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薇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信息化作为医疗改革的支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
■本报记者赵薇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信息化作为医疗改革的支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家专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R&D和服务的企业,在大医改背景下,创业软件的主营业务有了哪些发展?国家支持了哪些政策?「健康中山」项目目前运营和收入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胡岩。
医疗信息行业订单量大
2018年12月,卫健委发布《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在原有对三级医院要求的基础上,新增了对二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估的要求和实施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二级医院要达到三级以上。同时,国家卫健委将每年通报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的分级评估情况。
根据2018年新标准(试行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为9个等级、10个角色、39个业务项。每一级的标准包括本地电子病历系统和整体信息系统的要求,其中0级是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形成,1级要求科室内的初步数据采集,2级需要能够实现科室内的数据交换,3级需要实现科室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初步的医疗决策支持。
“根据全国各地已经统计的医院样本信息,2017年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水平在1级左右,三级医院平均水平不到3级”。胡岩告诉记者:“根据往年的数据,电子病历占公司医院订单的40%左右,占公司全年订单的20%左右。所以从样本统计分析来看,公司未来电子病历建设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
2018年,公司中标淄博市中心医院项目和福建协和医院项目,金额分别为5280万元和1.47亿元,当时被外界称为行业大单。对此,胡岩表示:“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深入,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引入新的业务应用和升级时,将面临新老系统的衔接和整合。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一般涉及医院层面的改造,而不是简单的更换系统或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项目中标金额的持续提升,也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持续高增长。”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Choice数据统计,近三个月来,共有12家券商给出了增持或买入评级。通证券表示,2019-2021年将是电子病历升级的高峰,将带来电子病历市场10倍的增长。预计2022年突破100亿元,四年复合增长率86.3%。医疗信息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公司作为医院信息化领域的第一梯队,市场占有率高,拥有完善的R&D系统和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中山健康工程进入运营期。
2015年,受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委托,创业软件有限公司承担了“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营项目”。该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二阶段是健康中山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三年的建设,截至2018年12月,一期工程已顺利完工,项目进入运营期。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底,健康中山区域平台已建成市、镇(街道)、村(居)覆盖城乡的三级卫生计生信息专网,连接全市所有公共卫生机构、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该平台已连接中山30家医院和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近250万居民健康档案,超过150万家庭医生签约。
针对“健康中山”项目的收入,胡岩介绍:“第一阶段,政府购买服务公司总收入为2981.96万元。由于中山项目已进入为期10年的特许经营阶段,第二阶段的主要收入来源将是政府购买HIT服务和经营项目的收入。目前,公司已梳理出两大类十二项营收项目,并与多家第三方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在支付服务、保险服务、健康管理、处方流通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探索。前景看好。预计运营期内,运营服务收入及后续项目配套建设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增量。中山模式的成功将有利于该模式在异地的复制,帮助公司实现健康互联云平台,‘百城云平台’的医疗大数据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