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在杭州开了四家母婴店,生意还算满意。最近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打算在网上拓展业务,比如在天猫开店。所以,他来找我要信息。既然是朋友,就回答所有问题。我们将详细介绍有
我有个朋友在杭州开了四家母婴店,生意还算满意。最近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打算在网上拓展业务,比如在天猫开店。所以,他来找我要信息。
既然是朋友,就回答所有问题。我们将详细介绍有关结算和关税的问题。
虽然很难适应,但他能得到一切。然而,在费用方面,这让他很头疼。开店要花很多钱,技术服务费,保证金,佣金,广告费等等。有点捉襟见肘。
朋友大吃一惊,赶紧问:“不是说住下来不用花钱吗?为什么有这么多费用?”
“你说的是淘宝店。C店免费开。可以交押金,也可以买一些按月付费的软件工具。”
“那不行,这不符合我的定位。阿里赚钱太多,到处收费。”
他的反应更符合老师的预期。“做生意不是为了公益。不赚钱怎么活?但是里面的玩家越来越多。开店不是太满意,成本可能比你看到的还多。”
阿里是纯电商公司。这没有错。他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电商业务。19财年,核心电商利润占比85%。往前推4年,15财年,这个数字是91%。用电商赚的钱去供给其他烧钱的创新业务。
有些东西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变得很模糊。你有没有想过,能让阿里活得这么滋润的电商是靠什么赚钱的?
开始聊这个话题吧~
1.先普及一下概念,了解一下淘宝和天猫的区别。
淘宝成立于2003年,2005年超过ebay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2008年,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创立。
一般来说,淘宝面向的是C端卖家,比如个体户、中小微企业等。每个人都可以0元开店卖自己的商品,没有门槛。
对于天猫品牌商、授权店、专卖店等企业来说,一般都是资金相对充裕的B端,比如耐克旗舰店、陶博旗舰店等。
形象地说,淘宝和天猫的区别就是你和马云的区别,两者都要交税。你每个月只交1000多的工资税,马云要交几百亿的税。
算了,心里不舒服。
2.淘宝虽然是个人店铺,但也会有收费。
比如装修店铺,官方免费提供组件,只能说够用。丑是真的丑,前期简单处理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想要更优秀的组件,需要订购,每月支付产品费用,并支付使用费用。虽然费用不多,但是一个月几十块钱,对于阿里来说也是相当可观的,拿不住商家的大额。
如果门槛这么低,为什么身边没人做淘宝?池子太大,鱼太多,没法活。
手机屏幕只能显示5个左右的产品,大屏可能6 ~ 7个。一般用户最多画10屏,产品总数不到100个。在上亿的产品中,为什么要展示自己店铺的产品?
这里面有很多知识,主要是商品月销量大,评价好,话题匹配,还有就是广告需要付费,比如搜索关键词,这是阿里妈妈的直通车。
通过关键词竞价匹配获取流量,比如人搜索“牙刷”,给高价店铺1000流量,给低价店铺500流量。
当然不是强制,不花钱,就是没有流量,没有销量。想问一下你会买一个店里没有档次,没有销量,没有评价的产品吗?
这似乎是一个闭环。排名靠前靠销量,销量靠流量,流量靠烧钱广告。最后要想排名,需要花钱打广告。
还有一种广告形式,比如钻展。也可以把产品信息放在手机首页banner上,或者站外媒体上,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访问你的产品详情页。点击成本不低。在双11,一次点击甚至可以达到16元。
阿里妈妈的销售额可以贡献65%左右的电商业务,名副其实的钱袋子。
至于能不能导致购买,就看运气了。如果是智能推荐,用户可能会对这类商品感兴趣,转化率会更高。Wet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关于智能营销的文章。可以回顾一下,电商购买力模型:用大数据解锁智能营销新姿势。
3.天猫店另当别论。它是主要的韭菜。他们不仅要投入上述广告,还需要其他费用。最让阿里爽的是软件服务费率,换句话说就是销售提成。
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费率,一般为1% ~ 5%的销售额,即产品的实际交易额和费率,如100的销售额和5%的费率。这个订单会交给阿里5块钱。
如果你买单,对不起,就算你不卖钱,这个费用还是要交的。如果把这个速度放到双11,2500亿的销售额,啧啧啧,想想就赏心悦目。
说点别的吧。平台电商的优势无与伦比,不需要阿里提供供应链。平台架构完成,流量闭环完成,等着收钱。那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是平台电商,都可以无线收割?
醒醒吧,平台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被彻底榨干了。单纯的复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战术是个不错的选择。Tik Tok的电子商务就是现有的流量。重新打造电商,寻找商家资源,或者培养一些有天赋的商家带货。而且商家也愿意用自己的流量为产品铺设电商的供应链。
相反,如果你有充足的供应链资源,又缺用户,那就好办多了。就算烧钱买流量,口碑也会慢慢做起来。
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前面硬钢平台的电商是不可能的。要么需要自带供应链资源,要么需要自带流量,至少需要自己带头。一穷二白空手套白狼的人就别做梦了。现实一点,不要等内裤丢了才找借口。
4.还没完,天猫还有其他费用,保证金,一次性技术服务费。
假设你和卖家发生了纠纷。比如你买了个座位,发现坏了,商家却拒绝退货,不承认。这时候如果客服认定你是受害方,可能会直接把退款退回到你的支付宝。这笔退款的来源是保证金。
押金和租房押金一样,不能带着押金跑了,想抵赖还是会有芥蒂。
这个钱不是每个店都收的,但是几千万店的存款加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虽然本金不属于阿里,但是用收益上的利息产生实实在在的利润是非常客观的。
同样的,技术服务费也是一样的,可以一次性拿到一大笔钱。达到销售金额就可以退。
这两项费用相对固定,不能再收,所以不是主要收入来源。
5.营销活动的资金就像是停不下来的野马。
除了上面提到的直通车和钻秀,阿里还可以从政府提供的各种活动中赚取一定的利润,比如聚划算、品牌日、xx日等日常活动,以及双11、618、99等大促活动。
通常在营销活动中,政府提供营销工具和流量支持,大部分资金需要品牌提供。最常见的有平台通用红包、优惠券、实物奖品或品牌的明星代言相关权益。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红包的价值感更强,没有门槛。它们可以在商店或商品中使用。相反,优惠券有很多限制,会强制在某个店铺使用,而且大多有门槛。在大促中,一般会要求商家提供优惠力度很大的优惠券,比如7折甚至5折。
平台支持流量,日常情况下小活动的资源位需要所有资源方的审批。最好的入口就是把它们放进淘客首页的banner里。当然也不是全款,比如第三帧5%个性化流量。一系列漏洞之后,流量其实会大大减少。
小活动平台几乎不盈利,类似聚划算,还能继续收取排班费和商品销售佣金,是真正赚钱的生意。
大促期间,商家参与大促互动,提前购买营销套餐。最贵的档口几千万,包括百万入站流量,数据广告牌,人群数据库等。
还记得双11的盖楼游戏吗?下面显示的商店列表都是收费的。当然,如果要在折上图展示,价格自然会贵一些,各坑的牌子也会根据参观情况适当更换。这是一个流量策略,让谁有钱谁当爹的野心很大。
每年很多大促销都能让阿里赚得盆满钵满,轻松赚个几百亿。
总结:
阿里的主要收入来自电商业务,占19财年利润的85%。
淘宝是电子商务的主战场,当然这不是全部。后来的lazada、盒马、口碑等新业态也贡献不小。
淘宝主要面向C端用户,个人可以开店。开店容易,运营难,几乎没有流量支撑。c店一般通过付费组件支付佣金,阿里妈妈钻秀和直通车广告收费。
天猫的成本很客观。除了以上阿里妈妈的广告,你还可以抽取交易佣金,一般是1% ~ 5%,还有押金和技术服务费带来的利息,以及营销活动的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