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图新志,杭州力建“中国视谷”产业地标

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集群融媒体中心苏慧慧2021年,“视觉智能”一词被放入数字经济的汹涌浪潮中。一时间,全国学者的智慧点燃了行业内的思潮,省市政策频频加码,指明行业方向。行业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07:45:53

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集群融媒体中心苏慧慧

2021年,“视觉智能”一词被放入数字经济的汹涌浪潮中。一时间,全国学者的智慧点燃了行业内的思潮,省市政策频频加码,指明行业方向。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特、新”企业相继举旗呐喊,书写了杭州数字安防产业走向视觉智能产业的“战略升级、产业跨越”篇章。

“积土成山,风雨繁盛;水滴汇成海洋,龙诞生了。”如果说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那么以视觉智能产业为主的“中国视觉谷”将成为杭州最美的底色之一。

值此薛瑞春节之际,杭州充满了新的创意。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杭州一直致力于全方位打造杭州认可的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并一直以昂扬的姿态打造全国领先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视觉谷”。

做好顶层设计,绘制产业蓝图。

理念是先导,蓝图是引领。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首次公开提出“视觉智能”的概念。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也表示,杭州是最适合发展视觉智能产业、建设“中国视觉谷”的地方。两国大学者的“超脑”为视觉智能产业的爆发按下了“加速键”。

同时,浙江省、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视觉智能产业发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标准建设,为“中国视觉谷”的稳步建设注入“助推器”。

“中国视觉谷”概念图

去年,浙江着力加快数字安全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12月,浙江省发布《数字安防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年版)》,形成了数字安防(视觉智能)产业发展的系统指南。2022年初,行动计划作为浙政办函[2022]一号文件发布,意味着中国石鼓建设正式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将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杭州样本”和“杭州经验”。

一年来,杭州出台了《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国视觉谷建设规划》等重要文件,编制了视觉智能(数字安防)产业“一链一群一规划”和“五图五表”,全面推进了视觉智能相关产业的战略布局和规划实施,推动了视觉智能(数字安防)产业链和标准体系建设。

以“中国石鼓”建设为经济地理新地标为牵引,杭州将进一步发展数字安防、工业视觉、自动驾驶、医学影像、虚拟现实、新一代视频会议终端、数字娱乐等具有杭州标识的产业领域。,从而找准视觉智能产业未来的发展点。

推动机构凝聚生态,打响“中国石鼓”品牌

作为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集群的推进机构(以下简称“推进机构”),北大先进信息技术研究院是杭州加快建设自主可控视觉智能产业链和“中国视觉谷”的中坚力量。围绕“技术研发孵化机构、集群枢纽机构、治理核心机构”的定位,探索出了一条有利于行业冲击“世界冠军”的集群运营模式,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

推广机构肩负着政府智库、工作人员和智库的责任和担当。在此期间,他积极牵头并参与编写了《浙江省数字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中国石鼓杭州建设规划》,并连续两年发布了《浙江省数字安全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7月,数字安全产业大脑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推动机构承担起数字安全产业大脑建设的重任。12月,在线数字安全产业大脑1.0版本在全省数字经济综合门户网站测试,在线“1+4+N”典型应用迭代上线。

数字安全行业大脑

为加快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合作和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推进机构还精准发力,围绕高文院士团队的数字视网膜芯片和其他院士专家的产业创新或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战略布局,与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智能工厂和未来工厂,联合高校培养行业特色人才。2021年,已研发超过50项关键技术,申请280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和31项PCT31,针对连锁和供应中断风险。

在促进产业交流合作、优化产业生态方面,促进会组织举办了35场公益活动,覆盖行业内300余家企业,参与人数数万人。一是组织参加第四届非传统安全国际论坛(杭州)、2021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公共安全博览会、2021年李闯大赛等大型论坛展览,充分展示集群最新成果和特色,打响“中国石鼓”整体品牌。第二,举办杭州“中国视觉谷”建设方案研讨会、数字安全产业链推进研讨会,搭建多方交流平台。第三,组织开展“学而强”安防(应急)行业数字化领军班、“芯”路分享会等培训活动,为集群培养高素质人才。

eecs副总裁、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姜云表示,新的一年,促进机构将全面开启“战争”,开辟更深层次的产学研融合路径,率先找到产业下一阶段的竞争轨迹和方向,推动集群企业为“中国涩谷”建设贡献力量。

企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与协同发展

目前,杭州视觉智能产业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时宇科技、阿里云、新华三等龙头企业为龙头、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中的虹软科技、大力科技、熊迈科技、博雅宏图、银江科技、当红科技等“专业化、创新型”、“单项冠军”企业纷纷涌现,形成了大中型企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杭州“中国观光谷”布局空

其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时宇科技、新华三、当红科技、银江科技、博雅宏图等10家集群企业在政府和推广机构的组织下开展了4个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和14个实体项目的“突围战”,取得了5项“卡脖子”技术关键成果,申请/获得专利78项。

大华充分利用在视频感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业务经验,积极承接智能IOT传感与控制一体化智能平台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加快企业在原始数字和感知智能融合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华相关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在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转型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数字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也将持续显现。”

此外,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阿里云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江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智慧视频安防制造创新中心智慧视觉应用信息安全检测平台等集群项目也在稳步建设中,将成为行业数据整合和资源汇聚的重要工具,为视觉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千万行业的赋能提供重要服务支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数十年来,人工智能(视觉智能)产业的“火炬”从未熄灭,反而在“一棒接一棒,一程续一程”的转型升级中绽放出耀眼光芒,不断开创新格局。2022年,杭州将稳驭行舟、奋楫扬帆,落实《行动计划》中关于“中国视谷”的建设要求,加强视觉智能产业上下游的竞争合作、协同提升,加快推动具有杭州辨识度的视觉智能产业关键环节落地,深入研究视觉智能产业二次跃升的新路径,全力打造世界级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全球数字安防产业中心。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