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好用的充电宝评测(2020最好用的商户收款码)

文|深圳特区报评论员姚龙华继共享单车集体涨价后,共享充电宝涨价一事也被曝光。近日,“共享充电宝涨到每小时4元”“共享充电宝客服回应涨价”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共享充电宝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4 22:12:37

文|深圳特区报评论员姚龙华

继共享单车集体涨价后,共享充电宝涨价一事也被曝光。

近日,“共享充电宝涨到每小时4元”“共享充电宝客服回应涨价”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和服务再次被用户“吐槽”。

“价格飞涨”的共享充电宝被很多网友冠以“新刺客”的称号,很多人感叹“充电自由”的丧失。

一个

目前手机没电往往意味着不能扫二维码,不能出示健康码,不能坐公交地铁,不能进入公共场所...总之,哪儿都走不了。

在手机电量告急、“熄火”打击即将发生的时候,如果有一款共享充电宝可以应急,无异于“雪中送炭”。一个方便、应急、实惠的共享充电宝,缓解了很多人对手机电量的“续航焦虑”。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据艾瑞咨询预测,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为90亿元,2028年有望增长至1063亿元,2020-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6.2%。

但是,有的时候,繁荣的背后,其实是野蛮生长,有花有绿草,有刺,必然会刺痛人。共享充电宝价格的集体跃升是消费者的一根刺。

早在2019年,“共享充电宝大涨价”就上了热搜。经过这一轮涨价,4元似乎成了每小时最低价,共享充电宝在一些热门场景的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小时6元、8元甚至10元。

更有甚者,价格涨的同时,服务不涨。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共享充电宝充电慢,易借难还。回来后继续扣。超时后,他们被迫购买产品。客户服务电话经常无法接通...人们在享受共享充电宝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

付费使用没有错。这是众所周知的市场规则。但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定价标准是否与服务质量相匹配。

深圳市消委会在今年2-3月期间对5个共享充电宝品牌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5%的共享充电宝充电点没有列出充电标准。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同意协议和隐私政策后,授权、注册、登录后才能看到收费标准。

从“白菜价”到“吞金兽”,在忽略用户体验和感受的同时,充电又贵又慢,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肯定是用户无法接受的。

2

有业内人士分析,共享充电宝价格“水涨船高”是因为想摆脱成本高、盈利难的窘境。

资料显示,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怪兽充电,2019年、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35.85亿元。虽然营收逐年增长,但净利润却呈现相反的趋势,分别为1.67亿元、7543万元和-1.25亿元。

首先,难点在于成本高。共享经济最需要的是场景。共享充电宝行业缺乏技术壁垒,进入门槛低,生存依靠线下导流。点对点的竞争是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但是,优质景点是稀缺资源。共享充电宝平台作为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优质现货,不惜支付高额的进场费和分成费,因此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在这种背景下,平台想要盈利,涨价似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也有人开玩笑:涨价也是在给线下商家“打工”。

除了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也是制约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的重要原因。目前行业收入主要来自共享充电宝租赁服务。以怪物充电为例。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96.5%的营业收入来自充电宝租金。

在单一的盈利模式下,企业容易出现利润见顶的危机,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新冠肺炎爆发后,线下商户的关闭给共享充电宝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的同时,成本并没有相应降低,导致大部分企业利润不及预期,急于通过涨价来对冲。

明明是《及时雨》的暖男设定,共享充电宝却变得越来越渣。最根本的是“前期圈地,后期收割”的共享经济循环。

行业扩张,烧钱抢占市场,培养用户习惯。“半小时免费”、“一小时只要一元”的策略已经遍布共享充电宝市场。

收获期,镰刀陆续举起,价格跟风上涨。当然,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探用户心理价位的过程。

从“低价”入场到“涨价”收割,似乎是共享经济无法逃脱的“宿命”。一个你买不起的充电宝,一辆你买不起的自行车,总比那个好。

用行话来说,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基于开放、包容、分配的特性,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带来规模经济,让长尾用户享受到边际成本递减的好处。

总的来说,共享经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方便实惠。无论是自行车共享,还是共享充电宝,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就是“白菜价”让大家觉得“真香”。

如今共享行业蓬勃发展,人们感觉共享经济越来越不“经济”,偏离了初衷。

咨询艾瑞《2020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用户对充电宝价格并不敏感。”这次网友吐槽共享充电宝涨价,共享充电宝客服也表示:“共享充电是刚需,现在年轻人不太注重4元、8元、10元的消费。”

言下之意,业内认为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依赖心理已经形成,意味着消费者离不开共享充电宝,涨价不会影响用户的持续消费。

但是年轻人真的在乎吗?小伙子在评论区问“哪个小伙子说的?”“就算年轻人不在乎,年轻人也不傻。”

事实上,正是因为用户的习惯已经养成,人们使用共享充电宝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价格波动也越来越敏感。

当共享充电宝不再好用,低价优势消失后,消费者在使用时会选择寻求替代方案。比如出门带个充电宝。

也就是说,一味的“涨价吸金”,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很可能被破坏,共享充电宝无法为用户“持久”,也无法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持久”。

如何在投入与收益、价格与服务之间找到平衡点,探索出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整个共享经济的“必答题”。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