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个位置来分析。施工单位、总承包商和分包商。这三方的盈利方式不一样。来自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主要控制措施基本都在前期。中后期都是实施阶段。在投标阶段,会通过控制价
从哪个位置来分析。
施工单位、总承包商和分包商。这三方的盈利方式不一样。
来自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的主要控制措施基本都在前期。中后期都是实施阶段。
在投标阶段,会通过控制价格、评标规则等降低价格。比如措施费竞争,主材和主要清单项目的平均分等。
在后续的合同签订阶段,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合同外事项的风险将进一步转移给总承包商。比如工期奖惩,签证零工苛刻的计算方法,利润的变化等等。
一般政府项目或者小开发商差不多都在这里。
对于大中型开发商来说,真正的盈利方式其实是资金问题。要靠高周转。一个项目的利润大致在8% ~ 15%。一个房地产项目要建三四年。平均下来,好像利润不高。但是这个物业的利润也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就能收回来。一个项目从房子卖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获得了利润,只要不到一年。后续什么时候盖什么样的房子,问题不大,只要不塌就好。他们焦虑的是如何把回收的钱投入到新的项目中,赚下一笔钱。周转越快,赚的就越多。
从总承包商的角度来看
申办阶段依然是重中之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配额。
定额是指从整体生产过程中进行考核,规定平均社会所必需的消耗量标准。
在招标过程中,政府会以社会配额为依据。大型开发商也有自己的企业额度。也就是说,总承包商在投标前可以大致算出这个项目的总造价。
剩下的就是计算目标成本,设定目标收益率,设定利润率,最后确定投标价格。然后,就是和上面提到的施工方的规章制度斗智斗勇。一般来说,只要粗略计算不低于目标收益率,大部分情况都是捏着鼻子认的。
接下来的施工过程就是努力达到目标收益率。第一,通过各种计划,提高收益。二是保证现金流。
提高收益,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合同的钱拿出来,提高收益。分包和供应给夏风将降低成本和支付更少。
如果雇主要钱,可以通过研究图纸找出不合理的部分,以增加高利润工序,减少低利润和负利润工序为目的提出修改。
要降低分包和分供的成本,一方面要像施工单位一样,通过合同和降低价格来转嫁风险。
另一方面,需要合理的就地“偷工减料”。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钢筋排列有平面的规则和规定。然而,这种布置可以通过计算来优化和减少。
2.在混凝土施工中,通过使用铝膜和其他方法来增加完工表面的平整度。二次结构阶段,与200mm剪力墙相连的填充墙厚180mm。然后粉刷填充墙,直到填充墙与混凝土墙齐平。以后直接摸腻子刷漆。省去混凝土墙的抹灰。
这些都是符合规定的,在规定允许的条件下节约材料。通过这些计划,我们可以通过开源节流来增加收入。
现金流方面没什么可谈的。只是怎么要钱,怎么花的问题。也许你将不得不借钱,但是资金的利息是一个巨大的财富。
一般来说,总承包商对于一个项目的净利润大概是8% ~ 15%,主要看管理水平,水平高的20%就能满足。
总承包商的平均利润好像不是很高。但是,与商业开发商不同,房地产的本质是第三产业和金融业。
建筑行业是从总承包开始的,这是一个真正的行业。虽然利润没有房产高,但是很稳定,风险也比较小。一个项目可以几百到几千万,也可以以十亿为单位。8% ~ 15%的净利润依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最后,分包分为两类。
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简单来说就是无料承包和有料承包。
分包要想赚钱,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保证支付。这一般是一种关系,尽量保证项目资金的稳定。支付没有问题,其他都不严重。
除了付费,只有一个服务想赚钱。注意工人的安全。不死就不会输。因为人工是死的,总包不能把价格压得太低,所以合同里没有所谓的自然损耗。
劳务空的利润大概在10% ~ 15%,当然前提是能把钱拿回来。主体、二次结构、装饰等。,按照这个阶段,一个工地一个阶段的工期不出意外不会超过一年。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他们的主要压力是还钱。
还有更专业的分包问题。因为包装材料的原因,价格不可能透明。上述施工方从合同开始压造价,压到总包。总包合同也得压下来,劳务压不下来。谁会被压?
所以专业分包基本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我知道大家都想看这个,我就加粗一下。)
不过,虽然都是偷工减料,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汶川地震倒塌以来,也出现过几次类似的问题。
这是因为自终身负责制以来。从设计到施工,监理和施工。会注意主体结构的这一部分。
主体是建筑的骨架。主体没有问题,楼就不会倒。
因此,该设计将提高设计标准。主阶段,主管不会什么都只拿钱。在施工阶段,主体往往是劳务分包,钢筋、混凝土由总包或甲方供应,从源头上切断了偷工减料的可能。
所以如果你听说现在还有工地把竹子插在混凝土里,而不是钢筋,原来要放10根钢筋,只放5根钢筋,以此类推,你笑就完了。那是吹牛。20年前会大量存在,现在几乎不可能。不排除有极少数傻子怕坐牢。但是大部分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管理者都不会让主体结构出问题。
主体ok后,后面是保温、防水、镀膜、水暖、卫浴等。然后都可以专业分包。现在买了房子之后,各种不好的担心层出不穷,漏水、回潮、抹灰裂缝、管道破裂、油漆起粉等等。原因是偷工减料集中在这里。
但是这些地方再多问题,建筑也不会塌,不会有刑事责任,只有民事纠纷。承包商给总承包商的合同有保修期和保修金,总承包商给专业分包商的合同也有保修期和保修金。转包已经“偷”走了保修期内的保修款、人工等成本,维修期会上门维修。如果你已经熬过了保养期,就不用担心了。让小业主自生自灭。
转包的利润范围很大。做的不好的有的能亏,有的敢操作能操作的甚至能达到利润的一半。建设周期大多在半年左右。回报率极高,但利润基本都是灰色的。
专业分包是一种偷工减料,虽然直接责任人是专业分包,但如果真的被查处,总承包商和施工单位的责任更大。因为他们在计算成本的时候,是按照低于正常质量价格的成本来考虑的。可以说,后续分包偷工减料,从整个项目中标那一刻起,就已经被他们预见到,也是默认。因为你不偷工减料,谁干那个活谁出钱。偷工减料的利润被专业分包商、总承包商、施工单位吃掉。最后是买房或者用楼的小业主买单。这也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是不合理,但是没人管。
#工程#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