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鲜活的生命,要有终结。对于优秀的创业者,我们很容易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性格特质,精神特质,甚至生活经历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我们把全世界成功的企业家列出来比较一下,或者
不要鲜活的生命,要有终结。
对于优秀的创业者,我们很容易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性格特质,精神特质,甚至生活经历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我们把全世界成功的企业家列出来比较一下,或者通读一下所有成功人士的自传,就会发现这些传记作者好像编了一样的大纲,他们写的都是三流庸俗小说家。其实成功创业者的研究意义远不如失败者的研究意义重大。
因为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质就是坚持到底而已,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每个人创业的困难都不一样。有一些客观的自然条件,如年龄、体质、精力、天气、社会条件、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等。有的是视野、观念、思维、个人魅力、胆识、勇气、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等主观人为因素。所以,如果以所谓成功的创业者或团队为研究蓝本,那么最后能得到的只是一部创业史,对于有一定规模的老牌企业或商业集团可能有借鉴意义,但对于创业者的实际意义不大。
因为每个创业者面临的主客观条件都不一样,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每个人的境遇和背景都不一样。就像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同一个世界里也不会有同样的创业团队。所以对成功商业模式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的学习上,能否为己所用要看各自经营的不同情况。
与初创企业相比,这也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团队之所以在创建之初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因为它的规模很小,很灵活。就像海洋中的小鱼,如果不想被大鱼吃掉,就需要灵活的身体和不断变化的能力。如果一味的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即使这种经验适用于自己,一味的强迫自己去适应别人的模式,也会导致管理僵化,导致失去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果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可能会实施和应用。但是一旦发生意外,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就像婴儿遇到流感一样,有可能克服已经成型的企业本身的阻力。但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套用别人的管理模式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要看到,单纯的学习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学习和创业更重要。这里要明确的是管理中道与术的区别。
在道和艺术这一点上,管理和其他行业没有什么不同。艺术是方法,道是方向。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道是目的,艺术是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手段。我们都很清楚,没有目标只有方法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有目标没有方法也很难。然而,只要我们愿意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只有方法没有目标,那就只能空拥有屠龙技能却无法施展。
因此,在创业管理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给予一个正确的目标导向绝对比学习成功的管理技能更重要。就像世界上所有能打仗的军队都有创始人的精神特质一样,自己的团队有什么样的精神特质,应该是创业者要解决的问题。至于管理手段和方法,在解决了目标导向和精神特质之后,只要团队有了生存的欲望,自然会生长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手段。这也是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管理精髓,是我们党在重重困难面前最终取得胜利的本质核心。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熬过创业期,那么它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就像一个婴儿走过童年,变得年轻一样,成为成年人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所有婴儿的成长,除了长辈的关心和照顾,更需要超强的适应能力,自信和坚定的目标去生活。这是所有物种在成熟之前年轻时的必要条件,是所有初创企业必须遵循和明确的。
对于创业者来说,第一目标是活下去,而不是成为第二个某某,或者行业里的谁。所以这个时候学习某种模式,或者某种方法,或者某种制度,即使不是毁灭,也不会带来进步。因为任何形式的管理都有自己的体系,任何事情成为体系都意味着每一个环节都要有链条,单纯的学习某一种技巧和方法是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和成绩的。对于一个迫切需要生存的年轻创业者来说,所有的管理方式都会形成桎梏。
就像李小龙先生说的“一切行为都是违法的。”在我看来,创业团队也是如此。与其学习他们不适合的现成管理模式,不如创造适合他们的管理模式。而且这种创造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创业者有明确的目标和准确的定位。
无数创业者在成功之前就已经倒下,正应了我们的老话“少年无始,新鲜人有终”。所有的创业者在创建之初都是精力充沛,充满斗志的,但只有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生存的人,最后才会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