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真有金字塔吗,海底金字塔之谜完整版

地球是一个特殊的拥有人类文明的星球,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其中海洋面积占据了地球大部分地表面积,约有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有着13.5亿立方千米的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18:39:45

地球是一个特殊的拥有人类文明的星球,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其中海洋面积占据了地球大部分地表面积,约有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有着13.5亿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所以从太空看上去,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也被称为“大水球”,同时是一个拥有人类现代文明的星球,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是八个姐妹当中唯一拥有众多水资源的星球。

海洋的平均水深约3795米,那么最深处有多深呢?

在大洋中,水深超过5000米的洼地都可以称为海沟,地球上的五大洋中约有30条海沟,其中最深、也最知名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为11,034米,是1951年被发现的。

相对于人类对陆地的了解,人类对海底的认识少之又少。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知的海底仅有5%的范围,还有95%的海洋深处是未知的。那么这些未知的海底区域,到底有什么奥秘,又隐藏了哪些神秘的事物呢?

随着近现代人类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开始频繁地对大洋进行探索。其中传出了几件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

半个世纪前,人们在距离台湾宜兰不远的与那国岛的附近海域,发现了“海底金字塔”,可能是1.5万年前琉球群岛与中国大陆还连一起时的古文明遗址,具体怎么沉入海底的还有待考证。

在前几年,西方一些科学家在大西洋中的百慕大三角进行探测时,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竟然耸立着一座无人知晓的海底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底部边长300米,高度200米,塔尖距离海面仅有100米。要是论规模,这座海底金字塔要比陆地上的古埃及金字塔壮观的多。

有学者猜测,这座海底金字塔,很有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海底的亚特兰蒂斯人建造的。在几百万年前,百慕大三角海域可能是亚特兰蒂斯人活动的基地,海底金字塔可能是他们的一个供应库。

有人怀疑海底金字塔可能是亚特兰蒂斯人专门用来保护具有“宇宙能”奇特性质和力量的聚能场,它能吸引和聚集宇宙射线、磁性振荡,或者其他未知的能量波,海底金字塔的内部可能对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某些能源有聚积作用。

至于海底金字塔是否真的有这么神奇的作用,以及远古时的亚特兰蒂斯人的创造能力,至今仍是无法解释的一个谜。

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附近的海面下,发现了一个不明物体,以极高的速度在潜行,美国海军出动了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水艇去追踪,追踪了4天,还是让那个东西跑掉了。这个水下不明物体,不仅行动速度快,还有奇异的潜水功能,可以下潜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声纳都无法捕捉。追踪人员只看到它有一个带螺旋桨的尾巴,却无法窥探它的真实面目。

海底的压力巨大,是否真的存在能遨游海底的类人生物,亚特兰蒂斯人是否真的像电影《未来水世界》里的鱼人那样,已经习惯了海洋生活,还长出了鱼鳃,至今也没答案。

如果没有这些类人的“鱼人”存在,那么在某些神秘的海底隐藏着的远古人类城市,它们都是在数千年前因地震、海啸等原因沉入海底的吗?

人们在远离埃及的亚历山大海岸,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古城位于海底之中。几年前,科学家还在印度海域发现了九千五百年前的一处远古废墟。

这些水下城市的来历,除了口头流传之外,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这些海底远古文明就这样安静地沉眠在海洋深处,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真面貌。

对于海底是否存在更多未知的秘密,以及神秘的海底是否有外星人的基地,也都未能证实。

毕竟海底世界对人来说,仍然深不可测,依然有绝大部分海底没有被观测到。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解开更多的海底秘密。

海底金字塔是怎么出现的?

海底世界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直到现在,海洋世界还有大部分的地方是人类没有探索到的。要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比例的96%点多,浩瀚的水下世界,也隐藏着无数的神奇谜团,神秘的百慕大就是一片非常广大的海域,而且这片海域也流传着非常多的神秘现象。

在这片海域还没有探索的时候,金字塔是埃及的代名词,至于古时候金字塔是如何被当时的人们所建造的,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就是金字塔的建造难度相当的大。而在百慕大三角洲被逐渐的探索以后,这里神奇的谜团一个接一个。

1979年的时候,一个科学考察组,在这个地方探索的时候惊奇发现,在那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水里面,竟然存在着一座不曾被人知晓的海底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规模远超埃及金字塔,论壮观程度几乎碾压全埃及的金字塔建筑。比较奇怪的是,塔上有两个巨洞而海水呢,就会以非常惊人的速度从巨洞中穿过,也因此会引起海面上的巨浪,让这一带的水域经常是波涛汹涌,海面上经常环绕着大量的雾气。

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一直没能解开它的谜题,在这样复杂的海洋底下,这样的金字塔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要知道,陆地上建造金字塔,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以当时的这种建造条件,想要在海底建造一座规模超大的金字塔,放到现在都不一定可以完成。有人认为,可能曾经这座金字塔是建造在陆地上的,但是由于地壳的变化,逐渐的沉入了海底。对于这座海底的金字塔的研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的探索出来,因为这片海域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仅有的几张照片都是通过仪器去探测到的,珍贵无比。

有人提出疑问,如果真的是因为地壳的移动变化而让这座金字塔沉入了海底,这样剧烈的地壳运动,金字塔为什么还会保存得这么完整呢?关于他的谜团还有很多,一直在等待着人们去一一解开。

海底世界有哪些未解之迷?

海底世界的未解之迷
地球有71%的表面是海洋,辽阔的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海洋是水循环的起始点,又是归宿点,它对于调节气候有巨大的作用;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和廉价的运输,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正日益深入,但神秘的海洋总以其博大幽深,吸引着人们对它的思索。在此,仅就海底地貌及其地质活动,谈谈几个未解之谜。
太平洋洋脊偏侧之谜 从全球海底地貌图中可以看到,海底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连绵不断的洋脊纵横贯通四大洋。根据海底扩张假说,洋脊两侧的扩张应是平衡的,大洋洋脊应位于大洋中央,但太平洋洋脊亦不在太平洋中央,而偏侧于太平洋的东南部,并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伸入了北美大陆西侧。显然,从加利福尼亚半岛至阿拉斯加这一段的火山、地震、山系等,难以用海底扩张假说解释其成因。那么,太平洋洋脊为什么偏侧一方?北美西部沿岸的山系、火山、地震等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西太平洋洋底地貌复杂之谜 由于太平洋洋脊偏侧于东南方,在太平洋东部形成了扩张性的海底地壳:东太平洋海隆。但在太平洋中西部广阔的洋底,地貌复杂,存在着一系列的岛弧、海沟、洋底火山山脉和被洋底山脉、岛弧分隔成的较小的洋盆等,看来并不完全像是由海底扩张所产生的洋底地貌,而更像是古泛大洋洋底的一部分。因为海底扩张所形成的地貌,除了海沟、岛弧、沿岸山脉外,大部分应是较为平坦的、从洋脊到海沟一定倾斜的海隆地貌。虽然有人试图对此作出解释,但未有较公认、一致的看法。
北冰洋的海底扩张是否仍在继续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的,又存在广阔的大陆架,有人把它看成是大西洋的一部分,即大西洋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地中海”。虽然北冰洋也存在大洋中脊:北冰洋中脊(南森海岭),但在整个北冰洋地区,火山、地震活动是很微弱的。本人曾作过统计:从1900~1980年间,北纬70°以北只发生了40次6级以上的地震,一般认为是北极厚厚的冰盖阻止了地震的发生,本人认为至少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赤道的离心力会使地球内部的能量向中、低纬度转移,从而削弱了两极地区的活动。而在南纬70°以南的地区,从1900~1980年也只记录到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一般地说,任何快速自转的天体,其两极地区的活动均会受到削弱,太阳黑子活动主要发生在南北纬35°之间,亦可能与其快速自转有关。地球作为一个快速自转的天体,北冰洋的地震和海底扩张活动就不能不受到影响,从其地震、面积、无深海沟等情况判断,北冰洋的海底扩张即使没有停止,也是非常微弱的。
阿留申岛弧之谜 阿留申岛弧是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令人感兴趣的是:阿留申岛弧向南弯曲,这种形状似乎显示有一种自北向南的力推动形成的,如史前冰川的推动等,另外,阿留申岛孤南侧的深海沟表明,太平洋的海底扩张对其它的作用是向北推进的,但从太平洋洋脊位置来看,太平洋洋脊伸入到北美大陆,南北向偏东分布,其扩张方向应是向西偏北,而不应向北,那么,阿留申海沟是如何形成的呢?
无震海岭与大陆平静山系的形成 一般认为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大陆边缘的山脉是海底扩张运动的结果,它们的成因可得到较完美的解释。但在各大洋中,还存在着许多无震海岭,它们与大陆内部的一些平静、古老的山系一样,仍未得到较为公认的解释。美国有人提出所谓“热点说”,试图解释无震海岭的形成,他们认为热点处火山活动的源地固定于板块之下的地慢深处,当板块移过热点上面时,随着热点处岩浆不断喷发形成火山,就可以形成一列沿着板块运动方向的火山脊或火山链,即无震海岭。
南北半球地震不均衡 本人曾对南北半球发生在1900年至1980年间6级及6级以上共7936次的地震作过统计,结果发现南北半球发生地震的次数是不均衡的:北半球共发生了4634次,南半球只发生了3277次,赤道发生了25次,北半球比南半球多四成以上。纵观世界火山、温泉分布图,亦可发现,北半球要比南半球多,这是什么原因?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不均衡特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海陆分布情况可能影响到地球内能的释放。我们知道,温泉、火山、地震都是地球释放内能的方式,来自地热流的研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地热流是地球内能释放的最基本的形式,地球的内能通过地热流连续不断地经由地壳释放出来,地壳是地球内能释放的最主要障碍,由地壳均衡假说可知,大陆地壳远厚于大洋地壳,又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千米,海洋地壳厚度仅为6千米。不难想象,地球的内能通过大陆地壳要比通过海洋地壳困难得多。由于北半球大陆板块面积比南半球要大,而南半球的大洋板块面积比北半球的要大,因此,北半球的内能更多地受阻于大陆板块,通过地热流释放出来的内能就要比南半球少一些,这些受阻的内能在大陆板块下面积聚,并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向中低纬转移,当这些能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冲破地壳,在一些地壳较薄弱的地带(如板块边缘)以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南北半球各自释放的总内能应趋于均衡,即北半球通过地热流、温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的内能近似等于南半球通过地热流、温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的内能。由于北半球通过地热流释放的内能要比南半球少,其累积的能量就通过火山、地震、地热活动释放出来。这就是北半球为什么比南半球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我把这个推论称为南北半球内能释放均衡假说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