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的阴影下,越来越多的美国科技巨头都扛不住了。
当地时间11月3日,彭博社报道称,苹果公司目前已经暂停招聘除研发部门以外的许多职位,此举是对一项旨在缩减明年预算的计划
经济衰退的阴影下,越来越多的美国科技巨头都扛不住了。
当地时间11月3日,彭博社报道称,苹果公司目前已经暂停招聘除研发部门以外的许多职位,此举是对一项旨在缩减明年预算的计划所进行的进一步升级。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表示,暂停招聘的除研发以外的“许多岗位”,包括专注于标准硬件或软件工程的职位,但不涉及偏向苹果长期性的一些事业。
据报道,苹果是在上月底公布第四财季财报前宣布的上述措施。苹果曾在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在假日季度的增长将放缓。与许多科技公司一样,苹果公司要应对消费者支出疲软和利率上升的问题,虽然苹果公司今年的表现好于许多科技同行,但它仍面临智能手机和电脑行业的整体放缓。
无独有偶。当地时间11月3日,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宣布,因宏观经济前景恶化,公司已经决定暂停招聘新的员工。上月初,该公司才刚刚宣布将冻结其零售业务的招聘。
亚马逊高级副总裁Beth Galetti在公司官网发文表示,由于宏观经济正处于较高不确定性的境地,并且前几年已经快速扩员,公司决定暂停增加新的招聘岗位。Galetti表示,亚马逊正面临着一个不同寻常的宏观经济,公司希望招聘、投资能与外部环境取得平衡。她预计该决定将持续数月,在此期间,管理层会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公司业务的表现,并在合理的时间点重新调整招聘计划。
亚马逊在疫情期间曾进行过大规模招聘,当时其电商业务在疫情的驱动下迅猛发展。然而近期消费者重返实体店,其零售业务增速开始放缓。同时,出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亚马逊已经削减了整个公司的开支,包括缩减仓储面积、叫停部分实验项目等。
科技巨头纷纷削减人力成本
放缓招聘工作的科技巨头远不止苹果和亚马逊。
9月底,脸书母公司Meta宣布冻结招聘,计划解雇员工并重组部分团队,以便削减开支并调整优先事项。扎克伯格还表示,大多数团队的预算将被缩减,即使是业务正在发展的团队也可能面临裁员,“到2023年底,Meta的规模将会略微缩小。”
和其他科技巨头一样,微软也在不断削减人力成本。10月18日,微软被曝正在计划裁员,但并没有透露具体人数。而今年7月,微软曾表示计划削减20多万员工中的1%。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并未提出裁员计划,但已决定放慢招聘速度。当地时间10月25日,Alphabet首席财务官Ruth Porat表示,第四季度新增员工人数将“降至第三季度新增人数的一半以下”,不过她补充说,“我们将继续招聘关键岗位,特别是侧重于顶尖工程和技术人才。”据《纽约时报》报道,谷歌已经削减了内部孵化器Area 120部门的岗位和资金,还取消了员工不必要的商务旅行,但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
10月28日,芯片巨头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确认,公司将对全球启动大规模、“有针对性的”裁员,涉及销售与市场等部门,包括中国市场。有市场传言称,英特尔裁员约占全球12.1万名员工的20%,即2.4万人。
被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收入囊中的推特也未能幸免。据《纽约时报》当地时间11月3日消息,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推特已经证实将于当地时间周五开始在全公司范围裁员。据报道,在入主社交媒体推特之后,马斯克计划在推特裁撤大约3700个岗位,约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一半,以降低成本。
网约车企业Lyft在3日表示,公司计划裁减13%的员工,近700个工作岗位。Lyft创始人在内部通知中强调了或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并表示预计网约车保险成本将会上升。
过度扩张?科技巨头集体过冬
科技巨头停止招聘或大范围裁员的背后,是美国经济形势衰退下的“集体过冬”。
《华尔街日报》指出,购物模式在疫情后发生了变化,企业已不得不仔细审视从广告到投资等各种支出,在坐享多年的空前增长和创纪录利润之后,全球许多科技巨头正缩减开支。某些情况下,已经减少开支的公司已致力于调整用工。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微软最新季度营收增速创2017年以来新低,净利润同比降14%,创两年多来最大降幅。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最新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低于华尔街预期,其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39.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89.36亿美元,同比下滑多达26.5%,凸显出美国经济放缓和高通胀对数字广告领域的打击。Meta最新季度净利润为同比大跌52%,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作为营收支柱的广告业务也增长放缓。苹果最新季度营收创新高但失去两位数同比增长幅度。亚马逊最新季度营收和下一季度销售净额指引均不及华尔街预期。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近日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美国七大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母公司Meta、微软、特斯拉、奈飞,总市值蒸发了超过3万亿美元。
七大科技巨头总市值一年蒸发超3万亿美元,来自CNBC
美国科技股正面临着巨大的担忧情绪。11月3日,美股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苹果、谷歌跌超4%,亚马逊跌超3%,微软跌超2%,奈飞、脸书跌超1%。
其实在今年年初时,许多美国科技公司都采取了措施来控制成本。但事实证明,现在这些科技巨头认为他们需要采取更大幅度的措施来削减开支。据彭博社报道,美国10月份裁员公告同比增长多达48%,更多裁员“正在路上”。
《华尔街日报》认为,冻结招聘、裁员和削减成本凸显出,随着疫情给科技行业带来繁荣,该行业可能已过度扩张。
2月底,在谷歌搜索部门工作的韩昭高烧不退。他怀疑自己可能被传染上了新冠肺炎。彼时,位于硅谷的圣塔克拉拉郡刚刚宣布了第一例确诊病例。然而,当他戴上口罩来到斯坦福医院就诊时,却发现这里的医生都没有戴口罩。“我们当时就有点担心疫情的蔓延,后来果然暴发了。”韩昭回忆道。
如今,疫情正在改变加州人们的习惯。在硅谷地区一所高校读研究生的罗琳最近发现,即使是在一般美国人去的超市里,戴口罩的比例也上升到了大约四成,在亚洲超市尤其是中国超市中,则是人人“武装整齐”。曾经,戴着口罩上街会引来异样的目光,但现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
北京时间4月5日,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CDC的数据,截至美国东部时间4月4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30万人,是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而位于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确诊病例高达9191例,仅次于东海岸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
当地时间3月17日凌晨开始,旧金山6县市开始实施“禁足令”(shelter-in-place),19日,加州宣布全州禁足。而早在此之前,硅谷的 科技 企业多已要求员工居家办公(work from home)。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原本人气沸腾的硅谷比平时冷清了不少。对于在硅谷 科技 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来说,相比于看不见的病毒,有人在担忧疫情带来的失业等 社会 风险。
圣塔克拉拉县中央公园人流稀少。
旧金山最高建筑salesforce tower门口街道空旷。
苹果公司
去公司办公需要SVP审批,Apple Park变空了
在斯坦福医院,高烧不退的韩昭经历了误诊、再次就诊之后,才最终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经历了这一番“乌龙”的韩昭,他对当地医疗机构的信任也就此打了折扣。他告诉新京报记者,面对新冠肺炎病毒,“他们的准备是不充分的”。
在苹果从事数据科学工作的包鸣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对疫情在美国的扩散并不意外。“只能说是或早或晚吧,每天这么多航班来来去去的,尤其是像硅谷、纽约这些地方,跟全世界的联系都特别紧密。”包鸣表示。
包鸣的工作地点,就在位于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Apple Park。过去的三周里,他也目睹了这里从人声鼎沸逐渐变得门可罗雀。一开始,公司并没有强制员工居家办公,只是说可以居家办公了。但从上周三开始,他们部门已经开始要求,非要来公司办公的话,需要SVP级别的高管批准——这是直接隶属于CEO库克管理的高管。现在除非是真的需要现场办公的人,才会去公司。
在这之前,包鸣还继续去了公司两周。收到通知邮件的当天,不少人就已经撤了,但基本上还有一半的人在公司办公。接着,因为学校停课等原因,不少同事需要回家带孩子,一周下来,包鸣所在的办公区里的十几个人,就只有一两个人还会来上班。再之后,包鸣就成了唯一的“留守者”。
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每天上班时,包鸣唯一能看到密集人流的,就是需要开车排队测体温的大门口了。一进到办公区,“人口密度立马就下来了”。平常园区里会有很多人在路上散步或者跑步,现在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做保洁的人。员工也不会到处溜达,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去下食堂。一开始食堂也推出了一些措施避免员工的聚集和接触,到后来索性不开了。
疫情中的APPLE park,几乎不再有人出入,十分冷清。
谷歌
全面在家办公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不分明 网络故障率提高
和苹果公司一样,谷歌公司也开始全面居家办公。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韩昭的身体已经基本痊愈。居家办公期间,他感到工作节奏与往常没有什么区别,像会议、进度报告这些流程也都还是照常进行的。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是本来大家可以在公司园区里头互相见面,但是现在都只能窝在家里,所以,公司和团队也都比较关注大家的精神 健康 ,会建议大家在家里做操、运动,鼓励各个小组组织一些桌游之类的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韩昭观察发现,对于居家办公,每家公司的政策都有所不同,即使是在同一个公司里面,不同的组也会有差异。谷歌虽然注重交流沟通,但是大家平时跨组的交流本来就是通过屏幕来进行的,短期内迅速的交流本来也没有那么重要。如果说居家办公有什么不便的话,就是当本地的企业都全面居家办公的话,网络时常出故障的可能性会变高。
同样在谷歌上班的宁舟也表示“在家办公还不错,慢慢习惯了”,而且工作效率还有所提高。不过缺点就是工作时间延长了,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的界限也变得没那么分明。关于裁员的问题,宁舟表示,暂时也没听说身边的朋友或者团队有裁员的情况。
谈起硅谷“战疫”以及对中国工程师和华裔的影响,宁舟透露“疫情初期的影响确实挺大的”。据他介绍,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中美关系也受到一些影响,基本就是“国内打上半场,海外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全场挨打)。即便在很包容很多元的谷歌,中国工程师和华裔也面临了少数的敌意,甚至担心会被裁员。
2月底,部分在硅谷的中国工程师上班开始戴口罩,会引起路人侧目。至3月初公司全面要求居家办公时,才得以避免。“宁舟说,在美国买不到口罩,目前随着进口增加,美国CDC已经正式提示人们外出戴口罩。
“我从硅谷飞回纽约的路上,包里放了六七个口罩,但是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戴上,因为两边的机场和飞机上没有一个人戴口罩。”申涵是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在硅谷办公室的一名实习设计师,收到公司可以居家办公的指令后,她在3月7号就飞回了学校。申涵记得,在公司时,整个二月份,也都没有人会戴口罩,“因为整个加州的氛围都非常的松”。直到三月份,大家才开始有所改变。公司给大家发的口罩,最开始是随便领的,到后来氛围比较紧张了,就限制每人每天只能领一个。
疫情影响之下,谷歌全员办公前的场景。
生鲜平台上买的菜,三周后终于送到了
科技 互联网公司平时就比较灵活的特点使得远程办公并不会成为一个难题。在亚马逊硅谷办公区上班的陈钟表示,亚马逊平时就会让员工每周在家办公一天,这在硅谷的 科技 企业尤其是大公司中非常普遍,一来可以减轻本地交通压力,二来也方便员工处理家事。不少企业也都为员工添置设备、搭建工作条件提供了数百美元不等的补贴或报销额度。
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在家与在公司相比,工作效率并没有下降。不过也有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家上班会没有那么专心,注意力容易分散。在Uber做程序员的张正表示,平时跨组或更远的交流一般都是在线,所以影响不大,但组内会有比较多的面对面交流,现在也要通过线上进行了。他感到工作的节奏有所放缓。
更多的问题来自生活上。“我3月7日在亚马逊fresh上买的菜,今天(3月30日)才给我送到!”肖雷是硅谷半导体企业超微电脑的一名程序员,禁足期间,亚马逊fresh和针对华人的生鲜电商weee!是他最常用的买菜平台。后者现在已经很难刷到有货的状态,即使刷到了也是以套餐的形式进行售卖,前者的配送时间也是需要抢的,因为人手严重不足,抢到了也只能慢慢等配送。“由于现在感染人数很多,很多人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基本上都是网上买菜,实在是买不到了,才会冒险出去买菜。”肖雷告诉新京报记者。
相比之下,线下超市的货物会充足很多,除了卷纸和瓶装水等紧俏商品会有限购,大部分商品都能买得到,而且“没有趁机涨价的现象”。“也许这家超市没有面粉了,那家超市没有牛奶了,但九成以上商品供应还是很充足的。”张正告诉新京报记者。不便的是,为了保障足够的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超市都进行了限流,购物效率比平时降低了许多。“我常去的一家超市,光是排队进门就花了40多分钟,队伍排出去500多米长。”包鸣表示,为了解决老年人的购物需求,超市将早上一个专门的时段安排给老年人,不过这也让队伍排得很长很慢。
对于申涵来说,居家办公的一个好处是,自己可以跟在新泽西州念博士的丈夫团聚了。然而每天刷到的各种信息还是给自己带来很多负能量。《动物森友会》这样软萌有趣的 游戏 成为自己对抗“抑郁”和“自闭”的武器,因为买的人太多,导致这款 游戏 的价格也一路上涨。
排队等待进入超市的人群。
Costco超市张贴的安全提示。
为保工作飞行40余小时回美,不少公司已冻结招聘
从成都到广州,从广州到卡塔尔,从卡塔尔到费城,从费城再到旧金山——为了赶在入境禁令生效前赶回美国,肖雷在40多小时的旅程里几乎绕了地球一圈。“要是我不回来的话,工作可能就会丢了。”肖雷告诉新京报记者。回去之后,肖雷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了隔离。隔离还没结束,美国的疫情就暴发了,入境禁令至今也没有解除。
疫情肆虐的同时,美国股市也经历了一场罕见的“股灾”,不少硅谷明星企业的股票价格大跌乃至腰斩。随着确诊数字的不断攀升,疫情的经济影响也越发明显。与感染病毒的危险相比,失业的危险也同样真切。
相较而言,硅谷 科技 巨头的风险抵抗能力要比一般企业高出不少,员工也普遍更有安全感。”公司压力肯定是有的,毕竟那么多的实体店关门了,在生产方面也会有一些挑战,最近公司股票价格也下跌了不少。但是,目前还没看到雇员方面有任何大的变动,也没听说停止招聘或者裁员之类的消息。”包鸣说起苹果公司的情况时表示。
Uber的张正告诉新京报记者,虽然公司的打车业务受到了冲击,但外卖业务却因为禁足获得很大利好。“只要公司还有业务,就是还是需要人来做事情的,所以我们并不焦虑”。张正表示。
不过,大家也开始听闻有人被辞退的事情,在洛杉矶一家提供共享动力滑板车的企业,因为禁足而损失惨重。“直接开全员大会,有的小组可只留下一个经理,剩下的全都被裁了。”包鸣说道,那位朋友现在正在拼命找工作,但是,在当下这个环境里,不少公司已经直接冻结了招聘,不招新人了。被辞退的员工就这样被夹在了中间,处境十分尴尬。
对于想在硅谷或者其他 科技 企业里寻找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求职的难度同样大了不少。“我们是最难的一届,因为很多公司都不招应届生了。”申涵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发放offer后变卦、职位取消等情况也屡屡发生,“大家现在找工作都找得很不舒服。”
也有行业因为疫情而带来新的就业机会。3月17日,亚马逊宣布计划在仓储和送货领域招募10万新员工,以缓解因业务量上涨而造成的发货延迟情况。提供视频会议软件的zoom股价也一度逆势大涨。
“疫情里面受冲击最大的还是像餐馆这样的服务业,我已经看到一些奶茶店在各种群里发链接求大家点外卖,连配送费都是免的。”肖雷表示。总体来看,硅谷 科技 企业在诸多行业中,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对线下活动依赖较少,需求降幅也没有那么大,企业的抵抗力也普遍更高。
“纯线上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跟实体相关的公司受影响会大些,像Airbnb这样跟线下联系紧密的,受冲击最严重。”曹燕是一家中国互联网巨头在硅谷的HR,因为公司做的是纯线上的业务,在人们禁足时业务反而有所上升。“短期是利好的,但是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就不好说了,因为大家的广告预算也会萎缩。”而对于求职者来说,在硅谷,大神永远是手握大把机会的,而其他人的选择就会少很多,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就要面临风险和困难的抉择。这也是硅谷生存法则的残酷一面。
下班时间,仍有不少人在路上散步,但是大家都会下意识地保持足够的距离。超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戴起口罩。平静的生活表象下,情绪紧张的迹象也时不时地冒上来。“这个疫情每多拖一周,可能会有很多人,从此人生轨迹就发生了改变。”包鸣说道。
(本文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据外媒报道,在近期的一周内,苹果公司已经先后解雇了100多名合同工,这些被解雇的人员被告知说是苹果公司的业务发生了变化,所以会对人员的雇佣产生“改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裁员了这么多名合同工之后,苹果公司还是挂着招聘全职员工的招聘公告;也不是所有的合同工都被裁员了,还有被裁员的合同工也不止发生在美国本土的苹果公司,他们海外的公司也出现了裁员的情况。
有消息称,苹果公司这次裁员了这么多合同制员工,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的苹果公司业务不好,经济低迷,裁员是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开支;裁员省下来的可以用在别处。再加上并不是所有的合同制员工都被裁员了,也可以显示这个消息的可信度。
本次被苹果公司进行裁撤的合同制员工在告知裁员之后,会获得另外两周的工资薪酬和医疗福利,解雇的当时,工牌就已经禁用,如果这些被裁撤的合同制员工想要从苹果功能室办公室拿回自己的私人物品,需要先行邮件告知,列明物品清单,经过同意之后方可进一步行动。
苹果公司雇佣这些合同制员工的时候,一般都是给低级岗位、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比如说是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等等,这些岗位极容易被替代,这也就是这些合同制员工这次被解雇得如此触不及防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合同制员工,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当然,不止是苹果公司将合同制员工裁员,很多科技企业在近期也进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规模的裁员行动,比如说有亚马逊、微软、Meta、甲骨文、特斯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