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系列综述之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春讯传“信”■中国军网记者任绪章小军△2月4日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一个倒计时节目。新华社
冬奥会系列综述之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春讯传“信”
■中国军网记者任绪章小军
△2月4日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一个倒计时节目。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什么最厉害?谁的生命力最顽强?
是发芽的种子吗?是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草吗?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节目《立春》,瞬间震撼、温暖、征服了数十亿中外观众的心。
看那近400根长长的夜光柔杆,如青青小草,似竹竿,时而如麦芒直刺苍穹,时而如绿柳抽打清风,生动而优美地演绎着新草发芽、绿色延伸的生命之歌。
外媒报道较多的是科技、光影艺术。日本《朝日新闻》和共同社称,有光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显示了春天的开始。韩国《每日经济》网站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始。11600平方米的会场布满了LED屏幕,一开始就充满了象征春天的绿色...是开幕式期望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随着国内媒体的深入解读,人们知道了更多幕后的故事。开幕式部演出策划总监陈经纬在日记中写下了“万物复苏,生生不息”四个字。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说:“在开幕式上,我们不仅要谈论冬奥会,还要谈论中国人的时间观和宇宙观,特别是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生生不息的观念很重要。”
草生长,花开放,蒲公英种子飞舞...人们仿佛能看到,窗户上摇曳着柳条,一丛丛绿草随风摇曳,万物生长,春天和希望来自寒冷!《立春》这个节目充满了青春的力量,催人奋进,就像春天节气的开始,春天在涌动,希望在萌芽!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中国文化二十四节气之首,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开幕式上,春勋还有三封“信”:
信仰。中国不仅尊崇天道,追求天人合一,而且坚信“人定胜天”,从不屈服于灾难。有一天,天竺塌了,大地塌了,火蔓延了,水泛滥了。有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理民生。又有一天,一个姑娘在东海淹死了,所以她是个精卫,经常拿着西山的木石头衔去东海淹死。另一个叫兴田的神,他的头被砍掉了,以奶为眼,以肚脐为口,与配偶共舞。另一个愚蠢的老人,90岁,搬到了另一座山上...无论老弱,无论年老,绝不向困难屈服,坚信必胜,是刻在中国人骨髓里的民族基因。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解放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三代人的汗水,在贫穷和贫困的困境中站起来致富,在新时代的中国放弃了“躺平”,坚决抗击疫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野火从未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重新长高了。见证了曹纯一生的倔强,中国人也给了自己骨子里的倔强。愿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立春”节目的绿色布什,给全世界人民一棵春草的勇气和坚韧,坚定冬天一定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的信念,团结协作击退疫情。
自信。从去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一些非经济学家,甚至是键盘的“侠客”,就在不断地“预警”,或云“经济危机”,或云“大衰退”,等等。即便如此,那又怎样!在中国,做生意的人不会讲这么多。他们往往会找各种矛盾,想各种困难,然后“就这么干!”就像《立春》这个节目一样,只有一个人操纵近10米长、几斤重的柔性杆,并不容易。况且近400人共同演绎一个春天的意境,每个人的杆倾角都不一样。此外,他们必须随着音乐走路和跳舞。稍有差错,就可能是“乱草”。仔细想想,这样的困难令人望而生畏。就是那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在海边顶着寒风苦练了几个月,终于练就了像直杆一样摆动灵活杆,从不晃动的硬技能。极难操控的“草”在开幕式舞台上表现得十分巧妙,表演堪称完美。也告诉世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无论一路走来遇到什么困难,请记住,信心比黄金更有价值。无论何时,请牢记“平躺着不行,平躺着赢不了,奋斗的时候到了”。这是节目组要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传递的信息,也一定是中国要通过冬奥会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在,而号召所有人“团结起来”面对世界难题,是当今最需要的。只要世界各国不以邻为壑,不自私自利,携手共渡难关,就没有过不去的山河!
信任。伟大来自努力。《立春》这个节目很美,也很难。没有背后强大的计算能力、计算机指挥和数据支持,是很难实现的。最关键的因素恐怕就是那些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柔性棒的武校少年了。导演选对了人,任务就在成功一半的基础上完成了。实践也证明,武校的少年是值得信赖的,从他们手上磨出来的茧子你也能看出一二。就像7年前国际奥组委选择北京举办本届冬奥会一样,中国一点都不差。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这从未动摇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信守承诺的决心。我们用了六年多的时间,狠抓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奥运会筹备工作。同时坚持人和生命至上,以各国运动员的健康安全为重,做好防疫工作。事实上,北京仅参与冬奥会伤病员救治,细分闭环内外等五类情况进行精准救治,城市运行各领域保障人员将出动18万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真诚地感谢中国人民。“我们之所以能聚集在这里,要感谢无数医务人员、研究人员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所有人民的自愿贡献。”中国不信任!中国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