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格局】作者:张俊贤(广西师范大学报业集团董事长助理,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推进,在规模、质量、效益
【出版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格局】
作者:张俊贤(广西师范大学报业集团董事长助理,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推进,在规模、质量、效益、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选题内容更加多样,作品风格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市场化、国际化特征更加突出。选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文学和科技成为新的热门话题。作为新时代的新叙事,文学题材的出版热情地描绘着新时代的新时尚、新面貌,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频频产出优秀作品,非常受欢迎,成为主题出版物的亮点和增长点。
孩子们正在阅读文学书籍。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新时期农村的巨大变化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江西省共青城市苏家荡乡,位于鄱阳湖湖畔。近年来,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推进,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开。图为苏家荡本地牛村新景。匡建设/光明图片
文学选题是专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主题出版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索,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正如周研究员所指出的,“传统的‘主题’主要是指事件、思想和理论,而现在,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主题和以物品为中心的科技主题已经成为主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文学题材和名著的比例不断上升,成为唱响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
近年来,文学学科出版选题增长迅速,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日前,中宣部2022年出版的140个重点书目中,《中国之翼》《中国少年》等文学类书目约30个,约占四分之一。此外,其他类型的一些题目,如人文社科、科普等,也具有鲜明的文学元素和文学性。文学选题是专题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出版社和少儿出版社参与专题出版的主要形式。
文学题材出版质量高,已成为专题出版和原创文学出版的重要园地。在中共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国书评学会评选出“中国好书”,以其高标准、广影响成为最受关注的出版荣誉之一。据统计,2021年“中国好书”月度榜单推荐图书112本,其中文学类图书约占三分之一。对比“中国好书”榜单和专题出版的重点选题可以发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文学好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大部分可以归入专题出版。总体来看,在文学题材出版上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和社会影响力。
无论是从近几年设立的专题出版物的重点选题,还是从《中国好书》等图书榜单以及图书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来看,文学专题出版物最常见的体裁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小说。同时还有《中国十二小时》等散文作品和《卡尔·马克思》等诗歌作品,甚至还有各种体裁的跨界探索作品。这些作品或以大格局、大叙事,或以小故事、大主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以文学题材出版的书籍,故事性、艺术性、思想性都很鲜明。
文学选题之所以能够成为专题出版的一个新板块,并迅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根本原因在于同样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阵地的文学与专题出版具有高度的价值逻辑一致性,文学作品对专题出版的价值提升作用明显。
这与文学主题出版的使命是一致的。主题刊物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大局,担负着举旗、聚民心、育新人、发展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但是,一个有抱负的作家,必然会深入自己的家国和时代,通过文学作品寻根,描绘时代,书写梦想,直击人心,让人深思。新时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必将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和人民奋斗的征程上。这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当代责任,也是主题出版的根本价值。
文学更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凸显主题出版的人民性。他是人民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不仅是“戏剧家”,也是历史的“戏剧家”。文学是关于人的艺术,它来源于生活,植根于人民。人民的需要是文学存在和繁荣的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学的创作导向,也是学科出版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文学题材出版工作,必须以人民为表达主体,采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抒发我们的人民情怀。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坚持人民立场,反映人民心声,重视人民关切,做好“人民文章”,鲜明突出题材出版的人民性。
文学适合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了主题刊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一部文学作品的作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常说艺术无国界。通过文学作品的沉浸体验,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时代、中国人民及其伟大创造、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更容易形成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文学符合专题出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加强专题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满足了文学学科出版的创新需求,增强了学科出版的活力。《要坚强,要光明,要活》中的“活”字,体现了学科出版的发展趋势。出版物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形式、载体更加多样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科学水平、文学水平和艺术趣味。说明大历史、大时代观念下的大格局叙事和小切口叙事的结合更加生动、接地气。在这种趋势下,文学作品擅长叙事、描写、抒情、议论文等综合优势得到了凸显。文学主题出版图书以其鲜明的故事性、艺术性和思想性赢得人们的喜爱,有效增强了主题出版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文学主题的出版通过“内部和外部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做好做强做优做活主题出版,推出更多讴歌新时代、满足新需求的优秀出版物,是党和人民赋予出版业的神圣职责。随着主题出版的创新和发展,文学主题出版将通过“内外兼修”呈现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可能性。
可以预见,文学主题出版的深度叙事将会不断涌现。在“新时代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爬坡计划”等文学项目的牵引下,文学领域将诞生更多聚焦时代巨变、通过小切口表达大情怀的作品。此外,文学主题出版的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将出现更多具有国际主题和人类共性的文学叙事,并将出现跨国合作的文学主题出版物。而且文学题材的出版将更加广泛和高效,国际影响力将不断提升。同时,一体化的特征将更加显著。在文学题材出版领域,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出版产品的立体化传播,并进一步与电影、动漫等跨界领域融合,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和模式。
总之,文学题材出版将在不断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光明日报》(2022年9月28日第1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