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黑色虚线是当代宁波的行政区划。先秦时期,今天的宁波先属越国,后属楚国。秦国吞并了楚国,现在宁波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秦朝上图为秦末。此时宁波有三郡,均属会稽郡管
下图中,黑色虚线是当代宁波的行政区划。
先秦时期,今天的宁波先属越国,后属楚国。秦国吞并了楚国,现在宁波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
秦朝
上图为秦末。此时宁波有三郡,均属会稽郡管辖。此时蓟县位于吴县(今苏州市)。
张喜安县,秦致县,位于今天余姚市的东南部。东汉时由会稽东部的一个杜威统治,唐武德八年(625年)废除,没有继续。
秦致鄞县县城位于今天奉化的百度村。这个鄞县和现在的鄞州区没有关系。隋朝弃之,未续。
鄯善县,即今天的宁波城市行政系统的起源。此时,县城位于今天的鄞州区东部。1908年,代梁开平改鄯善县为鄞县,延续至今。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上图是公元7年的西汉。此时宁波有四郡,均属会稽郡管辖。
西汉时设立的余姚郡,是今天余姚行政体制的起源。县城一度被短暂废弃,恢复后延续至今。
西晋(265-317)
上图是公元281年的西晋。此时,宁波南部的宁海、象山等地已脱离北部,分属不同的地级行政机构。
隋朝
上图是公元612年的隋朝。鉴于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混乱,隋文帝废除并合并了大量县级机构,所以此时只剩下上图中的两县。
现在仍属会稽县管辖,会稽县是绍兴的前身。
唐朝
上图是公元741年的唐朝。今天的宁波有六郡,下辖明州、台州、越州。
明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是宁波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此时辖鄯善县、慈溪县、奉化县和所在地的翁山县。
慈溪、奉化、翁山三县也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立,翁山县位于现在的舟山市,后被废弃。慈溪县和奉化县是今天慈溪市和奉化区行政体制的起源。
汤神龙二年(706)设立象山郡,是今天象山郡行政建制的由来。泰州初,广德二年(764)改为明州。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设立的宁海县,是今天宁海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宁海县长期受台州行政机构管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的北宋。此时宁波有七郡,分属三州管辖。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设立的定海县,是今天镇海区行政建制的起源。明初,海县改名为北宋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名为镇海县,延续至今。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的元朝。与北宋相比,元朝的行政区划变化不大。只有明州改成了清远路,奉化县和余姚县改成了广州。
明天
上图为公元1582年的明朝。元末明初,朱元璋改清远路为明朝都城。明朝十四年(1381年),明朝州府改为宁波,也就是上图中的行政区划。
因属定海县,故以“海定泽博宁”之意命名。
清朝
上图是公元1820年的清朝。唯一的变化是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新定海县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设在舟山岛上。
舟山群岛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脱离宁波管辖,定海县升为定海直隶厅。
余姚、宁海两县此时已经在外。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上图为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时期。
宁波、台州、绍兴均属会稽路管辖,会稽路位于鄞县。1927年,惠济路被废除。
褚建国
上图是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解放后,宁波地区和宁波市同时成立。
起初,宁波特区辖鄞县、慈溪、奉化、象山、镇海、余姚、定海等县。后来把附近地区也包括进来,到1958年底,管辖范围如上图。后来逐渐拆除,1973年迁址宁波。
当代
1983年,地改市,逐渐成为今天的行政区划。
纵观宁波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宁波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朝。早期宁波属会稽县管辖,到唐朝时有地方地级行政机构明州。
最后说一下宁海和余姚。明州(宁波府)原来的辖区没有今天这么大。主要区别在于宁海和余姚。
建国前,这两个地方主要属于绍兴和台州,在今天宁波所属的县中属于后来者。不知道融入后会不会相处的很好。
笔者已完成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的行政区划史,可参考更多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