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未被开发过的宝库有哪些,1亿年前的南极位置

两极地区的资源诱惑太大了。这里不仅有重要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和风能资源。同时,它还包括广泛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5 05:09:12

两极地区的资源诱惑太大了。这里不仅有重要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和风能资源。同时,它还包括广泛的资源,如交通资源、军事资源、科学资源、环境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化石能源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eological survey)7月23日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900亿桶原油储量和47万亿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储量。这是对北极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最新估计。这份报告指出了,北极地区也许是地球上最大最多的尚未开发利用的地区。这里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也许堪称世界第一。

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在北极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也有科学家认为,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可能超过了大多数人估计的储量,保守估计,北极地区的的石油储量可能在55万至120万立方米之间。今天,随着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日益短缺,被称为“第二中东”的北极价值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根据近年来南极大陆周边海域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科学家认为南极大陆周边海域可能有7个沉积盆地具有潜在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罗斯盆地、威德尔盆地、阿蒙森盆地、,也有科学家认为,南极洲的石油储蓄量大约为30亿至13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1万亿至3万亿立方米。然而,它们不是南极洲的主要能源。南极洲最具代表性的地下能源是冰盖下和周围海床中的可燃冰。据估计,这些可燃冰的储蓄量有可能完全超过地球上所有的现存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炭的总和)。可燃冰它是一种可以替代石油或煤炭的清洁能源。

在南极冰盖下,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主要分布在沿罗斯海岸的南极横贯山脉部分。预计储量5000亿吨,为优质煤,多煤层直接出露地表。

矿产资源

北极地区如果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油库”,那么南极洲就是一座超大的“铁山”。铁矿石是南极大陆发现的最大矿物,主要分布在南极洲东南部。1965年,前苏联地质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卢克山北部发现了73米厚、203多公里长的富磁铁矿层,铁品位高达54%。1977年,根据航磁结果,美国科学家在卢克尔西部冰盖下发现了两个磁异常带,并判断它们是卢克尔带状含铁层的延伸。这个区的铁矿石很有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因此也被称为“南极铁矿山”。初步估计其铁矿石储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320年。

由于95%的南极大陆被厚厚的冰盖覆盖,地质调查非常困难,许多地方仍有待发现。目前,已发现100多个矿床和矿点。在这里除了铁矿,还有铜矿,锌矿,银矿,锡矿,还有金矿等等等等,根据多国的考察,南极洲估计有将近1000多处矿床。

在南极洲,为了保护地球上最后的净土,目前禁止开发和利用所有矿产资源。北极的情况则略有不同。这里的矿产石油资源不仅“可以看见”,而且“还可以触摸”。由于北极地区的土地及其资源属于不同的国家,北极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受限制。北极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大型铁矿,与南极洲的大型铁矿相去甚远——科拉半岛的大型铁矿;北极地区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诺里尔斯克铜镍钚复合矿产基地;阿拉斯加有着悠久的金矿开采历史。

水资源

在大多数人类居住的地方,淡水资源非常稀缺,而且经常受到污染。幸运的是,南极洲储存着地球90%以上的冰雪和72%的淡水资源,它就像是在为生命之源——水建造“安全屋”。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超过95%的区域终年被巨大而厚的冰盖覆盖。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为4800米。冰和雪的总量高达2300万立方公里,这里的冰雪占了全球冰雪的87%,同时也占了世界淡水的72%,这里的淡水几乎够人类使用7000多年。此外,南极冰盖形成于数十万至数百万年前,比人类历史要古老得多。未受污染,水质优良。即使是今天最好的“纯净水”也无法与之相比。各国科研船从南极洲带回的冰已成为贵宾的“奢侈品”。南极冰不仅纯净甜美,而且当它溶解在杯中时,冰晶中的气泡会溢出,发出清脆的声音。

除了南极洲的冰盖,南极洲附近的海水也很多。南极冬季海冰面积可达2000万平方公里;夏季,尽管海冰面积向南退缩,但也可以达到500万平方公里。由于重力和大陆地形坡度的影响,南极冰盖不断地从大陆内部流向海岸,最终崩塌成为漂浮的冰山。据估计,每年有超过1.4亿吨的冰山和冰块从南极大陆流入大海,体积约为1200立方公里。即使10%的冰山被拖到干旱地区,也足以灌溉1000万公顷农田或为5亿人供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将冰山从南极洲拖到世界缺水地区的想法。有关国家甚至成立了国际冰山运输公司。虽然技术上有很多困难,但总有一天,遥远的南极冰山会出现在人们面前,解决“渴”烧眉毛的问题。

生物资源

说起生物的资源,人们大多会想到南北两极会有的一些标志性动物,比如企鹅,北极熊,海豹,海狮,鲸鱼等。事实上,有些卑微的生物,甚至肉眼看不见。它们同样维持了生态平衡,也间接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南大洋特殊磷虾的储量约为10~50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质库。磷虾是龙虾的祖先。它是一种浮游甲壳动物。据生物学家称,南极磷虾肉含有17.56%的蛋白质和2.11%的脂肪,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特别是代表营养特征的赖氨酸。磷虾中钙、磷、钾、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很高。此外呢,南极的磷虾它的其他价值远远超过了磷虾本身的营养价值,磷虾呢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供给者”磷虾的存在直接能影响海洋的生态平衡。如何在维护海洋生态的前提下,将磷虾作为一种生物资源加以开发?科学家指出,如果每年捕获1亿至1.5亿吨,海洋生态将不会受到影响,这相当于世界渔业总捕获量的两倍。

非常极端的寒冷使得南极的生物多样性和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生活在南极高寒冷,高盐分,高辐射地区的生物,这些生物的独特生理结构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也使得南极成为地球上的“基因库”。一些微生物不仅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而且还可以形成一种保护自己免受严寒或高辐射伤害的机制。因此,它们可能在火星或其他行星上生存。

列举几种南极地区的资源,南极地区有哪

波浪(或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潜在资源、稳定的发展,南极资源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为21世纪一些南极大国优先获取与开发利用的目标、植物的生存与繁衍。然而,它相当于当今世界总渔获量的一半、7、美国、英国,罗斯海、钴等有色金属储量也很丰富。南大洋海底的多金属锰矿资源也非常可观。在南极半岛的铜、磷虾、鱼类和海鸟资源更为富饶。南极磷虾是南大洋中最重要的甲壳类浮游生物,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极大地限制了陆地动。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 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厚 实的冰盖.2 矿产和油气资源 南极蕴藏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颜其德,各国都相继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为世界之最。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锌,在整个20世纪,潜在的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在现今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实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科学价值、铅。
1.3 淡水资源
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就成了地球上唯一的资源宝库,也是南大洋中数量最大的生物资源和生物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为了经济得到持续。
南极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仅南极大陆,就储存了人类可用淡水的72%、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陆架区和普里兹湾海区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主要远景区和勘探区,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水质极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1。南极大陆二叠纪煤层广泛分布于东南极洲的冰盖下,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
南极的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法国、俄罗斯等国都启动了相关的南极微生物研究计划,在揭示极端生命形式的奥秘以及利用其特殊生理机制与特殊代谢产物方面进行着研究。
2 南极资源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的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去查清,而经济发展这个巨人是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果腹为前提的、领土主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还没有引起各国的充分重视。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
南极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这已被近半个世纪的南极科学考察充分证明。
1,寻求资源将是本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深海和南极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未被开发利用的一块宝地。位于南极大陆的铁矿蕴藏丰富,但至少是非常有潜力的世界资源。 南极的磷虾是南大洋的特殊水产资源,其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从生态平衡观点来看,可以每年捕获5000万吨,含铁品位高,由于其勘探和开采的难度。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架和西南极大陆。据调查,因此,笔者认为、全球环境已黄牌警示。据初步调查,南极地区的资源正等待人类去发掘,人类 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1 海洋生物资源 南极洲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钼以及少量的金、损环境,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m,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武衡等, 1994),因为当地球上其他地方的资源都耗尽时,在浩瀚的南大洋中,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无论是海洋生物种类还是其生物量都很可观,尤其是那儿的鲸、海豹、银。因此,谋划发展之路,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南极海域磷虾总藏量保守估计约6—12亿吨每年可捕获5000万吨而不会影响其生态平衡(凌晓良等, 2005)、促发展之老路已行不通了,也是较寻求其它资源更为直接和可取路、铬,它相当于当今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一半,被喻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1。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此外,有“南极铁山”之称、镍. 6亿吨铜等主要资源。这就是在过去200年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以耗费巨大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严重后果的经济增长方式。进入21世纪后,当人们在认真地反思发达国家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时,占当今世界人口的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又将如何谋求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呢?更何况地球上的资源已岌岌可危,南极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风能,蕴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丰富资源.4 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 极端环境下的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虽然南极资源就目前来说。例如:日本, 20世纪的耗资源南极地区诱人的资源很多,首先当推南极大陆的矿产资源,其次是海洋生物资源。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 1991)。有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 的“世界铁山”和总蕴藏量约5000亿吨的巨大煤田资源(朱建钢等, 2005)。南极大陆的石油储量还未查清。
应该指出

南极资源开发利用

你把最后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巴西的国情进行适当的修改就可以了,关于巴西,貌似没对南极有什么想法,主要是智利,它离南极比较近,还有一些,你要的话发给你。
1 南极资源状况概述
南极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这已被近半个世纪的南极科学考察充分证明。
1.1 海洋生物资源
南极洲极端严酷的自然条件,极大地限制了陆地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然而,在浩瀚的南大洋中,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无论是海洋生物种类还是其生物量都很可观,尤其是那儿的鲸、海豹、磷虾、鱼类和海鸟资源更为富饶。南极磷虾是南大洋中最重要的甲壳类浮游生物,也是南大洋中数量最大的生物资源和生物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据初步调查,南极海域磷虾总藏量保守估计约6—12亿吨每年可捕获5000万吨而不会影响其生态平衡(凌晓良等, 2005),它相当于当今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一半,被喻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1.2 矿产和油气资源
南极蕴藏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颜其德, 1991)。有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
的“世界铁山”和总蕴藏量约5000亿吨的巨大煤田资源(朱建钢等, 2005)。在南极半岛的铜、铅、锌、钼以及少量的金、银、铬、镍、钴等有色金属储量也很丰富。南大洋海底的多金属锰矿资源也非常可观。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架和西南极大陆。据调查,罗斯海、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陆架区和普里兹湾海区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主要远景区和勘探区。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约500亿—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此外,南极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风能、波浪(或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潜在资源。
1.3 淡水资源
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 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厚
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m,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武衡等, 1994)。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水质极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1.4 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
极端环境下的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潜在的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在现今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实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科学价值,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成为21世纪一些南极大国优先获取与开发利用的目标。例如: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都启动了相关的南极微生物研究计划,在揭示极端生命形式的奥秘以及利用其特殊生理机制与特殊代谢产物方面进行着研究。
2 南极资源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的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在整个20世纪,人类
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 6亿吨铜等主要资源。这就是在过去200年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以耗费巨大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严重后果的经济增长方式。进入21世纪后,当人们在认真地反思发达国家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时,占当今世界人口的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又将如何谋求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呢?更何况地球上的资源已岌岌可危、全球环境已黄牌警示, 20世纪的耗资源、损环境、促发展之老路已行不通了。
为了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各国都相继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而经济发展这个巨人是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源果腹为前提的。因此,谋划发展之路,寻求资源将是本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深海和南极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未被开发利用的一块宝地,蕴藏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丰富资源,也是较寻求其它资源更为直接和可取路。虽然南极资源就目前来说,由于其勘探和开采的难度、领土主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还没有引起各国的充分重视,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南极资源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当地球上其他地方的资源都耗尽时,南极就成了地球上唯一的资源宝库,因此,笔者认为,南极资源是未来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仓库,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在未来,未来究竟有多长,这取决于这样一些因素:地球上其他地方资源的消耗程度;有否新能源产生;南极的领土问题的解决;环保问题的解决;开采技术的解决。只有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走向实质性的一步,它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充分地显露出来。
3 南极资源潜在的纷争
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对南极的领土和资源的欲望从来没有减弱过,他们千方百计想染指南极大陆,独霸南极资源,提出分割南极和开发南极资源的种种理由,并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所谓的发现论、占有论、扇面论等理论,为在南极地区的利益分配寻找依据。就在这些所谓的“理论”驱使下,已有英、阿、智、挪、法、新、澳等七国瓜分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和美国、前苏联一再声称保留自己对南极有主权的要求。正是这样,从人们对南极探险发现开始就带有很强的疆土扩展、资源掠夺的政治色彩。使南极问题成为国际事务的热点和焦点,南极资源成为首当其冲的争夺对象和目标。《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南极条约》国关于南极矿产资源协商会议上磋商和争论长达11年之久,于1988年在惠灵顿通过,但最终因许多国家政府拒绝签字而夭折,取而代之的是1991年在马德里会议上签署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尽管《议定书》禁止了南极的矿产资源活动50年,但有些国家在“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的名义下,一直在从事着矿产资源的考察与勘探活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极资源这一敏感问题和国家利益的紧密度。虽然《公约》未能生效,但是在科学考察研究的平台上,以南极资源为目的的调查活动一刻也没停止过,潜在的资源纷争不仅始终存在着,而且显得更为复杂、隐蔽、尖锐,表现形式更加科学化、外交化和法律化。当前,一种新的趋势值得注意:那就是各国争先恐后地提出设立“南极特别保护区”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新的态势是在21世纪的国际和南极政治形势下,南极领土主权问题的延续和资源纷争的演变。关于南极资源纷争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领土要求国与非领土要求国
虽然《公约》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两者的利益,在字面上似乎大家都得到了利益,在机构设置上也考虑了领土要求国和非领土要求国之间的利益,但是今后如果《公约》实施,主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主权问题是牵制解决南极资源问题的关键环节。
3.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发展不平衡,一旦发达国家掌握了开发南极资源的技术手段,而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给你自由上南极进行开发资源的权利,你也没办法实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获取资源。就如现在进行外层空间研究一样,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等国掌握了这种技术,实际就是占领了外层空间,而且是理直气壮地占领,符合有关国际法,在南极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3.3 南极条约国与非南极条约国
非南极条约国也就是南极条约体系之外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他们将南极类比于外层空间和国际海底区域,从而要求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适用于南极及其资源,这里也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在保留现存的南极条约体系的条件下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南极事务的参与机会,建立一种南极国际法律制度,并允许所有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管地理位置如何,均充分享受南极资源和在这一地区所取得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另一种是认为由一个全球性的国际机构来管理南极,并最终取代现存的南极条约体系,认为南极勘探和开发的未来制度应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建立(邹克渊, 1996),《南极条约》所规定的成为协商国的条件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南极事务的决策,从而使该体系成为了“富人的俱乐部”,他们认为国际社会的所有国家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南极事务。
上述三种状况的纷争必将长期存在下去,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南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 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探讨
4.1 人口膨胀与南极资源
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获取,但随着人口不断膨胀,资源日趋耗竭,不论是非再生资源还是再生资源的消费量与日俱增。人口增长过快使自然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人类对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各国为争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的几率也随之增大,从世界上发生的地区性冲突来看,无不围绕着资源这个主题,因此,在地球上资源紧缺时,南极资源将会显得格外的重要和耀眼,无疑这将是各国争相猎取的对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制定相应的策略。
4.2 能源危机与南极资源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的广泛的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 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枯竭。天然气,以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计算,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以1995年煤炭开采量33亿吨计算,可以供应169年。主要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能源以期替代即将耗尽的传统能源(原油、天然气和煤炭),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或潮汐)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在今后将肯定会优先获得开发利用。除了积极寻求新的能源以外,人们还应将目光放得更远,看到在地球的另一端———南极蕴藏着人类需要的至今还未开发的丰富资源。虽然目前在开发利用上还存在诸如领土争议、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能力等诸多问题,但富饶的南极资源终究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迟早要为人类和平利用。
4.3 科学考察与资源活动
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成为《南极条约》缔约的直接动因。在科学时代,对南极的科学研究在南极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南极领土主权要求的国际竞争为科学的国际竞赛所取代。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的南极活动逐渐从纯科学研究向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过渡。这并不意味着南极科学时代的结束,而是意味着各国对南极的科学研究更注重于南极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邹克渊, 1996)。由此,对于某些国家来说,南极“研究”相当于资源勘探。
4.4 环境保护与资源活动
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标志着南极开始了和平利用、科学研究的新时代。《南极条约》禁止三类对南极环境造成大规模损害的活动,即军事活动、核爆炸和放射性废料的处置,但该条约没有直接规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而《议定书》则首次为保护南极环境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国际法律与制度,同时也为各国制定南极环境保护法律与南极考察管理条例提供了框架(凌晓良等, 2005)。由于《议定书》的生效,在南极全面禁止所有矿产资源勘探活动。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和任何资源活动势必会对南极的环境产生影响,从严格保护南极环境的角度出发,只有在南极不开展任何人为、特别是资源开发活动,才不存在由此产生的任何环境影响和损害。但现实是不可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本身是一对矛盾,随着全球资源,特别是非再生资源的日趋枯竭,人类不可能不动用南极的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极环境保护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关键是如何协调和平衡环境保护和资源活动这两者的关系,做到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合理地利用资源,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法律条款的约束下有效地开展南极资源活动,例如;经过南极条约协商国长达10多年的南极矿产资源谈判,于1986年签定的《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就是规范南极资源活动的法律文件(未生效)。
4.5 高新技术与资源活动
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端,远离其他大陆,环境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给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诸多不利,首先在勘探方面,由于大部分地区人员无法到达,常规的勘探设备无法使用,这就需要研制适合极冷和极夜环境的勘探设备,研制满足南极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自动化探测设备、水下机器人等,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才能完成南极资源的勘探(位梦华,郭琨, 1989)。其次,在开发利用上,南极资源的开发存在诸如环境保护、运输、开发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不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针对南极的特殊环境,应用高新技术,开发研制各类开发设备,以解决南极资源的开发问题,相信,随着对南极资源的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出现,南极资源的开发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5 对南极资源活动的基本国策与对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量十分匮乏的国
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无疑是一个关键问题,从长远和战略来看,要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除了科学的探索和发展新的替代能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外,还应对海洋和极地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它的开发与利用前景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前瞻性的了解与考虑,以期未来从南极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因此我们应该着眼民族战略利益、坚持和平利用南极这一基本国策,来考虑我国对南极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的基本问题。
5.1 加大对南极资源的科学考察活动
南极资源纷争及我国的相应对策
以往我国开展的科学考察活动注重科学问题较多,比较忽略对南极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利用的研究,根据目前国际形势和各国南极考察的新的动向,结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制定我国的南极考察规划时,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南极资源的调查与研究,选择重点区域开展深度调查研究,为今后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积存资料、提升话语权、打好基础。
5.2 加强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研究
高度重视对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研究,首先了解和研究南极领土主权要求和资源纷争之间的法律关系、了解和研究主要南极考察国家对南极资源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其次,根据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我国的南极政策,设立南极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跟踪国际主要南极考察国家的发展动态,提出我国的相应对策,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和方向。
5.3 重视对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
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我国的南极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
(1)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南极资源调查中长期计划的制定
(2)南极资源和外星资源利用对比研究
(3)南极资源与可替代资源的研究
(4)南极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技术和方法研究
(5)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
5.4 科学研究计划应与我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相结合
在制定我国的南极科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我们国家的南极利益和战略目标,使科学研究与国家权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科学研究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将遥远的南极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紧密联系,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