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中国的最南端,它的简称是琼。为什么海南的简称是“琼”?因为“琼”和“穷”是谐音词,很多人会觉得不吉利。不过“琼”字的含义非常好,在古代也是相当有名的。被誉为美的代
海南是中国的最南端,它的简称是琼。
为什么海南的简称是“琼”?因为“琼”和“穷”是谐音词,很多人会觉得不吉利。不过“琼”字的含义非常好,在古代也是相当有名的。被誉为美的代表。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意思。
海南国土面积不大,只有3.5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省,是中国第二大岛。陆地面积虽小,但海域面积很大,达到200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海域面积,海南是中国第一大省。
因为是海岛,所以在古代,海南岛的生活相对封闭。据明代《郑德琼台年谱》记载,海南岛在唐虞时称为“南服废酬”,在秦时称为“郡外”。主要是当时海南岛是祖国偏远的边陲,所以成为四大流放地之一。
海南岛真正纳入中国版图管理是在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设立桂林郡、南海郡、大象郡,其中海南由大象郡管理。当时秦始皇派了几十万中原人到海南岛居住。
此后,海南岛历经多个朝代,一直归中国管辖。
海南岛的行政区域也是多变的。汉朝时,统治阶级在海南岛设置了朱雅县(今琼山)和博尔县(今儋州)。经过几个朝代,这两个国家被重新命名。
唐朝时朝廷设崖州、儋州、周振、万安、琼州等五州,共二十二郡,均属岭南道管辖。仔细看,唐代在海南建立的琼州,与今天海南的简称密切相关。
首先,我们来看看汉字“琼”的含义。
从琼这个词的本义,我们知道它很美。那么,在唐朝,为什么要把这么美的字放在海南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琼州有座山,叫琼山。据《郁芳纪要》记载:“府南南十里有琼山,土石皆白,状如玉,润泽。郡取此名。”《琼山县志》也记载“因中国所有白石中有一山名为琼山,泥石洁白润泽如玉,故以山命名。”这里的“府南”是指唐贞观年间旧州的州政。当时的国政设在琼山县的县城,而不是现在的府城。
相传初唐时,琼山现属佘城。一天,佘城的文武百官趁着天气好,骑马到城南郊游,来到一座美丽的山上。山上布满了洁白润滑的白石,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小树。山下岩泉涓涓,农田平坦宽阔,碧波荡漾,山与山相映,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让人为之倾倒。见此,文武百官下马爬山,文官现场吟诗,武官上山打猎。他们走过一条蜿蜒的山路,来到一个小山村。房子都是用白石砌成的,房子里的石桌、石椅、石床等日常用具都是白石做的,洁白如玉。这个村子被命名为“白石村”。村里20多户人家,个个心灵手巧,勤劳朴实,采用本山石雕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出售,过着不愁吃穿的小康生活。文武百官进村,一个个被景色迷住,参观观看,流连忘返。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旧制,建立新县。在职文武官员想起前年白石山郊游的奇遇,于是提议命名为琼山,取城南白石洁白如玉之意。这个建议很快被采纳,新建的县城被命名为琼山县。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琼山县的建制不变,县政府均设在府城。
有趣的是,自从这座铺满白石的小山被命名为“琼山”之后,1300多年来,行政、地名、人名、商号、文化习俗等。整个海南岛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琼州”的名字来源于“琼山”。唐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朝廷将琼山、万安、林佶五县合并为一州,当时在琼山县建立州。因此,州名为琼州。琼州,作为海南的别称,从此开始。
起初琼州的管辖范围只是海南岛五州之一,管辖面积是海南的五分之一,但后来琼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明朝朱元璋年间,设立甘宁绥靖公司为琼州府,辖儋州、雅州、万州十三县,南海诸岛改为雅州。明朝基本沿袭明朝。于是,在某种意义上,琼州成了海南的代名词。民国时期,海南的名称开始出现,海南特别行政区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每个省份都要有一个简称。因为琼州在海南存续的时间很长,影响深远,所以海南省就用“琼”字作为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