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10月14日电(记者郭松娇)十年来,中国外贸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同期国际市场份额从10.4%
美联社10月14日电(记者郭松娇)十年来,中国外贸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同期国际市场份额从10.4%增长到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在这十年间,我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占外贸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
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财联社专访时也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引擎将是中国,中国将在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秩序和政策中拥有更多发言权和参与权。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引人注目。在魏建国看来,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5%甚至40%,“一带一路”将是下一步中国外贸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将是中国外贸增长的黑马。
对于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外部形势,魏建国认为,疫情过后,逆全球化甚嚣尘上,估计在2-3年或者3-5年内,逆全球化会盛行。但是,世界还是会回到全球化的轨道上来,然后中国会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
此外,魏建国还表示,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建议加快DEPA的加入进程。未来五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继续加大对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投入,同时做好规则的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后期的监管。
“中国对外贸易将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采莲:如何评价中国过去十年的外贸成就,未来中国外贸还有哪些机遇?
魏建国: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中国外贸的发展成就和机遇。第一,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判断的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2022年1-8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64.3%。我预计这个比例还会增加,今年有望达到70%。一般贸易的推进表明,目前我国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和国际相互促进的两个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如果一般贸易比重达到70%,说明中国依靠其庞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出口没有问题。其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整个贸易结构中的比重已经达到58%,预计今年将达到60%,这说明高新技术产品在逐渐增加,包括船舶、飞机、高铁、汽车、工程机械产品等。第三,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跨境电商将加速发展。
第二,未来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引擎将是中国。中国对全球贸易发展的份额和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而不是依赖美欧日韩。我们的全球外贸会更加依赖中国这个大市场,然后中国在解决全球贸易争端方面会越来越有发言权。而美欧的一些产业会逐渐落后甚至被淘汰,在制定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上的话语权会被削弱。
第三,包括WTO下一步的改革,中国在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秩序和政策中将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民营企业在未来十年的对外贸易中会有更大的发展”
美联社: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和一般贸易方式占出口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6.2、5.9、20.1和12.7个百分点。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有什么特点?
魏建国:第一,民营企业的比重已经达到50.1%,我预计会上升到58%-60%。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从外贸主体来看,85%的企业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数量已达57.6万家。民企下一步会超过外资、央企、国企。从主体、数量和贡献率来看,民营企业在未来十年的对外贸易中会有更大的发展。
二是从外贸增速来看,中西部快于东部。2021年增速已经达到22.8%,我估计今年整体增速会更快。2021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的20%,比2012年提高5.9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十年中西部地区出口的速度和增幅会更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跨境电商让成千上万的中西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走上了全球贸易舞台的第一线,比如陕西的刺绣、剪纸,甘肃、宁夏的农产品也逐渐走出国门。其次,中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线,包括滇、桂、疆、豫、陕、甘,逐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接,未来比例还会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的贸易结构将继续优化。如果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比作一场赛跑,上一个十年我们在加速,下一个十年将一马当先。贸易额会是世界第一,质量也会提高。中国贸易如此大的体量和增速,对于疫情过后服务全球经济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加大数字贸易和跨境贸易的发展,加快海外仓的建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 . "
采莲: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从2013年的25%增长到2021年的29.7%。然而,有声音怀疑“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您如何看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前景?
魏建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领域开展了合作,现在已经扩展到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和气候变化领域。因此,“一带一路”的合作将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更大的利润。
就中国的对外贸易而言,如果把“一带一路”比作“龙头”,那么“龙头”抬起后会促进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会给中国整个对外贸易带来更大的活力。
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1.6万亿元,创8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3.6%,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9.7%。按照发展趋势,未来占比可能达到35%甚至40%,外贸双循环的整个格局也将形成。“一带一路”是下一步中国对外贸易的重点。
同时,“一带一路”是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和金砖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开发“一带一路”新的贸易方式和增长前景,特别是通过进口博览会和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实施,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基础投入,加快跨境电商的发展,让更多其他国家的人在中国使用手机,通过中国的手机享受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平台享受消费生活的需求。
“跨境电商将是中国外贸增长的黑马”
财联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外贸业态,跨境电商的进出口规模在过去十年中,五年增长了近10倍。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增速高达44.1%。如何评价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目前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魏建国: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快的国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有一个无缝完整的生产链、供应链、制造链。全球来看,美国没有,欧洲没有,日韩也没有。这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要有强大的物流链,避免因运费、气候、船只等原因导致的交货延误造成的外贸损失,这也是我们抢很多订单的重要条件。在这一点上,只有中国有。
另外,目前国内建的海外仓数量也不够。希望中国建2-2.5万个海外仓,在运费低的时候发货。比如欧盟需要中国的电暖器,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海外仓库发货,这样就避免了交货期和物流等因素。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海外仓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
当然,跨境电商下一步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假冒伪劣商品,比如如何更好地办理退税和退货,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和市场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将出台更多政策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未来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将会有共同发展的大趋势。跨境电商将是中国外贸增长的黑马。
“疫情过后2-3年或3-5年,反全球化将盛行”
蔡炼: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引起关注。您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有何预测?
魏建国:中美贸易是你我之间的事,也是你我之间的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某些政客的言论为转移。中美贸易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才能实现。事实证明,过去十年中美贸易的发展是在双方的相互帮助下取得的。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中关系目前处于困难时期,推动两国关系重回稳定轨道符合双方利益。从布林肯的讲话可以看出,一方面说明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脱钩是失败的;另一方面,中美只要把握好方向,就可以避免碰撞,实现合作共赢。
我认为,今年中美贸易会增长,背后有三个信号。第一,美国离不开中国的产品。对于美国这个消费潜力最强的国家来说,从数量、质量、批次、型号、规格来看,只有中国能满足它的订单。一旦美国消费者为了这些商品离开中国,他们一天也活不下去。中美不可能真正脱钩。第二,美国应该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如果美国愿意与中国坦诚沟通和对话,以避免误解和误判,第一步是取消关税。第三,随着世界银行降低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世界将越来越关注中国疫情后蓬勃发展的市场。就贸易而言,美国将重新起炉灶,重新回到与中国加强贸易合作和投资的道路上来,这也是解决美国经济困难和高通胀的途径。
采莲:近年来,受全球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逆全球化思潮来袭,全球产业链重组加速。如何看待中国未来五年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企业该如何寻找机遇?
魏建国:过去50年来,全球化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都从全球化中受益。美国声称自己从全球化中获益最少,全球化是错误的,但我认为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美国要逆全球化而行,把中国称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当然,全球化最大的弊端是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解决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没有解决总体的平衡、包容和发展。但是疫情过后,反全球化甚嚣尘上,我估计2-3年或者3-5年后,反全球化会盛行。
但是,世界仍然会回到全球化的轨道,仍然会对它有积极的评价,仍然会支持、合作、参与和发展它。届时,全球化的主导者已经是中国,全球化的内涵和目标将发生变化,即与时俱进、平衡、互利、包容、绿色、共赢、合作。全球化不仅包括货物贸易和数字贸易,还包括气候变化、科技、教育、卫生、养老甚至反恐。中国将在新一轮全球化中引领发展,扛起大旗。
经过疫情的考验,中国产业链的供应链会跑得更快,中国的产品会越来越得到全球的认可,中国的对外贸易会领先全球。目前,中国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化中进行布局,从原来的国内市场扩展到双边和多边领域。就企业家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地位,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看清中国在新全球化中的现阶段,跟上形势,把自己从国内企业家提升为国际企业家,就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出现在全球500强,更多专业化、新锐化的巨头和隐形冠军出现在中国,诞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目前是中国企业最关键的时期。企业要借着二十大后的东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位置,开阔自己的视野,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自己的决策和思考能力,跟上时代的潮流。
采莲:今年8月,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8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加入工作组框架下,中国将为DEPA加入做好充分准备,与DEPA成员开展实质性谈判,不断推进加入进程。加入DEPA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如果中国想加入DEPA,会面临哪些挑战?
魏建国:中国加入DEPA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加入后,将分享其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智慧、经验和成果。中国的方案、智慧和建议将使数字伙伴关系得到跨越式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将引领全球,带动跨境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至于和DEPA成员谈判,加快DEPA加入的进程,我认为未来五年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应该继续加大对数字经济计算、5G,特别是数字产业的投入。另外,中国下一步要做的是制定规则,相应的标准,以及后期的监管。
本文来自财联社记者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