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出处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是过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还来得及。说明人应抓住以后的时光,奋发努力,而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追悔之中。

2、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3、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眼下从政的人物都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使孔子没有能够和他谈。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