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能崛起?
年轻的斯大林
斯大林与陈独秀同龄,都是生于1879年。据斯大林自己讲述,他的父亲是一位脾气暴躁且酷爱酗酒的鞋匠,经常打老婆骂儿子。斯大林曾告诉女儿,小时候
斯大林为什么能崛起?
年轻的斯大林
斯大林与陈独秀同龄,都是生于1879年。据斯大林自己讲述,他的父亲是一位脾气暴躁且酷爱酗酒的鞋匠,经常打老婆骂儿子。斯大林曾告诉女儿,小时候有一次他的母亲又遭到父亲毒打,他一怒之下将刀子扔向父亲,只不过没有扎中父亲而已。
对斯大林来说,一个糟糕的父亲让他的童年倍感痛苦,但好在他有个好母亲,他的母亲是个虔诚善良、精明能干的东正教徒,靠着给人洗衣服含辛茹苦地把斯大林养大。她认为神父就是个非常好的职业,所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儿子当上神父。
直到1937年,斯大林的母亲在临终前见了他最后一面,她问儿子是做什么的?58岁的斯大林颇为得意地告诉母亲,他现在已经是和沙皇一样的苏共中央总书记了,没想到母亲听了之后,说了她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太遗憾了,孩子,你终究还是没有当上一个神父!
1894年,15岁的斯大林被送进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那时候,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也就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迅速传播。列宁领导下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推动工人运动的浪潮,也波及到了斯大林所在的第比利斯。
斯大林第一次读到了列宁的著作后,他庄重地向同学宣布:我无论如何都应当见到他(列宁)!正是列宁的著作把在东正教中学读书的斯大林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
斯大林智商很高,学习能力很强,他除了对那些启迪思想的政治书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还对文学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且有颇深的研究,这为他积累下了丰厚、扎实的学识基础,为他日后形成出色的文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斯大林经常在工人群众中进行革命活动,参加秘密工人会议,写传单,组织罢工等等,这么活跃的斯大林终于挑战了学院委员会的底线,他们在1899年5月把斯大林开除了。这么一来,反倒让斯大林更加可以自由参加革命了。
列宁和斯大林
1900年12月,莱比锡出版了列宁筹办的《火星报》,报纸被偷运入境,很快就成了俄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喉舌,产生了极大影响,这自然引起了斯大林的极大兴趣。他完全赞成、拥护列宁的主张,认为列宁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以及无产阶级当之无愧的领袖和导师!
斯大林毫不掩饰对列宁的崇拜之情:我深信列宁是个非凡的人物。在我看来,他不是我们党的一个普通领导者,而是我们党的实际的缔造者。我总觉得列宁的战友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德等人都远不如列宁。列宁是一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大胆地引导我们党沿着前人未曾走过的俄国革命运动的道路前进。
把列宁称为“山鹰”,这是斯大林的首创,而且,斯大林还是当时党内最早使用“列宁思想”这个名词的人之一。斯大林领导格鲁吉亚社会民主党的第一张秘密报纸《斗争报》于1901年9月创刊,该报始终贯彻列宁《火星报》的思想,其中的文章大多是由斯大林操刀撰写的。
1901年11月底,党组织派斯大林前往巴士姆,斯大林在这里,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组织了11个社会民主党小组,这让沙皇政府对斯大林恨之入骨,于是,1902年4月5日,斯大林被逮捕。1903年秋,斯大林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东部。这年12月,斯大林收到了列宁给他的第一封信。
列宁的这封信给斯大林极大的震撼,虽然这封信比较简短,却给了斯大林极大的冲击,他认为,只有列宁才能把最纷乱的事情讲得这样简单、明了、扼要和大胆。斯大林认为,列宁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射中目标的子弹。这封信让斯大林更加坚信列宁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山鹰。
1904年1月5日,从西伯利亚东部逃回高加索的斯大林,迅速参与到了列宁发起的对孟什维克的斗争当中,他积极、主动、坚决地站在列宁这边,并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其中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当中去。
老年斯大林
1905年,26岁的斯大林第一次见到了35岁的列宁,完全颠覆了他对列宁的想象——他一直以为作为党内山鹰、伟大的列宁必然是身材魁伟的,谁知竟然是个身材比较矮小的凡人;更没想到列宁竟然毫无架子,开会决不迟到,反而是早早来到会场,然后躲在角落里和那些普通代表热烈交谈。
刚开始,斯大林内心有点无法接受列宁的样子,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列宁这种质朴谦虚、平易近人的特点,不正是列宁作为“新群众的新式领袖”所具有的最大长处吗?近距离接触列宁,让26岁的斯大林产生了强烈的模仿自己偶像的心理,一回到高加索的斯大林就被人称为“列宁第二”。
原因是,斯大林不仅以自己的言行强有力地支持列宁,他还刻意模仿列宁的言谈举止的风格,所以,大家都开玩笑地称呼他为“列宁的左脚”。
但从1907年到1912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遭遇严重危机,濒临崩溃的境地,大量活动分子逃离,而坚持活动的人则大量被捕,在这种形势下,列宁尤其呼唤绝对坚定的人,而斯大林就是其中之一。于是,1912年,中央委员会不仅补选了斯大林,还选举他为“俄国局”的4名成员之一。
从1902年到1917年,斯大林共被捕7次,被流放6次。期间,一战爆发后,俄国有300万难民无家可归,这就导致了人民对沙皇政府的不满迅速积累、增长。工人罢工迅速增多,到1916年就有超过100万人参加罢工,罢工次数多达1500次。士兵、农民也在各自领域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17年4月下旬,列宁回到俄国后,斯大林迅速站到了列宁身后,他以极为出色的文笔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阐释列宁的理念。这自然引起了列宁的高度关注,于是,在列宁的亲自提名下,斯大林顺利地进入了党中央。
1917年5月,斯大林就成为第一届政治局常委,与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并称为布尔什维克党的4大领袖。也是在这一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也给斯大林带来了真正崛起的机遇:他迅速担任了一系列重要职务,比如,成为政治局7名成员之一,不久又成为军事革命总部的5名成员之一。至此,斯大林真正崛起了!
自苏联建立以来,其著名的最高领导有5个: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其中,列宁,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属主体民族,也就是俄罗斯人。而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是少数民族,前者是格鲁吉亚人,后者是乌克兰人。
在他们5人中,列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一贯秉承少数民族利益至上,坚决打压主体民族俄罗斯,打压大俄罗斯主义。而斯大林却跟列宁4人不一样,他一贯执行以俄罗斯人的利益为主,优先服务于俄民族,自己也成为了大俄罗斯主义者。
这非常于铁托(克罗地亚人,少民)在南斯拉夫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某个少民在中国推行大汉族主义。按理说,斯大林明明是格鲁吉亚人,属少民,应优先考虑少民利益,可为何他会成为大俄罗斯主义者?
第一,斯大林是基层组织工作出身,革命前几乎游历过俄国大部分城市,考察过基层状况,也实质性引导过运动,接触过各种各样地方势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倘若完全按照地方势力或者以少民利益至上来治理国家,国家将会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
因为他得不到主体民族的支持,离心力巨大。所以斯大林上台后,为了中央集权,也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必须变成大俄罗斯主义者。到了后面,俄罗斯人之所以会强烈要求苏联解体,有很大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把俄罗斯人辛辛苦苦赚的钱,毫无保留输给苏联各少民。
第二,斯大林知道,要想维持国家统一完整,使得苏联长存下去,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让少民俄罗斯化,推行俄语,边缘化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各种强制性的移民手段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进而构建一个新的,以大俄罗斯民族为基底的“苏维埃民族”。
第三,斯大林看到了:各国进入近代以来,各民族主义大肆复兴,所谋求独立建国的愿望也非常强烈。为此他们会不惜发动战争或者恐怖事件,来达成自己的愿望。当时苏联才立国没多久,国外各列强虎视眈眈,妄图将这个新生的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
国内也有众多的民族分离者纷纷要求建国,脱离苏联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能采用得最好的方法,只能是依靠占多数的主体民族,也就是俄罗斯人来压制少民的分离主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措施,才使得苏联在遭到德国进攻时,全国能高度保持一致,共同对抗法西斯。
当然了,斯大林因为时常表现出大俄罗斯主义,所以列宁在世时曾狠狠的批评过他:“有些非俄罗斯人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其实除了斯大林,捷尔任斯基也因为大俄罗斯主义被列宁批评过,而捷尔任斯基按血统是个波兰人。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多年
一
但我们在谈及它的时候,依旧能模糊感觉到它巅峰时期的强大。回忆苏联还在的那段岁月,在其最巅峰的时候与美国东西对弈,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而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苏联解体之后,其给俄罗斯留下的各种军事遗产,让俄罗斯虽然经济逐年衰落但军事却依旧是世界一霸。但苏联在成立之初可完全没有那么强大,在苏联成立的早期,
二
其国内情况也是相当贫穷落后的,各处都需要大力发展,而苏联之所以能成为后来那样的超级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斯大林执政,而斯大林在执政期间又需要做什么,才能让当时贫弱不堪的苏联在仅仅十年内闪电般崛起,成为世界一霸呢?
三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道理,叫“要想富,先修路”,若是一个贫苦的山区想要致富,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修一条通往外借的路出来,这样才能让财富流通,让市场活跃,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自然也是明白这样的道理,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基础交通建设,而进过这一举措苏联的经济也开始逐步腾飞。
四
而斯大林执政期间对经济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努力推行国内现代化,大力发展工业。可是斯大林的政策却遭到了当时还活跃的沙俄旧贵族的大力发对,因为这会让他们早已日渐式微的地位遭到再次撼动,由此他们便开始阻碍斯大林的政策推行,对当时的苏联而言,让这样的阶级矛盾直接暴露出来无疑是走钢丝的危险行为。若是一个不慎,会让当时苏联本不稳定的政治情况更加危急,
五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斯大林可没有妥协,展现了很多铁血手腕,让那些沙俄旧贵族再也无法对斯大林的政策指手画脚,而苏联之后的工业腾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工业发展步入正轨之后,斯大林开始了下一步的经济规划,斯大林充分的调用了国内的资源,对国土进行了大面积开发,因为苏联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很多空间和资源可供开发的地方依旧广阔,而经过斯大林的种种政策,苏联的经济也开始和工业一样有了巨大进步。
六
所以说,苏联之所能能成为之后的超级大国,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斯大林都要居于首功。如果斯大林是一个没有强大战略眼光,没有坚定决心的人,国内的沙俄残党坑定会争夺斯大林手中的权力,这种情况要是发生,苏联可就步入万丈深渊中了
七
而正是因为斯大林的一系列铁血手腕,苏联才能在那样的情况下迅速壮大,最终成为不逊色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八
但斯大林的政策所带来的并非全是好处。当时苏联为了迅速壮大而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工业上,
九
没有重视农业的发展,因为这样的手段能让苏联在很短的时间里国力发展飞快,所以之后苏联也一种使用这种政策,而这让苏联的重工业虽然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是其农业却停留在了相当原始的水平。而这样极端的情况若是一直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国家产业失衡的局面,这样的差距继续加大,之后再想通过改革来矫正局面就非常难了。因此,苏联的衰落也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可以预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