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红酒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一场世界性战争,是一次全球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战争中,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和美苏英中为首的同盟国之间的一场巅峰对决,战争以
文/寂寞的红酒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一场世界性战争,是一次全球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战争中,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和美苏英中为首的同盟国之间的一场巅峰对决,战争以德意日的战败而告终。那么德意日为何要发动世界大战?
第一,时势。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俗称大萧条。这场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各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和生活,导致了各国经济倒退、民生萧条、国家动荡。各国通过各种办法去解决危机。英国人依靠对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控制和辽阔的殖民地艰难的渡过了危机,法国依靠放高利贷和经济萎缩以及放手部分国家权力渡过了难关,美国则采用了罗斯福新政通过增加投资走出了困境,而苏联由于特殊的体制受到的冲击较小,所以几国顺利的渡过了危机。而德国由于沉重的债务和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压迫以及对西方的敌视而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日本和意大利也由于底子太薄、抗风险能力差同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如此一来三个难兄难弟就走到了一起。为转嫁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很快三国就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第二,利益。由于老牌殖民强国英法美苏(俄)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土地和资源,作为后起之秀的意大利、日本以及被打残的德国,他们迫切的需要资源和市场,需要发展的生存空间。而世界势力已经被瓜分殆尽,英法等国又在拼命打压他们,用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卡他们的脖子,三国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发动战争,打碎旧有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事实上,德意日的野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德国的野心也只不过想称霸欧亚,并非统一全球;日本的野心是称霸亚洲,而意大利只是对地中海和北非感兴趣,试图重新打造罗马帝国。其实二战是一场后起之秀和老牌殖民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一次全球势力的重新洗牌,和一战的本质相同,只是主角不同而已。
第三,野心。德国、日本、意大利都是比较有野心的国家,野心和贪婪对驱动他们发动战争起了很大作用。不过三国发动二战的目的不尽相同。德国的目的是复仇和通过扩张改善德国生存环境;日本是受到军国主义和岛国思维影响,赤裸裸的对外掠夺;而意大利则是因为被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忽悠上了轴心国的贼船。不过,当战争机器一旦开动,战争就不可停止,所以才有了德国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冒险行动。
严格来讲,日本并不是二战的发起者,它本来是想利用德国搅乱欧洲,趁着西方无暇他顾之际扩张在远东的势力范围,最多也就是重演一次一战的渔翁得利。可军队却被胜利冲昏头脑,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且对美国的经济制裁严重不满,在错估了美日两国实力对比的情况下,主动去招惹美国,最终被拖向战争的深渊。
研究过二战史的人都会明白,从1941年12月参战,到1945年8月投降,日本始终没有与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进行过哪怕一次协同作战,它在远东开辟新战场后始终都是孤立的、完全按照自己的目标展开行动,比如在1941年冬,德军深陷莫斯科会战的泥淖,这时候日军不仅没能尽到轴心同盟的义务,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吸引住远东地区的苏军,导致斯大林将几十万西伯利亚军团调往欧洲打破了苏德两军的实力对比,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日本本不想全面参与二战,它只想打打酱油、赚点便宜。但东条英机等军人出身的领头者,严重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他们希望趁机将整个东亚收入囊中,这种盲目的军事冒险让日本从一个观望国家彻底倒向轴心国,为自己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连累了德国。
(日军军事力量严重落后于欧美列强,头脑清醒的日本人本不想卷入二战)
日本招惹美国的行为就是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本土从建国以来第一次遭到惨重损失,这种奇耻大辱严重刺激了美国的参战热情,美国社会开始转入轰轰烈烈的战时轨道,比如它的钢产量猛增到每年8000万吨(参展前约6000万吨),增长了近3倍,年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远超轴心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在战争期间海军、陆军累计生产飞机约6万多架,坦克只有可怜的几千辆。
东条英机在1941年显然没有看到这种差距,他被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表面所欺骗,盲目的以为日本举国之力具备对美一战之力。在大萧条的影响下,美国的汽车产量和钢铁生产能力虽然比日本强,但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考虑到美军分布较广,日军集中力量在远东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东条在获得山本五十六6个月所向披靡的保证后,自信地认为足够了。东条认为只要抢占了东南亚的石油、橡胶、锡、铁、铝土以及大米、食糖等资源,日本完全可以对付美国。
可事实大出所料,美国在参战后生产力暴增,使得同盟国的工业实力彻底压倒了轴心国,注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在世界历史中,二战影响到人们的方方面面,二战将世界各国地位进行重新划分,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英国、日本、中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名词重新进行着排列。
欲望是促使人们行动的根源,战争侵犯国为满足自己国家工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通过占领国家、利用被占领国家资源来满足他们自己国家的需求,发展他们国家经济为最终目的,提高整体国力。工业时代的各国对石油需求量十分大,美国、英国作为供给方,挣了一大笔钱,同时对于需求国来说,如果这条石油供给被掐断,对他们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他们只能寻找属于自己国家的石油资源,开始侵占。那么德意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要发动世界大战吗?
第一,本国利益关系。利益是每个国家的首要目标,在战争中,我的付出和收回是否成正比,哪个多哪个少,才能决定我站在哪个位置。各国工业迅速发展,产出产品数量逐渐增多,迫切需要更多的市场来满足消费。但当时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被殖民强国英、法、美、苏控制着,而实力渐强的意大利、日本、德国需要通过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来发展各国经济。他们一步步触犯着老牌殖民地的底线,在英法等国的打压下他们爆发,挑起战争。想打破以前的制度,创建新的制度,重新划分整体格局,满足各国需求。
第二,野心。经过第一个工业革命,各国在世界上的定位都基本稳定,如果想要往上走,就只能打败前面的国家,证明自己国家实力。野心一天天被激化,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德意日开始为自己国家的前途拼尽全力。野心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但具体国情决定着他们不同的目标。德国想通过战争,扩大占有领土面积,取得更多资源,一步步成为欧亚第一国;日本是本国民族色彩,光明正大的想抢夺别国的东西,一步步占领亚洲,成为亚洲霸主;意大利则是在希特勒的成功忽悠下,加入战营,来分战争的一杯羹。
第三,世界局势。世界背景下,如果一直找突破口突破,世界国家地位将会一成不变,国家发展将日渐艰难。如果当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反抗老牌殖民地,紧随其后,拼上一拼,有可能会有新型世界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