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机器人四大品牌对比(2020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

在米尔锐工业最新发布的机器人市场TOP20榜单中,国内机器人龙头埃斯顿出货量首次超过ABB,位居国内第一,超过了曾经的四大家族ABB机器人,跻身国际机器人四强!图片来自:米睿实业曾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13:10:22

在米尔锐工业最新发布的机器人市场TOP20榜单中,国内机器人龙头埃斯顿出货量首次超过ABB,位居国内第一,超过了曾经的四大家族ABB机器人,跻身国际机器人四强!

图片来自:米睿实业

曾经的四大家族,随风飘荡。

工业机器人江湖,一直有“四大高手”的说法: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安川。巅峰时期,四大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80%的销量,一批国产厂商只能和众多二线洋品牌争夺四大留下的残羹剩饭。自主品牌发展艰难,前景似乎黯淡。不过好在情况没有维持那么久,行情已经转好。

了解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当时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很多经历过那个阶段的制造终端都会有类似的感觉:只要需要机器人,任何一套自动化生产线都不便宜。很难建立生产线。本人使用不熟练,需要主机厂商的技术支持。但是人家技术服务人员还没走就开始收钱了。所以当时中国的制造业陷入了一个悖论。人工成本高,所以用机器人自动化。但是从买机器人开始,各种费用就层出不穷,根本不够买单。最后,年底了,机器人比人工还贵。第四,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实力,很多制造终端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产品价格高,从不降价的态度,交货周期长也饱受诟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时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也在经历着盾构机和高铁引入中国时同样的情况。

现在,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制造业门类全球最全,全球机器人品牌竞争的主阵地。在当今国际竞争中,高科技装备的发展需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所以自主品牌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生存发展。

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

梳理埃斯顿的发展历程后,直观地发现,掌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其快速发展的根本。

机器人

机器人核心部件布局:埃斯顿是国内第一个做伺服系统的品牌。自1999年开始研发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包装机械、机器人等行业。这为埃斯顿沉淀了深厚的运输控制技术实力。从运动控制到机器人产业,出现了第二波快速发展。

第一批自主机器人发展品牌:2010年,国产机器人品牌陆续出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2017年国内机器人“四小龙”阵营形成,埃斯顿、埃弗特、广州数控、新时达位列其中。

行业细分战略,成效显著:埃斯顿在财报中公布了其营销战略“通用+细分”行业战略。广泛应用于钣金折弯、光伏、压铸、焊接等行业。钣金折弯行业一直是行业的标杆,市场占有率接近60%以上。埃斯顿的机器人光伏行业渗透率也极高,光伏行业总共使用了7000台机器人。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全的工业门类。基于中国细分行业的优势,埃斯顿实现了出货量的快速跃升。2021年销量突破1万台。2022年上半年国内排名第一,坐上了自主品牌头把交椅。

资本加持,快速发展:2017-2020年,埃斯顿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在海外市场相继收购TRIO、CLOOS、M.A.i等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众多优质自产产品收入囊中,打造更加全面的机器人板块。

自主品牌机器人全面崛起。

根据IFR的最新统计,中国已经连续九年位居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1年,中国机器人销量占全球49.9%。中国自主机器人品牌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主要支撑,国产机器人的突破势不可挡。

2011-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来自IFR)

伴随着埃斯顿进入国际第一阵营,标志着国内第一梯队的成功突围,也将带动整个自主机器人品牌的快速发展。

如今国产品牌在很多细分行业都积累了足够的口碑和信任。以中国为首的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增长点,推动了国产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国产品牌的“士气”和“实力”都在增长,并迅速扩张。随着国产机器人品牌走向高端,未来国际机器人第一阵营的国产机器人会越来越多。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