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定位战略案例(小米品牌营销定位)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品牌可以分为四类:领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和参与者。定位经常被市场领导者和挑战者采用。领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领导者必须给自己定位,而挑战者总是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15:35:21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品牌可以分为四类:领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和参与者。

定位经常被市场领导者和挑战者采用。领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领导者必须给自己定位,而挑战者总是在等待领导者犯错,等待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机会。所以他们在紧跟领导的同时,也需要创新,寻求新的定位。

在电子消费市场,iphone无疑是品牌领导者。从2007年1月9日开始发售,几乎一路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潮流——在营销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能手机”定位。iphone一举摧毁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非智能手机”,重塑了手机市场格局。

苹果每年都会推出下一代新iphone,重新定义“智能手机”——这种对“智能手机”的重新定义在营销上也叫定位。

iphone的例子说明了定位的重要性。通过“智能手机”的定位,苹果对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厂商的攻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同时也可以看出,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苹果每年推出新机型都是“智能手机”的定位。苹果不仅要告诉消费者下一代智能手机是什么样子,还要告诉消费者未来的智能手机是什么样子。

苹果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后面有挑战者,除了华为,三星、小米、vivo、OPPO都在试图挑战iphone,虽然都在采取更多的跟进策略。

智能手机的“定义”是谁定的?很明显是苹果,智能手机的代表也是iphone。你只需要看看每年新品发布会的全球关注度,就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市场领导者。iphone的核心除了智能手机的功能,还包括芯片和操作系统。

如果芯片和操作系统被所谓的“挑战”所“卡住”,你连“跟随”都做不到。这是国产手机普遍的困境。所以“品牌追随”也是一种“营销定位”。领导人已经把

旗帜已经立起来了,而且已经立起来了。对于挑战者来说,首先要接近领导者的位置,然后再超越。

品牌跟随战略不是软肋,而是一种“借用”,在500强企业中的应用也很普遍。比如肯德基经常跟着麦当劳,百事经常跟着可口可乐,庆阳跟着海飞丝……

海飞丝是宝洁公司在1963年推出的一款洗发水。去屑的定位根深蒂固,但是再好的定位也经不起下面的策略。2007年,联合利华在中国推出了同样的去屑清扬。唯一不同的是,青羊分为男装系列和女装系列。发现P&G联合利华有很好的去屑和男女分开的定位,于是2013年,海飞丝也采取了“跟进策略”推出男士洗发水系列。

可见定位其实很难,而跟随相对容易很多。“定位”往往需要教育市场,“跟随”只需要等待时机收获市场。

回顾国内饮料市场,加多宝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开辟了新品类,但这一定位并非不可遵循。遗憾的是,后续品牌“和谐”并没有采取“跟进策略”。它没有说它的产品更怕上火,而是说“增加数量而不增加价格”是一个无伤大雅的说法...后来加多宝和王老吉发生商标纠纷时,加多宝并没有采取“跟进策略”然而,加多宝选择了和王老吉争夺商标,这基本属于未战先败,因为结果已经变成了王老吉在产品层面始终高于加多宝,相当于扶正了王老吉。

如今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所有造车新势力都在想着“弯道超车”,全新的品牌“定位”。一些老牌车企不是无动于衷,也不是没有战略规划。他们很可能采取了“跟进策略”。他们会先静观其变,等造车新势力教育好了市场,固定了所谓的“定位”,就可以很快推出新车抢占市场。

阻止他人“跟随”的方式是核心技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品牌跟随战略”是非常有效的“营销定位”。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