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质是什么意思(宾馆的经济性质是什么)

12.1财政支出和分类I .定义和相关数据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政府职能、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付出的资金,是政府活动的成本。财政支出相关数据:(1)规模:财政总支出占GDP的比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8 13:29:19

12.1财政支出和分类I .定义和相关数据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政府职能、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付出的资金,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相关数据:

(1)规模:财政总支出占GDP的比重。

(2)结构:各项支出的比重。

(3)经济性质: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

二。财政支出分类

1.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分类:十一大类(一般公共服务、国防…)

2.根据经济性质对交易进行分类: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12.2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趋势一、衡量财政规模支出的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措施: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1.绝对规模指数:财政支出总额。

2.相对规模指数:占GDP的比重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与上年相比的同比增长率。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

3.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趋势:财政支出增长/GDP增长。

三、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研究政府为什么花钱,为什么花钱越来越多。

1.(德)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1)市场关系复杂,矛盾激化,需要政府制定商法和合同。

(2)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政府优化资源配置。

(3)文教福利等财政支出增速超过GDP增速。

注:从需求角度分析财政支出增加的原因。

2.皮科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最高年度财政支出是“公众可承受的税收负担”;在非常时期,财政支出激增。

3.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幻觉”理论。

民众关注:扩大财政支出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忽视:税负可能同时增加。

4.(美国)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财政支出的数量随着财政支出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注:从支出结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规模增长。

5.鲍莫尔-不平衡增长理论

提高生产率(进步部门):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产率增长缓慢(非进步部门):劳动力起决定性作用。

2.3中国财政支出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1。中国财政支出的重点

从经济建设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再分配功能被削弱。

(1)购买、投资和一般公共支出比重过高。

(2)转移、消费和社会支持比重过低。

第三,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

减少:采购、投资、一般公共支出

提高:转移、消费和社会支出。

2.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将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到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使政府预算像企业的财务计划一样。

评估主体:政府和财政部门

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评价内容: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评价准则:3E原则——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

【记忆技巧】:一次有两个效果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评估目的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2.落实部门预算支出评价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财政部统一领导。

(2)分类管理原则:制定分类评价办法。

(3)客观公正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4)科学标准化原则:标准化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

【记忆技巧】统一分类,科学客观。

3.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1)比较法:绩效目标和结果的比较、历史情况和评价期的比较、不同部门和地区类似支出的比较。

(2)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目标、结果和成本的内外部因素。

(3)公众评价法:不能用量化指标评价,如专家打分、公众问卷、抽样调查等。

(4)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比较法。

【记忆技巧】:大众比较成本因素。

4.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相关性、经济性、可比性和重要性

【记忆技巧】:相关的经济可以很重要。

5.绩效评估程序

程序:准备、实施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

绩效评价的结果是今后编制年度预算的基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