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原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压力

最近几乎都在写新人,写退役。就说销量这个概念吧。刚好有人在问销量的问题。今天这个内容有很多数学题,我就大致分成几点。一部作品多少销量才算合格?对这个问题没有概念。最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01:04:43

最近几乎都在写新人,写退役。就说销量这个概念吧。刚好有人在问销量的问题。今天这个内容有很多数学题,我就大致分成几点。

一部作品多少销量才算合格?

对这个问题没有概念。最近7年,根据日本经济每年公布的数据,该行业占日本年GDP的比重不到0.01%,粗略加起来大概500亿日元左右(其实这是FANZASODMGS的数据,如果算上实体等平台,体量应该不止这个数)。不过这个数据每年波动不大,市场基本上没怎么变化。

行业年更新量约35000份(其中大量项目为合演,单部作品占比不高)。每本的市场平均销量约为142.8万日元,每本均价1000(三六个月会打折),平均销量约为1428本。

但是,这是一个平均数,没有考虑折扣因素(活动,积分扣除等。)和线上点播的因素,也没有考虑到制作成本的差异和宣传曝光的水平,所以这个平均数是非常不准确的。如果拿无折扣阶段(3、6个月会有新作品打折)的新作品销量来说,这个平均数比我说的1000多要少很多。这个平均数你不用较真,我只是做个参考。

所谓制作成本差距和曝光程度,就是演员的地位不对等,他们的销售指标合格率也不一样。

比如S1的专属新人,不同于小厂出道的策划新人,S1给的制作成本肯定高,比如100万日币+导演制作团队的成本+场地+制作发行+审核会员费+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宣传成本,而且这个制作成本还包括蓝光和高清,宣传成本还包括周边礼品的制作。卖了之后你要给销售平台一个点(据说这个点不低),然后你还要加税点。这些成本加起来,结果新人只卖出了1428张。在S1分钟,新人被直接放走,这是一个损失。

还有策划,比如最低的拍摄成本就是找一个策划演员。这样的时薪大概是5000日元左右。粗制作,如果找策划单位,片酬大概20万日元左右(出道的话会贵一点,40万日元左右)。加上7788的成本,总制作成本可以控制在40万日元左右。

所以一部作品要卖出多少份才算合格,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制作成本不对等。在单个项目的情况下(一个项目是策划演员),卖1000份是小赚,2000份是小火,3000份是大卖,能卖5000份以上。基本上可以拿到销售分成,甚至可以在作品列表里打一打。

对于新策划人来说,制作成本一般比较贵,1500份是小赚,2500份是小火,3500份是大卖。

所以去年出道的叶华莲和北野奈,作为单个项目上了作品榜,都属于x的离谱类型,以叶华莲出道为例。她在oppai的处女作(当时还是项目新人)在信分发阶段就有1.3万的收藏。当然,这个集合只是一个参考,因为FANZA不会给出具体的。

这个收藏相当于“加购物车标记”的意思,因为事后会打折。有的人先收藏,打折的时候再买,所以收藏不能代表销量,但大致可以参考一个数字。通常作品卖的越多,收藏会越高,收藏量*0.3大致作为一个参考数字(当然这只是一个估计。初步估计有30人左右购买了部分收藏+订购收藏等优惠。

【叶华莲】新作1980卖,无折扣阶段2480日元。到现在打折的作品也就980和1480日元,然后收藏就到了46910。我们可以粗略地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3000台* 0.3 * 1980-= 772万-保底,后续打折阶段均价不太好算。不过这次出道的保底销量估计不低于2000万-46910 * 0.3 *中间价1500-这不是实体店的数据。

至于专属演员,因为制作成本高于策划单体,所以这个合格标准自然高于策划单体。以S1之前的独家【吉原贝尔】为例。她只在S1呆到半年合同结束,整体销量大致是:

出道系列:9741

第二次收藏:6332

第三部作品收藏:4711

第四集:5460

第五集:2416

第六集:5754

当然,这只是分发端的数据(不与会员区在线点播同步)。计算DVD发行商+实体店的数据,减去发行终端后来的一些打折数据,新人时期的【吉原铃】前三部作品,非打折阶段估计在2000张左右,再拿1980日元的最低价,销量在400万日元左右。

但是,S1合同一到,[吉原贝尔]就被放了出来,没有资格把400万日元放在S1。

当然,S1本身的生产成本就摆在那里,要求更高一点也很正常。对于S1来说,估计对于新作(无折扣阶段),2500本是小利润,3500本是小火,4500本是大卖,5500本是大咖。

至于其他品牌的排他性,标准会低于S1,但不会太低。比如【萌博灵】进入IP社才半年,新作品不打折的销量大概在1500 ~ 2000份,对IP社来说应该不亏,但也不会盈利,而1500 ~ 2000份对卡哇伊来说应该还可以,所以,

这样一来,大厂的排他性压力就大于二线厂。二线工厂的独家销售标准大概是,非打折阶段2000多份合格,3000多份稳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销售没有截止日期。一般来说,销售数据分为三个部分:预售阶段(发布前一个月的预定量)、发布阶段(当月销量)和新投产阶段(发布后三个月的销量)。一旦发布超过三个月,后面基本就是打折了。超过半年的话会再打折,所以主要看前三个月(预定发售)

在这里,我想到了易武藤雪和桃园莲乃,它们肯定比S1Moodyz等大品牌的独家使用要容易得多,因为它们根本不担心指标问题。【伊武藤雪】虽然她的单曲作品很少出现在作品列表中,但她几乎自己组建了一半的萌社,桃园莲乃也差不多,在惠誉也是扛一把的水平。

所以二线品牌中,合格线肯定比一线品牌低,所以你可能会想,你为什么不去二线品牌稳定下来,和大品牌竞争呢?

因为品牌层级带来的优势,S1MOODYZPSSTAR这样的大品牌资源更强,曝光率更高。虽然他们压力很大,但是如果他们顶住压力,那就是顺风车。所以,愿意去追求稳定生活的人很少。没人知道自己能在这个行业呆多久,大多抱着能赚多少就赚多少的心态。但是大厂给的资源和付出比不上小厂给的,但是有条件的话还是愿意做的。

比如【伊武藤雪】,如果放在S1,她的市场可能会更大(毕竟是在目前现役人气的前列),当然竞争压力也会更大。相反,在可爱的社会里,伊是铁打的雪,是流水的新人。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优势,但大多数人更喜欢在更好的平台上发展。

差不多是这样的。最后说一下最近直线提升全行业新人销售标准的三大音量王。

第一个是【unpai】,今天刚登上信分发。预售阶段还没收到信分发,她的首张专辑就已经两万了。那么,她现在的信配有三档:2480(普通)、2980(BD)、3680(4K)。我们粗略估算一下2600日元的均价吧。

早上8点(北京时间),我9点去看的时候,收藏已经到了2.4万,14点59分,已经到了2.9万。预计在首发书开始打折前,今天光发行首日的业绩就以“1亿”作为【unpai】本次销量的单位。

第二卷王是【山手梨恋】,处女作还没开始打折,收藏53912本。一本才2000日元,销量至少3000万日元,第二本收藏30647日元,保底销量1800万日元。

第三卷王者【石川坤】,处女作保守估计销量2000万日元,第二、三本还没打折,收藏25000,又1500万日元~ ~

当然还有一系列的卷王,比如【叶惜】,但是新人的数据已经进入打折阶段,所以很难估计细节。

以上三个量王还只是在分销端,实体销售还得加上。不过这个标准线也会在新人奖金后下降。

那我们再深入一点。FANZA目前的年销售额在350亿日元左右(PS和SOD走之前的数据),而上面提到的卷王,比如【unpai】,说占一部出道作品的350/1没问题。每年还是那么多的作品和演员,FANZA每年的更新量在27000左右(

其实答案很明显。事实上,FANZA每年350亿日元的销售份额中,有60%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赢得的。但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很少,强新人+独家+单策划的强咖不到300人。但这些人由于品牌层次、专属、计划身份不同,销售标准也不同,但这个标准是相对而言的。

剩下的40%,有20%被那些“短命新人”和“不太出名的策划人”拿下。短命新人(自己做演讲的人)一年大概四五百人,不打市场自然就成了“不太出名的策划人”。这层楼的流失率很高,有人走有人来,每年大概900 ~ 1500人左右。

最后20%留给“未知项目”。这个层次的人很多,待遇通常不高。如果大公司被淘汰了,就去小品牌集合或者一起演出谋生。大部分都是兼职和小时工,不会遇到什么太大的制作。因为制作成本低,自然不会对大销量有太高要求,制作方可能会花50万日元。

所以这种事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压力吧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