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作品有哪些?四大名著,三部都受施耐庵影响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西游记》并列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古典小说,但仔细看,《水浒传》才是后两部的精神渊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影响了罗贯中和吴承恩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14:38:15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西游记》并列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古典小说,但仔细看,《水浒传》才是后两部的精神渊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影响了罗贯中和吴承恩。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渊源施耐庵与罗贯中的渊源

要说施耐庵,就不得不从最著名的《三国演义》说起。《三国演义》让罗贯中在近代中国家喻户晓,但在他那个时代,罗贯中只是一个普通人。罗贯中出身豪门,少年丧母,后丧父,家道中落。因为这样一次悲伤的经历,他终于见到了施耐庵大师。

因为没有家人,没有依靠,罗贯中成了江湖中的异乡人,并闯出了名。他在江浙一带游荡,后来在苏州认识了刚卸任钱塘县令的施耐庵,收他为师。在施耐庵的影响下,他的笔力越来越强,终于写出了《三国演义》,奠定了他日后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罗贯中

施耐庵对罗贯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还体现在人生观的熏陶上。施耐庵为人刚正不阿,不喜欢朝廷上的冲突,容不得同僚,于是罢官去了姑苏城(苏州)当私塾老师。

施耐庵的个人风格

施耐庵是新来的。每天除了给孩子讲道,他有时还会在街上走一走。一天,他在书店偶然发现了一本《张叔夜抓贼》。这部小说深深震撼了施耐庵。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和美国江湖上从前的英雄气概深深打动了他,让他有了创作的冲动。

施耐庵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酝酿,施耐庵把多年对国家大事的不满化为文字,写下了不朽的《水浒传》。这本书不仅表达了他内心的郁结,也道出了他野心和文采的全貌。

施耐庵不仅擅长雕龙,而且对人情世故视而不见。不然他写不出宋江和高俅这么细致的人性。同时,他在描写林冲的性格时,也表现出了他的深刻体会。林冲身上的矛盾和无力感,绝不是一般文士能写出来的深刻桥段。

当然,《水浒传》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人物性格迥异。例如,痛恨邪恶的鲁虽然咄咄逼人,但他做事太冲动。读者时不时会为他捏把冷汗,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被他的率真和天真所折服。与鲁齐名的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亲手杀死自己的兄弟和敌人的故事已成为中国的一大文化现象。在梁山伯的众多男人中,有像胡三娘这样不让一个男人知道的女人,这也是施耐庵叙事的妙处。

《水浒传》之所以在四大经典小说中名列前茅并取得巨大成功,应归功于施耐庵丰富的个人经历、对官场的洞察、个人的文学修养和过人的才华。

自从罗贯中认识了施耐庵,他就被后者的作品深深吸引,所以在与他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成为了一名老师。施耐庵比罗贯中大20多岁,但他非常看重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他的师徒志同道合,才华横溢,荡气回肠,终日琢磨文章,交流思想,正应了那句“唐舞偶尔会,风吹虎飞”。

施耐庵的《水浒传》草稿被安全地交给罗贯中校对抄写,对罗贯中后来的个人写作风格影响很大,所以有人说《三国演义》里还能看到水浒传的一些影子。

罗贯中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训,一生都保持着对施耐庵的尊敬。施耐庵因写水浒传被朝廷拘禁,罗贯中四处奔走,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做安排,终于让施耐庵重获自由。后来,施耐庵穷困潦倒,重病缠身,连他自己的事都由罗贯中处理。施耐庵与罗贯中这位挚友的一生并没有白费。

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的影响

罗贯中从施耐庵那里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和看问题的方法,这让他本已深厚的文学修养更加凸显。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写出经久不衰的《三国演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等人都是个性突出、充满人性的形象,这恐怕是施耐庵潜移默化的结果。

吴承恩

继罗贯中之后,吴承恩也深受施耐庵的影响。吴承恩晚于施耐庵和罗贯中。和施耐庵一样,他也曾经当过官。但是因为性格原因,仕途并不顺利,被排挤,最后摘掉了皇冠。

虽然身处江湖,可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让他身上总有一种对社稷和国家的使命感,又因为远离庙堂,有力没处使,有志无处伸,最后只能学习施耐庵,用文字暗喻当时的社会环境,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吴承恩虽然没有施耐庵和罗贯中之间的师徒情谊,但有施耐庵之前的车辙马迹,著书立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