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固态硬盘,现在很多小伙伴都可以讲逻辑了,因为毕竟现在固态硬盘已经很普及了,固态硬盘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存储颗粒+主控芯片,然后用电路板连接起来。此外,一些固态硬盘
说到固态硬盘,现在很多小伙伴都可以讲逻辑了,因为毕竟现在固态硬盘已经很普及了,固态硬盘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存储颗粒+主控芯片,然后用电路板连接起来。此外,一些固态硬盘还添加了缓存。
除了三星、Intel等少数粒子厂商自己生产主控外,大部分都是用别人的主控。主要控制人有容晖、联群、Marvell迈威(俗称“马牌”,现已更名为满妹)、jmicron智威等。国内有戴维、李安运等。
目前全球能自己生产颗粒的厂商只有三星、海力士、东芝(装甲兵)、闪迪(西部数据)、英特尔、美光(英瑞达)、长江存储(钛金)等七八家。
固态硬盘的选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粒子和主控的选择。不同的粒子和主控会产生不同的性能。从颗粒来看,英特尔和三星颗粒是第一阵营,剩下的差别不是很大,因为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同类型颗粒,比如TLC颗粒,也有不同的等级,差别明显。
当然,不同类型的颗粒在性能和稳定性上有更明显的差异。例如,薄层色谱颗粒和QLC颗粒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3D堆叠技术的普及,各类粒子的擦除寿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英特尔基于144层3D NAND的QLC颗粒,现在的擦除次数是2000到3000次,完全可以达到原来TLC颗粒的寿命。
所以过时的颗粒类型的传统认知在3D NAND时代应该被彻底抛弃,因为现在的企业级固态硬盘都在用TLC颗粒,可以擦除上万次,和过去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就像当初MLC颗粒是主流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TLC颗粒,但是现在MLC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目前只有少数高端产品还在使用,薄层颗粒已经成为绝对主流。
那么,如何选择基于3D NAND结构的新一代SSD呢?哪些适合做数据存储盘,哪些适合做系统盘?
想做系统盘,最重要的是速度快,稳定性好,擦除寿命长,所以必须是M.2接口。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是三星980。三星980采用三星自己的颗粒和主控,三星TLC颗粒,顺序写入速度3000MB/s,顺序读取速度3500 MB/s,三星9801T容量WBW600T,价格领先700元的。
如果对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但是对性能的要求比较强,可以选择西数蓝盘,性价比很高。西部数据蓝盘是Sandisk TLC颗粒,顺序写入速度3000 MB/s,顺序读取速度3500 MB/s,堪比三星980。西部数据蓝盘的TBW也是600T。但价格上,西数蓝盘1T容量不到700元,比三星还便宜。
不过在此提醒各位朋友,强烈不建议从西部数据的绿盘和闪迪的增强(入门级)版入手。至于为什么,你可以自己检查它的TBW和粒子类型。如果它没有被标记,那就意味着它是QLC粒子。要知道闪迪的QLC粒子远不如三星和英特尔的。如果没有标上TBW,说明它的擦除寿命很短。另外,最好能摸到某块石头的灰盘。
如果作为存储盘使用,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英瑞达的SATA接口的SSD。英瑞达是美光的原厂颗粒,属于美光的品牌。稳定性好。另外英瑞达的读写成绩也不错。适合做系统盘和数据盘,也稳定可靠。英瑞达美光1T的价格在600元左右。
如果安装一些不重要的资料,比如电影或者视频文件,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SSD。比如变速SSD,性价比非常高。快SSD Leopard系列1T容量只有400多块钱,而且提供5年质保或者640TBW写数据质保,高于三星980和西部数据蓝盘。
豹系列快移固态硬盘有两种颗粒,一种是梦龙原装TLC颗粒,一种是英特尔原装QLC颗粒。事实上,由于英特尔采用的浮栅(FG)技术,英特尔的3D QLC颗粒具有更低的泄漏率和更高的数据保持率,其数据可靠性和读写寿命与其他品牌的TLC颗粒相当。
最后给大家一个小福利,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快速查看自己SSD的颗粒类型和主控型号。目前网上很多人说可以用芯片向导、SSD-Z等软件查看。其实这些软件根本没用。经过测试,我根本看不到粒子和主控类型,只能看到设备名称和序列号。
那么,有没有一款非常强大简单的软件,可以准确检查SSD的颗粒类型和主控型号呢?当然,这是鲁大师,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秘密。比如上面两个固态硬盘也看看——一个是盈泰SATA接口,一个是金士顿M.2接口。结果如下:
两个固态硬盘的主控型号和闪存类型明确方便吗?当然,观看时要注意你的鲁大师版本。某些版本可能不支持闪存颗粒类型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