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告诉池田人类的希望在东方但不是你们日本而是中国

东西方两大文化巨擘对话:世界的希望在中国1973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跟日本人池田进行了人类未来的探索,汤比因告诉池田大作:“世界的希望在东方”,池田充满期待。然而汤比因接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9 22:22:48

东西方两大文化巨擘对话:世界的希望在中国

1973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跟日本人池田进行了人类未来的探索,汤比因告诉池田大作:“世界的希望在东方”,池田充满期待。然而汤比因接着告诉他:西方文化行将就木,人类的希望的确在东方,但是不是日本,“东方的希望在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全球!”

这次长达2年的漫谈式对话,最后被写成《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

一个西方的历史学家,一个日本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谈话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有!

汤因比(1889·4·14—1975·10·2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他已成为一位世界通哲,而与爱因斯坦、史怀哲与罗素并列”,“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者。

池田大作(1928年1月2日—),国际创价学会会长、创价大学创办人,日本第三大党公明党创始人,宗教家、作家、诗人、摄影师,获联合国和平奖、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人道主义奖、爱因斯坦和平奖。中国授予他中国艺术贡献奖、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以及“中日友好和平使者”、“人民友好使者”称号等。

文化理念的天然不同:西方在“分”,中国在“合”

文化如同人体内的血液,周流全身,为身体提供养分和能量。但血液的先天免疫力有强弱,有的兼容性较强,免疫能力就强大,有的兼容性差,免疫力就微弱。

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具有兼容并蓄的特性,虽然诸子百家有政治主张和学术见解的不同,但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西方灵与肉的分离,把最高权力归之于上帝,人间任何形式的统治者就不能成为绝对崇拜和尊奉的对象。在哲学上的反映则是“心物”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由两个相互独立不能相容的主体构成。

这种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三权分立与民主集中制,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再比如对立与统一。

以应对疫情为例,中国面对疫情,国家力量可以调动一切资源用于抗击病毒,全体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因而能取得抗击新冠病毒的节节胜利。

而美国总统跟州长吵架各有依据,谁也不服谁,个人自由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终于导致全国疫情泛滥不可收拾。

《展望二十一世纪》在“前言”中就开宗明义:中国的道教、儒教,以及中国化的佛教,包括与日本的神道教,都能协调共存而形成了当地的生活模式。相反,西方宗教是排他性的,具有依仗暴力强制推广的倾向。例如,十字军东征,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对墨西哥和秘鲁土著民族的强行信教等。

因此,汤因比强调:人类必须不断自身弱性,努力适应宇宙万物的自然性,而将自我奉献给宇宙万物,实现自我与“终极的存在”合为一体,“终极的存在”并非一切宗教的人格神,而是一种自然存在,在中国它的名称叫“道”,这就是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西方正在陨落,人类的出路在哪里?

在过去的300年间,“欧洲中心主义”可谓甚嚣尘上,而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国内环境并不被世界看好,但即使是这样的情形下,汤因比也给人类的发展走向给出了坚定的答复:“将来在文化上统一世界的是中国。”

在汤因比看来,19世纪属于他的祖国英国,20世纪属于殖民地新兴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属于东方的古老文明国家中国。

西方不能引领人类未来文明。激烈竞争下的西方世界,民族国家思想狭隘,因利益追求造成的人类社会的灾难与灭亡在所难免。解决这一灾难性问题,唯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这样的使命是西方社会无法完成的。

西方自从罗马帝国分裂之后,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天下主义”的国家,而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恰恰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主线。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西方对世界的武力征伐,使世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经济市场,在武力和经济技术上的双重作用下,西方价值、西方标准凌驾一切文化之上。

然而这只属于“技术层面”的“统一”,不是在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西方社会内部四分五裂,更没有办法为世界提供一个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因此它不具备为世界建立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世界国家”。

如果仅仅依靠国家间、地区间、社会间的民主协调来解决问题,那么人类社会很可能会陷入无尽的争吵和争端中,并最终走向衰落,雅典在民主争端中走向衰亡就是镜鉴。

那么世界出路在哪里?

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在与池田的断断续续的2年对话里,汤因比给出了答案: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为什么?  

因为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上,尽管也和希腊、罗马一样有过混乱和解体,但是中国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其宝贵经验是: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根据文化情感纽带的联系,组织在一个以天下主义和世界主义为文明基准的国家。  

道家思想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超越其他民族,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理念,为人类文明提供了节制性与合理性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中国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最符合新世纪人类社会整合的需求。 

中国的三教在长期的融合过程中,都存在着合理主义思想,使中国人能够有分寸地建立和坚守着自己的文明。  

由于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影响和征服了全球,留下了政治上的民族国家林立的超级难题,这个政治真空将由中华文明来补足。

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无限扩张,正如老子所言,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物壮则老,水满则溢”的阶段,关于西方文明衰落的也不只汤因比一家之言,比如尼尔·弗格森的《西方的衰落》,内奥米•奥莱斯基《西方文明的崩溃:从未来看今天》、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等等。

汤因比认为:“中国通过缓慢的成长来保存自身的文明……是的,很快,中国将醒来!”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动。”

“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

“人类无需对诺查丹玛斯的预言感到恐怖。1999年人类不会灭亡,拯救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西方只代表事物的终结”。

人类还有希望吗

当然有希望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预言:人类的希望在东方。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汤因比也直言不讳地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
汤因比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试图以其皇皇巨著《历史研究》,揭开文明兴衰的谜题,启发人类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直到1973年,时已暮年的汤因比依旧没有停止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探索。在不断出版新作的同时,汤因比与当时日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两年的漫谈式对话,主题是人类在21世纪的未来。
汤因比和池田,一个是西方人,一个是东方人,互相抛开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狭隘和隔阂,在精神自由的海洋里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未来学式的全景探索。在这场漫谈中,汤因比透露了对21世纪中华文明的无限期望。
一、西方无法引领人类未来文明
可能让池田略微感到失望的是,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亚,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汤因比心仪的东方文明,不是在那个时代经济上升和物质繁荣、技术高度发达的日本,而是依然在“文革”中徘徊、物质生活依然相当贫乏的中国。尽管面对一位日本文化界的顶级名人,汤因比也直言不讳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路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等国。
汤因比坚信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能避免民族国家因为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而人类社会要过渡到一个“世界国家”,西方社会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西方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就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天下主义的国家来统一西方世界,而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恰恰是西方在罗马帝国分裂和灭亡之后西方历史发展的主线。西方文明在过去几百年对世界的武力征伐将世界带入到一个统一的经济市场,西方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促进了全世界各个文明学习西方文明而自强。
因此,西方世界在经济和科技上影响了世界,在政治上却完全无法为世界建立一个整合和统一的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世界国家”。西方不仅无法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而西方本身内部都无法统一。而在未来人类的利益整合和利益协调的过程中,汤因比也非常不看好西方的民主模式。
池田作为一个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很深的东方学者,坚信未来世界的统合的方式应该是根据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则和人民自愿的原则,因此,世界民主是统一世界的关键。而汤因比作为文明学家和人类文化学家则以穿透五千年历史的深邃眼光指出,如果仅仅依靠国家和国家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社会和社会之间的民主协调,那么人类社会很可能在无尽的争吵和争端中走向衰落。而这样的漫无边际和漫天要价的民主进程很可能在人类社会还没有迈出任何一步之前,人类就在工业化的无止境扩张中灭亡了。
汤因比非常睿智地指出,人类历史上长时间的和平和“世界主义”国家从来都不是出现在民主协商之中,而民主的雅典恰恰在民主内部争端中而走向衰亡。他的观点特别值得我们在后美国时代和后西方时代深思,西方式的民主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的变迁,曾经是人类制度文明象征的西方民主制度现在已经逐渐僵化和腐化,成为西方前进的障碍,以至于西方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后民主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
如果再把西方的日渐势衰的多党竞争民主移植到“世界国家”的建立过程中来,那就真的要贻笑大方了。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已经让人们看到100多个民族国家一旦利益发生分歧,任何一个微小的协调都是多么困难,更遑论要建立一个世界政体和世界国家了。
的确,20世纪后半期的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无数生灵涂炭的教训,人类无论如何也是在向进步文明的方向上发展。汤因比当然知道现在的人类不能再像过去的帝国那样依靠武力来统一,因为在核武器时代武力统一就意味着人类同归于尽;而人类也绝对不可能依靠西方的民主制度来实现统一。那样人类恐怕还没有完成世界整合过程的百分之一,就面临着过度工业化和环境的空前灾难了。
而西方文明在汤因比眼里看来是无法主导人类未来方向的文明,美国更是以罗马帝国“暴力征伐”的特征而演化成为一个军事主义的帝国。这在汤因比——这个对人类古代的军事化文明多有研究的智者眼中,绝对是一个衰朽的文明的先兆。那么世界出路在哪里?
(阿诺德汤因比巨著《历史研究》)
二、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在和池田的对话里,汤因比给出了完整的答案: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为什么汤因比会有这样的看法?汤因比在与池田的对话中自我总结了八点原因:
中国在漫长的21个世纪里,尽管也多次经历过混乱和解体,但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文明帝国的稳定秩序中,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区域的世界主义模式可以为今天的人类提供宝贵的经验。
中国人在其漫长的历史中都保持着人类社会中可贵的天下主义的精神,恰恰中国文化是距离狭隘的民族主义最远的。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使得中国文明符合了新时代人类社会整合的需求。
在儒家和佛教思想中都存在合理主义思想,使得中国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有分寸地建立和坚守着自己的文明。
道家思想对宇宙和人类之间奥义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社会试图主宰宇宙的不以为然。恰恰是中国的道家为人类文明提供了节制性与合理性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东方宗教和哲学思想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反对针对自然和环境世界的统治和征伐欲望。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民族已经显示了,亚洲人同样可以在西方人领先的领域赶上和超越西方人,例如在经济和技术领域日本人所显示的卓越超越能力那样(那时候在1970年代,中国崛起的序幕还远远没有拉开)。
日本人和越南人在西方人的优势和霸权面前,展示了勇气和信心,日本人在经济领域,越南人在军事领域都展示了巨大的勇气(汤因比这里指的是越南战争)。
因此,这再次证明了亚洲人未来是可以领导世界的,关键是要将这样的勇气和信心转移到人类历史和人类新文明和和平建设领域。
(阿诺德汤因比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
三、中国应对人类文明尽更大责任
汤因比坚定地认为,西方世界在罗马帝国解体之后发展出的是工业主义、技术主义,在政治上则是民族主义。因此,西方征服世界的后果是各个非西方国家都模仿西方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主义模式。全球越来越有政治统一的需求,因为通过工业和技术的全球扩散人类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下一步的关键就要看中国了。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证明了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可以将亿万人民根据文化情感纽带的联系而组织在一个以天下主义和世界主义为文明基准的国家。因此,在汤因比眼里中国是真正的“文明国家”,这里的文明既含有古代文明帝国的意思,也含有文化情感纽带的深刻联结的意思。
汤因比的观点的确再次证明了中国从本质上是文化的概念,是一个文明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概念。汤因比告诫说,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影响和征服了全球,但是却留下了政治上的民族国家林立世界的超级难题,这个政治真空将由中华文明来补足。
然只有中华文明,才能真正给予世界永久的和平。
因此,汤因比对未来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不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这个文化就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汤因比最终的论点是:一个历史上一直是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为取向的天下文明也将在21世纪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汤因比在上世纪70年代的论点非常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去阅读发掘,站在中国崛起和中华文明复兴的高度去认真审视,这是一项无比重要的工作。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中国在GDP总量上跃居世界第二。
在21世纪,中国经济将创造奇迹,“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也将担当起在后西方时代提升人类文明的伟大责任。中国并不排斥学习西方,相反还要加大学习西方的力度,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努力革除弊政,修正本身文化中不符合现代化的因素。同时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发掘、研究、建构、阐释和再阐释中华文明中能够提升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因子。
一个文明高阶段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复古主义,更不是盲目崇拜古代的一切,而是在一种人类文明更高阶段结合现代因素的文明复兴运动。因此,中华文明必定是要联结现代性的因素才能在更高的阶段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世界大同。
中华文明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改革精神,中华文明中“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论,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精神,以及中华文明和平世界主义的天下世界观,中华文明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注定将照亮整个21世纪,促进人类世界向更高层次的价值理性方向发展。
公正地说,西方在崛起的阶段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宪政体制、公民社会和福利国家等现代思想资源。
西方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世界影响是深远的,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正好就体现在善于根据时代而不断吸取先进思想。而在学习和容纳的过程中又不迷失本位自我,最终将外来的先进思想转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然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无限扩张,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物壮则老,水满则溢”的阶段了,西方文明每往下走一步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的反面,文明的衰落在西方文明上得到充分体现。而积极吸收了西方个体思想、个体公民权、法治思想和功能分化的中国,可以在整体思维、多线思维、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等多方面运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崭新人类文明。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哲学思想

历史研究的文明史学观
汤因比坚决反对历史学界盛行的根据国别研究历史的做法。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比国家更大的文明。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通过概括希腊、中国和犹太等文明的主要特征,汤因比提出了一个他认为的适用于大多数文明及其演变的模式。他认为,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基本的一般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不过,文明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并不表示文明是是停滞不前的。在旧文明中生成起来的新生文明会比旧文明有所进步。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文明的相互接触

汤因比认为,各个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恰恰是相互接触的。文明的相互接触包括同时代文明在空间中的接触和不同时代文明在时间中的接触。在汤因比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好奇心刺激着历史学家们去研究历史,这是促使历史学家们发现和解释的动力。历史不是一连串的事实,历史著述也不是对这些事实的叙述。历史学家必须不断地通过分类,判断什么是真实的、有意义的。而且,在研究事实时必须抓住要点,并加以比较。和对历史的决定论的解释不同,汤因比相信,人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可以学会如何做出选择。只要学会同超越人类的现实达成和谐关系,人类的这种选择就不仅是自由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实现政治与精神的统一
汤因比指出,在过去的五百年中,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类并没有在精神上和政治上取得同样的发展,而是存在着诸多严重的问题。现在,人类已经有力量终结人类历史甚至全部生命。走到悬崖边的人类必须迅速觉醒、调整方向,才不至于跌落万丈深渊。人类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目标、思想和行为,这是人类继续存在下去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汤因比看来,由于过去五百年中西方人的活动范围的扩大,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技术、经济关系的网络。当代人类正共同面临着许多迫切的问题。汤因比期待并预言人类将在历史发展的下一阶段实现政治和精神上的统一。但是,他强调,这一巨大变革必须以全人类的平等为前提,以自主的方式加以实现,而不是继续以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方式去实现。西方将把它过去五百年中的主导权转交给新兴国家。
中国在历史与未来的作用
汤因比十分看重中国在历史上和未来的作用,对中国充满了期待。他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大加赞赏,而且很盼望并认为中国一定能够在未来对世界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统一做出主要贡献。汤因比很欣赏中国长久保持国家统一的政治与文化传统——尽管历经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但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他认为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大一统的局面。
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在汤因比看来,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当然,值得强调的是,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他认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像汤因比这么期待中国对世界的和平、统一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西方思想家寥若晨星。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曾问汤因比希望出生在哪个国家,汤因比说他希望出生在公元1世纪佛教已经传入的中国新疆。汤因比对中国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