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会郑州遭强降雨天气袭击,24小时郑州降雨量达457.5mm,突破历史极值;单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01.9mm,超过日历史极值。市内部分医院停电,患者安全保障牵动人心。
7月20日晚、21日
河南省会郑州遭强降雨天气袭击,24小时郑州降雨量达457.5mm,突破历史极值;单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01.9mm,超过日历史极值。市内部分医院停电,患者安全保障牵动人心。
7月20日晚、21日凌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郑大三附院传出消息,院区全部停电,急缺供电设备,重症患者保障面临考验。随后郑大三附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电恢复。但郑大一附院供电仍然面临困难。
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关领导介绍,该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电梯全部停运,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近3000名医护人员正坚守岗位,加强巡护、查房,安抚病人情绪。对于需要供氧的病人,已安排医护人员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对于大约600名重症病人,正积极协调向外转运。
7月21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现场看到,部分科室依靠发电机恢复供电。但整个院区供电仍未恢复。有工作人员表示,医院配电室被淹,短期内供电难以完全恢复。
一位护士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按照病人病症的轻重程度将病人分为三批,离开医院。重症、ICU患者乘救护车转运至受灾程度较轻的东院区。普通患者需继续治疗的,在家人陪同下由医院安排乘大巴车转运。其他普通患者由家属陪同暂时回家休养。
大巴车转运普通患者
直击郑大一附院住院病房:
医护一度靠人工手段维持ICU患者呼吸
7月21日中午,河南焦作消防救援支队发布消息表示,他们紧急支援了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截至早上8点,共转移危重症病人39人,转移新生婴儿5人,转移疏散轻度病人和家属138人,在医院门口立交桥下转移被困群众56人。根据病情状况,人员疏散转移工作仍在继续。
红星新闻记者走进该院住院部心血管内科病房,楼道灯光昏暗,楼道内一排加号病床上堆满了病人的行李。许多患者已经通知家属来接自己回家。家属接走病人前要在护士站签字并留下电话号码。护士站的护士告诉记者,目前科室依靠发电机恢复供电,但是维持不了多久,无法进行日常治疗。科室主任正在挨个叮嘱大家回家以后的注意事项。等医院彻底恢复,再通知大家回来。
在医院大院内,几台水泵正从门诊大楼地下室抽水,抽上来的水被防洪袋围成水塘,再流进下水道。院子里仍然很泥泞。时常有救护车伴随急促的警笛进出。病房楼下,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排成长队,领队的护士举着指示牌,带领队伍上大巴车。
在病房楼前,护工们合力用大扫帚推开积水。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病房楼地下有三层,地下第三层是车库几乎被积水填满。
医院负责人在21日白天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断电,呼吸机无法工作,医院的医护一度使用人工手段维持ICU患者呼吸。
两名护士帮助病人离开
重症患者基本转运完毕
仍有300多名卧床患者需车辆帮忙转运
7月21日下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及相关医务人员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天早晨7时开始,该院河医院区的病人开始分批转院,目前大部分病情较重的病人已完成转院。7月20日晚间,受强降雨影响,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全部断电,重症病人的手术无法开展。危急时刻,近3000名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加强巡护、查房,安抚病人情绪。对于需要供氧的病人,安排医护人员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
7月21日早晨7时开始,医院开始分批转移在院病人至其他医院。医院首先安排了需要呼吸支持和病情相对较重的病人进行转移,每一位转走病人都留了电话,安排好了后续跟进。
截至21日下午六点,还有很多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大院等待离开。他们因为市内交通拥堵被困医院。移动通讯车在病房楼下架起天线。但是由于人员聚集,手机信号仍然不太通畅。
红星新闻记者多次联系该院几位负责人,但电话始终难以接通。直到下午7时,该院苟建军副院长接通了电话表示,又一次开始降雨,降雨形势不好估计,目前医护们正在加紧转运疏散病人。
据郑州发布消息,郑州市气象台2021年07月21日19时27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郑州市区、巩义、荥阳、新密、新郑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截至7月21日晚上10时,红星新闻记者再次联系到苟建军副院长,他表示目前医院的重症、ICU患者基本转运完毕,有家属陪同回家的患者也大部分已经离院。目前院区还有一栋病房楼大概三四百名卧床和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转运到东院区治疗。目前需要车辆帮助转运。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郑州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目前,河南郑州的大暴雨已经占据了热搜,有人计算过本次的降雨量就相当于把一百多个西湖直接扔进了郑州。除了郑州人民的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外,郑州的医院可就苦了,停水停电,icu的病人非常危险。
一、医院的解决方案
目前,有三千名医护正在坚守岗位,加强巡护,查房,安抚病人情绪,对于需要供氧的病人,已经安排医护人员一对一手动供氧,对于六百民处于icu的病人,只能协调往外转。icu的病人不能离开护理病房太久,所以只能进行快速的转移。
二、ICU
所谓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为重症昏迷者提供很好的护理环境,有针对性的监测供给,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对于进了icu的病人,一定要更加认真的去护理,因为重症昏迷者的身体更加脆弱,需要更好的环境,一旦突然进入一般环境,身体可能承受不住,所以处于郑州医院的病人此时正好处于比较危险的情况下,转移要更加小心。
三、暴雨带来的影响
无论是暴雨时还是暴雨后,雨水或者地上的水最好不要碰,因为非常不卫生不干净,病人在转移时也要注意卫生上的护理,不要让他们接触潮湿的水汽和可能带有细菌的东西。暴雨之后就是传染病的流行,因为发生暴雨时,卫生条件一定要做好,暴雨后也要把被暴雨肆虐过的地方再度清洗一遍,洪水接触过的食物都要丢弃。最后,暴雨引发的停电,在进行紧急修复时更要小心,需要紧急用电的地方先修复,不需要的地方先放着,否则在水中的修复危险性很高。目前及时排水更加重要,虽然排水速度根本跟不上降雨的速度,那也要进行排水。
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这场洪灾导致市内公共交通瘫痪,民众举步维艰。
被誉为全亚洲最大规模的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此次受灾情况较为严重。据亲历者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停电,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大量医护、患者被困,医院连夜转运患者。
该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电梯全部停运,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消息: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关领导介绍,该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电梯全部停运,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医护人员正坚守岗位,加强巡护、查房,安抚病人情绪。
大一附院ICU已恢复供电,现场抢修仍在继续。针对多家医院停电情况,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紧急调配资源,全力协助解决各大医院面临的困难。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目前仍在进行抽水工作目前河南妇幼保健院已有发电机并成功发电;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目前仍在进行抽水工作。据医院工作人员透露。
郑大一附院一楼或地下一楼放着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包括CT、核磁、DR、彩超、PET —CT、直线加速器、伽马刀、高压氧仓、配电室、控制系统、安防系统、计算机房等,此次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估计高达10亿以上。
大量的患者转院,医院内担架不足大量的患者转院,医院内担架不足。医生将病床拆解,用不锈钢床板做担架,“沉,但比没有强”。转移病情稍轻的患者,医生用被褥做担架兜住患者送下楼。
抬担架下楼,要尽量保持患者平躺,前面两人举着扶手倒退下楼,稍不注意就容易跌倒,后面的两人只能弯着腰降低担架高度。
在狭窄的消防通道内转运患者,转身不便,在拐角处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墙壁或者栏杆。用材质软的被褥抬患者更加吃力。被褥虽然较轻,抬起来不方便,还需要有人站在中间托住下方。每下降两三层楼,就需要停下休息一会儿。
把患者送上车,陈志华叮嘱过司机把患者送进指定科室把患者送上车,陈志华叮嘱过司机把患者送进指定科室,又在泥水中跑着折回病房。在泥水中来回转运患者,陈志华的裤脚和后背溅满了泥点。
在河南省卫健委等有关方面的协调下,来自全省各地市和兄弟医院的救护车,甚至大巴车、私家车,都加入了转运队伍。郑大一附院ICU病房已经恢复供电,门诊和住院楼大部分恢复用电。现场有各部门单位支援的发电车、移动通讯车,保证了医院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