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卖什么吃的最赚钱(夜市卖什么吃的简单)

来源:扬子晚报南京夜市有个郭阿姨,卖了9年的月亮包子,赚了600万的粉。近日,人气很旺的南京三江四大门前夜市搬了新位置,重新开张。很多老顾客都来买好吃的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很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08 03:26:36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夜市有个郭阿姨,卖了9年的月亮包子,赚了600万的粉。

近日,人气很旺的南京三江四大门前夜市搬了新位置,重新开张。很多老顾客都来买好吃的来满足自己的渴望。很多顾客说已经很多天没吃到“郭阿姨月亮包子”了,等夜市重新开张再买一个。网络名人郭大妈卖的月饼被网友称为“巨型中式汉堡”,热狗肠、里脊肉、豆皮、生菜等。差点爆成白包子。紫新闻记者了解到,郭阿姨真名叫Claire Kuo,2013年9月开始在三江夜市卖月亮包子。目前全网粉丝600万。

郭阿姨的月亮包子到底有多火?

“孩子来了,没了!”

在短视频平台上,南京的郭阿姨拥有600万粉丝,话题“郭阿姨月月莫”浏览量超16亿。记者郭阿姨打开直播间,发现不到10分钟,在线观看人数突破万人。

为了见到郭阿姨,记者来到三江夜市新址,发现她的摊位前总是有十几二十个顾客在排队。郭阿姨没有休息时间。她左手拿着月亮形状的白馒头,右手把酱汁刷在白馒头上,然后用夹子把生菜、热狗肠、里脊肉夹在白馒头里,最后加上豆皮。

记者看到,她一般会在每个白馍馍里放两根热狗肠和三块里脊。郭阿姨问顾客:“孩子,够不够?要不要辣的?”皮够不够,肉够不够?“如果客户不回答,她会一直问。过了一会儿,郭阿姨满头大汗。因为顾客多,记者没有打扰她。为了采访到她,6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秦淮区淮海路的郭阿姨月子店,但在这里只看到两位忙碌的员工。一位在店里干了一年多的女员工说,秦淮区和江宁区的月亮包子铺都是郭阿姨开的,目前都是员工在打理。”三江夜市的月亮包子摊是露天的,晚上经营,每天都要经历风雨。郭阿姨体谅我们,不让我们做。她自己在那里摆摊,有空的时候就会来这里帮忙。"

郭阿姨每天有多忙?女员工说:“她没时间接电话。”为了不影响郭大妈的工作,6月12日晚上9点半,记者再次来到三江夜市郭大妈的摊位,发现她已经卖了300多个月饼,正在打扫摊位准备回家。虽然已经临近夜市打烊时间,但还是不断有顾客来到摊位前问:“阿姨,还有包子吗?”另一个女生撒娇地说:“宝宝在,但是发髻不见了!”面对吃不到月饼的顾客,郭阿姨不停地道歉:“对不起,儿子。下次早点来,阿姨多给你添点东西。”

郭阿姨是谁?

她在三江夜市卖了9年的月饼。

忙活了十多分钟,郭阿姨和记者聊起了卖月饼的事。原来她老家在河南,老公孔老家在扬州。因为扬州离南京比较近,所以他们两个来南京发展。起初,他们工作是为了赚钱。后来有了孩子,就想到了卖月饼。她承认这主要是为了家庭生活,比较自由。

郭大妈2013年9月8日第一次卖月饼,到现在已经做了9年。回忆起当初卖月饼的场景,她感慨万千:“刚推出的时候很难,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月饼。”

郭阿姨的第一个顾客是一个刚从三江学院毕业的女生。她在校门口卖头饰。女孩观察了很久,说:“阿姨,你是新来的吧?给我做个馍馍尝尝。”吃完后,女孩高兴地说:“阿姨,你怎么不早点来?这包子太好吃了,实惠!”因为是第一笔生意,郭阿姨特意给她加了很多东西。

起初,郭阿姨徒手包包子。头饰女委婉的说:“阿姨,我给你个建议。可以戴手套,这样会干净卫生。”女孩也笑着说:“阿姨,你也可以加点生菜。”郭阿姨听了姑娘的建议,戴上手套,在月亮包上加了生菜。

刚开业的时候,郭阿姨的生意并不好。她和每一个买月饼的同学聊天,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改进。有的南方同学没见过豆皮,就一直盯着郭阿姨看。有同学问:“阿姨,这是什么?能再加点吗?”郭阿姨回答:“这是豆皮。没问题。我会给你更多。”

后来郭阿姨发现很多同学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就不再等同学说话,会主动问:“孩子,豆皮够不够?要不要再加一点?”时间久了,这句话成了她的口头禅。两个月后,郭阿姨的月饼凭借“超便宜、量大”的特点,赢得了三江学院众多师生的喜爱。

三江学院毕业生小雄告诉记者,她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吃郭阿姨卖的月饼。“当我第一次看到月饼时,我就被吸引住了。本来以为一个月亮包子要二三十块钱,没想到只要10多块钱就饱了。”小熊一个月买好几次月饼,有时候会拿给室友。“有时候晚饭吃他们,我们两个女生吃一个就饱了。”

郭阿姨的网络名人之路

“儿子,这个咒语够了吗?不够。”

回忆起在三江学院4号门前卖月亮包子的经历,郭阿姨告诉记者,每次下雨,她总是抽不出手来装月亮包子,来买的同学就会一手打伞,一手帮忙装袋。看到半湿的学生,郭阿姨心里很不舒服。回到家,她对丈夫说:“孩子不容易。要他们帮忙太难了。”后来郭阿姨专门设计了一个可以自动装月饼的盒子。

时间长了,郭阿姨和学生们越来越熟了。有的同学会说:“阿姨你别动,我给你擦干净。”郭阿姨也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只要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很开心。”

郭大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做的月亮包子会这么受欢迎,甚至红遍网络。2018年底,一个学生走到摊位前说:“阿姨,你网上火了。”后来郭阿姨从学生口中得知,有同学把她卖月饼的视频发到某短视频平台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突然面对这么多人,她既感动又不安。“孩子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找我。吃的不满意怎么办?”回家后,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给每个月亮圆面包多加点肉。就这样,郭阿姨的月饼里的里脊肉也从第一大块增加到了现在的三大块。她的另一句口头禅是,“够了吗,孩子,要不要再加点肉?”也在网上走红。

分享月亮包子受欢迎的秘密。

薄利多销,夜市烟花

在谈到月亮包子爆炸的秘密时,郭阿姨坦言,“其实没有什么秘密。我只是把一件小事当成一件大事。”月亮为什么这么热?在郭阿姨看来,主要是三江夜市接地气,城里有烟花。“摊位前,孩子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站在旁边聊天。这样的场景让人开心又充实。”据郭阿姨说,她和丈夫每天晚上在三江夜市都能卖出300多个月亮包子。周末销量会增加,薄利多销。

2015年,孔先生辞掉工作,陪郭大妈卖月饼。说到老公,郭阿姨说:“他很努力,很包容我,一直做我坚强的后盾。”郭阿姨和丈夫每天早上6点起床。送孩子上学后,还要蒸馒头、洗菜、做酱...直到中午他们才能休息。到了下午4点,他们要开着三轮车去三江夜市的摊位,开始6个小时的工作。晚上休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了。虽然生活辛苦,但郭阿姨很幸福。“夫妻之间需要这样互相扶持。”

尽管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郭阿姨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她说:“不管我在网上有多红,我给自己的定位是生活中努力的人。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我,我就给他们做个榜样,努力做个积极向上的阿姨。让他们知道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吃了苦,生活才会美好。”

紫新闻见习记者闫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