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有几种不同形式的博客营销。以下是这些形式的一些策略和做法。1.企业家和老板的博客这类博客的策略是树立老板的企业家形象,或者将其打造为行业领袖,进而带动企业的品
在实践中,有几种不同形式的博客营销。以下是这些形式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1.企业家和老板的博客
这类博客的策略是树立老板的企业家形象,或者将其打造为行业领袖,进而带动企业的品牌形象或者影响力。这类博客的内容通常围绕行业而写,以犀利的评论为主要内容。
比如潘石屹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1亿次,他通过博客在地产圈获得了重要地位。央视曾说,“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国’绝对是最抢眼的。“而且,现在潘石屹博客的影响力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媒体了。比如SOHO的房子有问题,只要潘石屹在博客里澄清一下,马上就能传播出去,根本不用开发布会。
潘一的博客营销案例已经被奉为经典,甚至有人做了分析图。
2.企业员工博客
员工博客有两种策略。首先是通过员工之口展现企业的人性化和温暖,进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这类博客的内容可以围绕企业生活、企业文化、企业关怀等来写。,比如记录平凡工作的点点滴滴,讲单位的趣事,讲企业人性化的一面。
比如富士康,一直被外界质疑。前者虽然做了一系列公关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公众之所以对富士康有很多看法,和人们对其公司的不了解有很大关系。如果富士康能鼓励内部员工写博客,让他们说说在富士康的生活,我想情况会有很大改善。从普通员工嘴里说出来的话,比任何公关稿都有说服力。
罗伯特的另一个身份是微软的员工。据预测,罗伯特的博客给微软带来的宣传效应至少价值数百万美元。
3.企业官方博客
前两种方法是基于企业中特定的人来建立博客,而这种方法是以企业的名义建立官方博客。策略是通过企业博客的形式将企业人格化,拉近用户与企业的距离,让用户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与关怀。这类博客的内容往往围绕企业文化、产品特性、应用技巧等来撰写。,他们通过博客与用户互动,帮助和关心用户。
一个典型而著名的企业博客大概就是谷歌的黑板了。他们先是因为李开复的聘用,用博客处理与微软的官司,结果很好。于是在2006年的情人节,他们正式推出了“谷歌黑板”,开始在中国市场持续进行博客公关。然而,Google Blackboard虽然成功且典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其博客内容带有浓重的公关味道。但无论如何,他们的一些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4.邀请知名博主撰文
上面说的方法都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但是有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建立一个更精致的博客,我们现在要讲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具体做法是邀请知名博主撰写,策略是利用知名博主的品牌和意见领袖的嘴,带动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类内容往往围绕企业做出各种正面和负面的评论,制造各种话题,以此来吸引公众的关注。
比如某著名视频网站,那一年起步比较晚。当网站刚推出时,Tudou.com和刘芳芳已经是视频领域的霸主,引领着在线视频的潮流。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网站在极短的时间内崛起,并最终超越前者,成为视频网站的领头羊。在他们早期的营销策略中,邀请知名博主评论是重要手段。当时网上随处可见这个网站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言辞激烈的负面新闻。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负面文章吸引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人,一些会写的人也开始和他们一起评论。又吵又吵,网站的人气被炒了起来。
5.引导消费者写作
其实最好的策略是让消费者替我们写,因为用户更信任其他用户的意见,通过用户口碑建立起来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更有说服力。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在博客里写我们?主要是通过引导。
博主们都知道,当写博客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他们每天都忍不住记录事情,有时甚至会担心没有话题可写。这个时候人家免费给你送酒,当然是义不容辞,真心希望你能给点意见。
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前,网上没有任何关于Stormhoek的信息。一个月后,在网上搜索Stormhoek的相关信息有500个结果;四个月后,变成了两万个结果。估计有30万专家通过博客知道了这家公司,Stormhoek公司的销售局面正在迅速打开。
6.在博客上做广告。
最后一种方法,也是最原始的一种,就是“广告”。其实很多人忽略了博客广告的价值,觉得博客流量通常很小,没什么作用。不过对于一些行业和圈子比较强的领域,在博客里打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如果你能买断某个行业的所有名人博客广告,你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博客广告的价格也相对较低,相当于低价使用明星代言,用户对博客广告的信任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