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父母早早给我买过电脑,学习所谓的计算机技术。当然,那时候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在这个小小的电脑屏幕里躺着一个多么巨大的世界。随着键盘字符被一个个敲出来,孩子会接触
记得小时候父母早早给我买过电脑,学习所谓的计算机技术。当然,那时候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在这个小小的电脑屏幕里躺着一个多么巨大的世界。随着键盘字符被一个个敲出来,孩子会接触到很多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所以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一方面在学习上确实需要用到电脑,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会像小时候一样懒惰,过早的接触和沉迷于一些超越年龄的“存在”。
为此专门开发了一款青少年模式,旨在让孩子在家长的设置下,用可控的方式,可控的时间,可控的内容,用电脑学习和浏览网页,尽可能保证孩子的眼睛和心理健康。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360的这款青春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家长监督孩子,但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验
360青春模式有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在360安全浏览器中打开,一种是从360安全卫士中打开。
前者需要点击360安全浏览器右下角的“青春模式”才能打开,后者在360安全卫士beta版的功能百科中搜索“360贝克汉姆卫士”并打开。
开启后,在网上浏览的内容会受到限制,只允许适合青少年的内容访问。同时,访问的持续时间和计算机上的程序将受到限制。
从打开入口来看,其实熟悉之后,隐藏的东西并不深。但前者是“青年模特”,后者是“贝克汉姆的守护者”,名义上比较碎片化。
同时,浏览器可以默认开启青春模式,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和实现;不过在360安全卫士中,如果想重新进入这个模式,还是需要在功能百科中搜索。甚至最近使用的排序也没有按顺序推进,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最近”标记。第二个条目相对麻烦。
打开的时候需要用父母的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之后的设置调整也需要同微信的授权。
可以看到,开机后,电脑会根据家长的设置,在一定时间后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同时屏幕会自动进入护眼模式,从肉眼看会越来越暗,越来越黄。这和大部分手机上的护眼模式是一样的。
各种电脑程序没有家长的允许是不能运行的,从而防止孩子在家长不在的时候偷偷打开各种游戏。同时也杜绝了孩子下载新游戏自己玩的可能。
也就是说,不进入父母设置的白名单,开启“青春模式”后就无法运行。
至于像一些肮脏的网站,以及涉嫌欺诈和诱导的网站,甚至都不想再浏览了。
从这一系列的设置、拦截、白名单来看,360青春模式显然是一个可以帮助孩子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地。
同时为处于学习期的孩子推荐各种学习工具,包括学习古诗词,学习单词和成语。
另外,我还发现我上学的时候,各种视频会议软件,直播学习软件等等。学校要求在360岁的青年模式中内置导航,并将它们放在醒目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方便家长使用。
即使是热门的短视频、直播,也是经过专门筛选,适合学生学习的,大多来自中央媒体、教育频道等权威媒体平台。
显然,这个模式的设计者有一套“青少年思维”,为他们提供了他们所理解的青少年应该看什么,喜欢看什么的一切。白名单、时长、护眼模式的设置也符合这个思路。
接下来,作为家长,我对这些工程师的思维给出一些建议。因为,完善青少年的互联网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父母和孩子需要帮助他们找到缺失的东西。
模式打开权限
目前青春模式的开启和关闭都需要通过“扫一扫”来开启,并且只能通过同一个微信号来操作。然后,当孩子因为紧急情况需要去白名单之外的网站或程序时,只能联系开通该模式的微信号。一旦父母不在身边,无法扫描二维码,只能焦虑。
后续是应该提供多个同权限的微信号,还是微信扫描之外的更多验证方式?或者给手机一键开启和退出青春模式的权限,让父母即使不在身边也能远程关闭模式,让孩子做一些急需的操作。
青少年模式的范围
青少年,这其实是一个年龄范围相当广的概念。他们可以被称为6岁到18岁甚至更大的青少年。年龄不同,上网需求自然不同,推荐的网站和工具自然也不同。有没有可能引入更详细的年龄分类?还是根据不同的年龄直接开启相应的青春模式?
网站屏蔽有待提高。
在安全浏览器的地址栏搜索“腾讯视频”,弹出的是“您访问的内容不允许”,似乎起到了屏蔽的作用。但是从它自己的搜索栏,可以搜索到相同的关键词,打开“腾讯视频”。操作逻辑有些支离破碎。
增强图像特征掩蔽
一些少儿不宜的网站确实被屏蔽了,但即使是一些权威媒体,用关键词搜索时也会显示一些相关内容。画
这些图片显然不适合青少年观看。
那么,除了加强对文字的过滤,是否还应该加强对图像特征的过滤呢?对于这一点,“嘉博”显然做得很好。
浏览敏感内容可以推送到手机上吗?
如果孩子浏览了异常内容,可以直接推送到管理员手机上吗?或者这些敏感词只要搜索就可以直接在搜索栏高亮显示,家长回来也很容易找到。让孩子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