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有钱,却无处安放……2022年,很多人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一方面,银行一直在降息。9月15日,多家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以工行为例,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从2.75%降至2.6%。另一方面,
手头有钱,却无处安放……2022年,很多人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一方面,银行一直在降息。9月15日,多家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以工行为例,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从2.75%降至2.6%。
另一方面,股市动荡,上证综指从年初的3600多点跳水到4月底的2800多点,最近又在3000点徘徊。基于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大家都不敢贸然入市,怕被割韭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财?今天我们聊聊吧。详情如下:
三种常见理财产品,各有什么特点?三种常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怎么样?我们自己,是如何影响最终收益的?
三种常见的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三种常见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如何?我们自己是如何影响最终收入的?
三种常见的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
普通人接触的理财产品比较多,无非就是存款、储蓄保险、基金股票。
说到它们的特性,自然离不开三个特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任何一种理财产品都不可能兼顾高收益、低风险和高流动性,也就是常说的“不可能三位一体”。
那么,以上三种理财产品侧重于什么呢?我们做了一个总结:
存款:收益低,目前单利1~3%,很安全。其中,活期存款流动性强,适合日常开支和应急开支。储蓄型保险:收益适中。长期来看非常安全,收益3%~4%复利,但流动性一般,适合长期持有,以保持家庭资产稳步增值。基金和股票:收益无上限,但同时风险高,流动性好。然而,也存在不确定性。比如盈利了随时可以变现,亏损了就被套住了,适合家庭资产进一步升值。
那么他们的实际回报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固定收益存款和储蓄保险。
想要更高的回报
我应该选择存款保险还是储蓄保险?
我们以10万元为例,看看两种理财方式的收益差距:
1:工行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2.65%,到期后带息支取再存入;2:购买一定金额的终身寿险。以30岁男性一次性交10万次为例。
下图是两种产品的收入折线图:
(注:假设存款利率维持在2.65%不变)
直接说结论:
如果是短期理财,比如10年以下,银行存款比较合适,50万以内,可以灵活领取。如果买的是增额寿险,前期现金价值低于保费,用急用钱退保会有损失。如果10~30年都用不上这笔钱,比如给孩子存教育金,给自己的退休做规划,那么选择一份附加的终身寿险更合适,长期收益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存款的最长期限只有5年。虽然现在的利率是2.65%,但随着利率的下行,未来可能会更低。也就是说,模式1的实际收益可能比我们计算的还要低。
另一方面,终身寿险的增加,它的现金价值是写进合同里的,我们可以稳定得到。
说完了固定收益存款和储蓄保险,非固定收益基金和股票的实际收益会更高吗?让我们来看看。
投资基金和股票的收益呢?
短期来看,a股市场变幻莫测,跌宕起伏,收益难以确定。所以,延长时间限制看演出怎么样?
因为个股对投资者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要求更高,风险更高,这里我们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数来看长期收益,比如沪深300,由沪深两市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证券组成。
从2004年底到现在的17年,沪深300指数从1000点涨到目前的3800点,相当于年化收益率7.84%。如果考虑分红,实际收益率会更高。
这说明,从长期来看,基金和股票的收益往往高于存款和储蓄保险。
但其实基民和股民的投资收益呢?这里以主动股票型基金的基民为例具体看一下。
2021年,三家基金公司携手中国证券报发布公募股票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报告统计了旗下129只主动股票型基金产品的全部4682万客户,处理了过去15年5.65亿笔交易的数据,颇具代表性。它提到:
到2021年一季度末,基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85%,而盈利的人数占53.28%。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基民没有赚钱,甚至亏损。
(数据来源: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统计区间为公司成立至2021年3月31日)
那么,同样的理财产品,为什么有的人能赚钱,有的人却在亏损?
这可能部分是因为我们自己。
理财之前先了解自己。
大多数人都在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殊不知,有时候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自己。
我们将如何影响最终收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认知能力
说到认知能力,基金、股票等金融产品要求更高。
首先,在a股市场看来,有人把它当成赌场,会日内交易,追涨杀跌;有人把它当成投资市场,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不同的观点导致不同的投资行为和不同的最终结果。
再者是专业知识的储备。比如买主动股票型基金,一般需要了解基金的投资标的、历史收益和回撤,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以及一些估值知识。
换储蓄保险也有很多知识点要知道。
比如增加终身寿险的金额,要看现金价值,衡量收益率的IRR,看加减保条款;对于年金保险,需要了解每年的金额、现金价值、保底收益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理财规划。
如果不清楚,仓促起步,可能会亏钱。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很贴切:我们永远不可能赚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钱,即使有一天靠运气赚到了,迟早有一天也会靠实力输掉。
2.风险偏好
2020年,a股迎来牛市,一大批明星经理也应运而生。大家都冲进市场“养基”,生怕错过发财的机会。但不到一年后,基金变绿了,很多人慌了:
跌了10%,菜也不香了;我跌了20%,睡不着;跌了30%,准备割肉跑路...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风险偏好不匹配。在投资市场,如果不能承受风险和短期波动,可能不适合投资基金。
因为风险偏好如此重要,当我们购买基金和开立证券账户时,会有相关测试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保守型、稳健型还是积极型投资者。
比如,保守型投资者更适合存款、余额宝等低风险产品。
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关注风险偏好测试。
总结一下,了解自己往往比了解理财产品更重要。
写在最后
从这个角度来说,存款、储蓄保险、股票三种理财产品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对于个人来说,只有适合。
如果我们想理财,我们建议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第二步,寻找合适的理财产品;第三步,长期持有,等待花开。
另外,理财产品之间并不冲突,10万元也可以分成三份。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平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构建合适的资产组合。
希望这篇文章,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能给你提供一些理财的思路。
关注深蓝保险,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
社保手册、医保攻略、保险方案、防坑攻略等超级干货资料。
帮助大家“了解保险,买对保险”,是深蓝保险的初衷。如果您有任何保险方面的问题,欢迎随时问我,我会以我6年的经验给您适当的建议。
通过深蓝保险投保的粉丝,一旦出险,我们会全程帮他们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