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原作者私信我,立马删除,谢谢!
我国为何放弃黄帝纪年和孔子纪年,转而选择了耶稣诞辰纪年法?
在全世界的文化深厚程度来说,我们国家的文化是最久的,在历史上我们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原作者私信我,立马删除,谢谢!
我国为何放弃黄帝纪年和孔子纪年,转而选择了耶稣诞辰纪年法?
在全世界的文化深厚程度来说,我们国家的文化是最久的,在历史上我们的纪年法也是最多的,其中孔子纪年法和黄帝纪年法是最出名的,但是我们国家现在的纪年法用的确实外国宗教耶稣诞辰的纪年法,这是为什么?
其实黄帝纪年法在古代的时候是分为是从黄帝在位的时候开始计算的,然后具体是分到干支纪年和当朝皇帝的纪年,每60年一个轮回,所以导致重复了,在历史上的朝代都会用当朝圣上的年号来记录。
孔子纪年其实比较晚使用,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位叫做梁启超的人提出此纪年法,因为孔子的思想影响我们比较深远,所以用孔子的诞生日来作为一种计算,但是这种纪年法在被使用没多久就改成了耶稣复活日。
其实耶稣纪年法在我们国家成立的时候是有过争议讨论的,但是公元纪年法非常的方便而且在全世界范围都在使用,为了更快的和国际接轨所以使用了这种方法来计算我们的年份,然后我们的孔子纪年法就被淘汰掉了。
但事实上真正不使用我们本土的纪年法是因为黄帝纪年法实在是距离我们太远了,计算起来也不太方便,耗费时间,孔子纪年法其实也是看到了公元纪年法而模仿出来的一种方法,要是被人发现了也会感觉就是模仿了国际通用纪年法,所以才决定了使用这个国际纪年法,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呢?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属于这个领域,不过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
我们现在所属的公元多少多少年是“公元纪年法”,源自西方,是由西方的儒略历改编而来。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利用耶稣出生的年份为公元元年,正式颁布并开始实行公元纪年,这也是目前全世界通行的纪年方法。公元纪年的每年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因此也叫做“太阳年”。每年的元旦是太阳年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马上又要到2019年元旦了,大家年初的减肥计划实现了吗?呃……扯远了。
我们知道,虽然我们中国现在也在使用公元纪年,但是,我们更为重要的一个历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农历”也叫做“阴历”,每年的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它其实是按照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这样的纪年也叫做“太阴历”。
在我国古代历史时期,使用的就是太阴历,但是,太阴历记载的都是月份,几月几月,如诗经中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二月凿冰冲冲”等等,对于年份的记载则是根据皇帝的年号来进行的。改朝换代的时候都会进行年号的更改,因此,我们古代说今年是哪一年的时候,都是用皇帝登基更改年号的那年为元年,如“康熙元年”、“开元八年”等等,具体换算成现在的公元纪年还需要具体推算。
大家都要知道的一点:我们国家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开始确立使用“公元纪年法”,废除年号制。因此,1948年也即民国37年是我国年号制纪年的最后一年。
从这里往前推,结合史籍中的记载,我们会发现公元元年,是在我国西汉某期,这一年西汉平帝即位,改年号为元始。因此,公元元年也是汉平帝元始元年,这个巧合很有历史意味。平帝即位厚,王莽辅政,而在5年后,王莽非平帝,建立新朝。
我国实行公元纪年法之后,在公元元年以前的时期都是公元前了,因此,我们熟知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都是公元前,这些是有史籍记载的。目前,已确定的《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
在这之前的历史,没有史籍记载,但是,考古学家们通过科技手段测年,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年代测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龙山文化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
喜欢的宝宝们记得关注点赞一下哈~
“公元”这一纪年法来自于西方,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了迎合国际社会的主体趋势而决定继续使用该纪年法。在西方社会基督教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基于这一点西方人对于耶稣这位宗教创始人十分敬重。这份敬重从西方人制定的公历纪年法中也得以体现。
公历纪年法最初的称呼是“基督纪元”,它将耶稣的诞生年份定为了纪年的开端。以这个年份为划分线,西方人将早于这之前的时间称呼为“主前”,这之后的时间则为“主的年份”。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公历纪年法的普及,一些学者为了弱化这个纪年法中所携带的宗教色彩以规避非基督教者的反感,于是提出了“公元前”与“公元”这一新称呼。
公历纪年法是在十六世纪提出并投入使用的,批准使用该纪年法的人是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在公历纪年法体系下耶稣诞生的年份为公历元年,比这一年早的则为公元前,中国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的这个时间便就是按照这个纪年法推算出来的。其实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公元前这种时间说法,中国古时候大都是按照君主即位时间或者年号或者干支来记录时间。比如说史书中对于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的记载便都是以他的即位时间进行计时,公元前221年在史书中的记载其实是秦王政二十六年。
在意大利率先开始使用公历纪年法之后,在后续长达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该纪年法逐渐被其余西方国家所采纳。之后随着西方国家的发展逐渐凌驾于亚洲地区,于是一些亚洲国家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引入了公历纪年法,中国便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从1912年开始使用公历纪年法。不过当时除了公历纪年法之外,中国还在同时使用民国纪年法。
待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考虑到公历纪年法的普及率更广,所以中国决定继续使用这一纪年法。介于公历纪年法的使用,古时候那些以君主即位时间、年号以及干支进行记载的历史事件被一一换算成了公历。换算成公历之后,现在的我们能够更为容易地了解各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加强对历史的了解。譬如说,绝大多数人对于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间的记忆都是公元前221年,而不是秦王政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