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中,投资银行Bernstein的分析师Stacy Rasgon承认,他之前的谨慎态度是“他在华尔街任职期间的最大错误”,首次给予AMD“跑赢大盘”的评级。这一消息帮助AMD在惨淡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投资银行Bernstein的分析师Stacy Rasgon承认,他之前的谨慎态度是“他在华尔街任职期间的最大错误”,首次给予AMD“跑赢大盘”的评级。
这一消息帮助AMD在惨淡的周二交易日收盘上涨近2%,推动其市值接近1900亿美元。自AMD上周首次以高于英特尔的市值收盘以来,再次实现了赶超。
资料来源:彭博
此前,多种催化剂的释放推动了AMD近期的上涨,其“零风险”的季报和准则广受好评。上周,AMD正式宣布完成对FPGA龙头Xilinx的收购。
与此同时,英伟达收购ARM在空之前遭到反对后告吹,AMD的估值可能达到500亿美元,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M&A。仅仅过了一天,英特尔以54亿美元收购Tower的交易似乎有点惨淡。
半导体巨头们似乎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行业竞争形势日趋白热化。这款AMD的“三剑合一”集成了CPU+GPU+FPGA,马太效应初显,誓要获得更大的蛋糕。
“AMD是的!”,“马谡”号先进去拯救世界。
“马谡”苏丽莎(lisa su)博士上任后,AMD濒临破产,如今又有了资金主导的半导体行业史上最大收购案,上演了绝地大逆转。
凭借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和雷厉风行的领导,2017年发布的革命性Zen架构带领AMD扭亏为盈,产品实力重回一线水平。同时,AMD善于倾听客户需求与其营收模式的耦合,在对手英特尔陷入困境时抓住了机会。
从2019年基于TSMC 7nm工艺的Zen2架构推出,AMD在工艺和架构上爆发,给了英特尔实质性的威胁。
Zen3的问世让英特尔的处理器市场吃尽了苦头,核心数量猛增。发烧友高呼“AMD YES!”同时,作为2020年发布的旗舰处理器,它仍然没有几个对手。
来源:AMD
不过英特尔最新的第12代酷睿终于不挤牙膏了,提供了高达16核24线程的酷睿i9-12900K,16核32线程锐龙9 5950X终于迎来了对手。
根据快科技的性能测试,虽然i9-12900K的单线程搬回了另一个城市,但是锐龙9 5950X的多线程优势明显,领先10%以上。
来源:快科技
在渲染图形的生产力测试中,i9-12900K通过性能核和能效核的组合,构建了由8个大核和8个小核组成的16核混合架构,更是难以与锐龙9 5950X原有的16个完整核相比,甚至最多达到了23.24%的差距。
来源:快科技
作为优化专业生产力应用的关键问题,相比之下,刚刚诞生的第12代酷睿的混合架构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小核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锐龙9 5950X的16核高效调用已经到位。得益于更完整的内核和更大的64MB三级缓存,AMD锐龙9 5950X的“多核之王”称号似乎仍然不可动摇。
目前AMD在CPU市场的份额有了相当大的增长。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2021年第四季度,AMD在x86处理器市场的份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5.6%,超过了15年前在2006年第四季度创下的25.3%的纪录。
来源:汞研究
在索尼PlayStation 5和微软Xbox系列X/S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AMD,在2021年游戏主机出货量大幅增长的推动下,收入大幅增长。
AMD 21年第四季度的表现几乎得到华尔街的一致看好,第四季度和全年营收分别为48.3亿美元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9%和68%,再次好于预期。
虽然英特尔的营收规模和利润仍然是最好的,但在半导体行业高速增长的今年,其个位数的同比增长显得过于乏力。
AMD受益于两大核心业务的加速发展。以及计算和图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至26亿美元,使得收入和自由现金流再创新高;然而,包括EPYC处理器销售在内的企业收入同比激增75%,达到22亿美元,未来可能首次超过计算和图形部门。
由于高性能计算领域对服务器处理器的强劲市场需求,EPYC处理器的销售正在加速,企业的业务蒸蒸日上。AMD预计将在第三季度推出第四代EPYC处理器,这更有可能帮助其保持高采用率和增长势头。
通过两大核心业务的广泛销售优势以及CPU和GPU在终端市场的定价优势,AMD在2021财年录得创纪录的3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314%。
然而,AMD最近几个季度一直在节节败退。根据Passmark最近发布的CPU市场份额报告,AMD曾经稳定的40%的市场份额今年在Q1已经下降到34.3%。
来源:Passmark
根据日本调研公司BCN排名的数据,自2019年以来,AMD几乎一直在日本DIY市场上压制对手,但在过去的半年里却被英特尔干掉了。
为什么会导致市场份额暴跌?就时间节点而言,英特尔第12代酷睿产品肯定是一大因素。另一方面,AMD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
“红蓝厂”各自为战,心态和下盘都需要稳定。
在过去的两年里,有限的产能一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中心话题。虽然AMD已经跃居TSMC第二大客户,但产能问题不容忽视。
AMD发布已久的锐龙5000系列,其性能优势在货源不畅、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不足以使其快速占领市场,而长期缺乏对中端和入门级台式机机型的布局也使其无法拓展市场。
面对紧张的产能,AMD只能以牺牲台式机平台的供应为代价,优先保证笔记本和服务器平台的供应。根据PassMark跟踪的台式机市场,AMD甚至在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51%,在Core诞生后首次超过Intel,但现在第一季度已经回落到40%左右,这是最灾难性的部分。
来源:Passmark
尤其是英特尔第12代酷睿发布,性能大幅提升与锐龙5000系列竞争,而高、中、低端产品的全覆盖更是让其性价比更高。
这些累积的问题导致了AMD市场份额的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需要代工服务的设计厂商,英特尔的产业链渠道有着AMD所不具备的制造成本优势。
看来英特尔也在朝着扩大这方面优势的方向发展。2021年3月,它建立了英特尔OEM服务(IFS),此后它一直在不断寻求提高在美国和欧洲的OEM能力。
2月15日,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Tower,目的是加快成为全球领先的OEM服务和容量供应商的步伐,作为其IDM 2.0战略的关键一环。
当然,AMD首席执行官lisa su博士也表示,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他们一直在研究供应链,以确保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大手笔的AMD直接拿下Xilinx,将在FPGA领域与Intel正面交锋。
根据Cntronics的统计,2019年以来,Xilinx已经占据了全球FPGA市场40%以上的份额,几乎相当于背后的Intel和Microchip的总和。
这种做法几乎和英特尔在FPGA领域提升竞争力如出一辙。当初英特尔以15年167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PSG,前身是altera公司。
但“红蓝自古相爱相杀”的人才争夺战从未停止。最近,英特尔挖走了AMD的首席镭龙独立GPU架构师罗希特·维尔马,领导视觉计算领域独立GPU SoC的产品架构。
结合挖走苹果M1硅SoC首席设计师和宣布启动天体架构规划,英特尔预计在2024年推出“超高性能”GPU。
这就不得不提目前领先的GPU老大英伟达。此前,英伟达想通过收购ARM来占据GPU+CPU的绝对领先地位。虽然没成,但大家似乎都在觊觎ARM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最近英特尔似乎也想投资ARM。
CES2022上,12代处理器全产品线一口气完成,一反常态的英特尔似乎不再甘于做落后者。
这或许可以窥见人头团的竞争,其惨烈程度或许远超想象。结合最近的趋势,半导体公司在下棋,扩大优势,弥补短板。
愈演愈烈,竞争信号再次升级。
回到AMD对Xilinx的收购,AMD能够加强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自适应片上系统(SOC),专注于数据中心提供的解决方案,以扩大其在高性能领域的竞争力。
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催化剂,AMD表示,这可能导致其来自数据中心的TAM从350亿美元增加到450亿美元,而其PC TAM保持在320亿美元。
来源:AMD
Rambus管理层表示,FPGA与CPU配对时可以提供特定应用的硬件加速,AMD也可能从FPGA中让CPU受益。除了CPU,AMD还可以加速特定的工作负载,包括AI和机器学习,以补充其数据中心GPU。
更何况,COVID的供应链噩梦对Xilinx的打击尤其大,从产品交付日期来看,它至少落后了70周。AMD和Xilinx的协同一旦实现,可能会大大缩短Xilinx产品的交付时间,最终交付更多的产品,从而显著提升产品性能和总成本。
赛斯前CEO彭明波加盟AMD
赛灵思积累的企业级业务和高壁垒细分市场,为AMD提供了航空航天、汽车、国防、医疗等行业的客户资源。AMD水平云和边缘计算实力的进一步加强,不仅补充了5G基础设施的空白,还延伸到EV-AV、过程控制和通信。
对于游戏领域,Nvidia正在大力推动DLSS支持。虽然AMD在移动图形和GPU的竞争中落后,但其FSR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游戏支持。在2022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作为FidelityFX超分辨率(FSR)的一个分支,AMD如何打造镭龙超分辨率(RSR)令人印象深刻。
2月25日,被称为2022年大作的《爱尔登律戒》正式发售,从媒体到玩家各种满分。同时,AMD发布了支持零时差优化的镭龙22.2.3显卡驱动。
在GPU领域,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和英伟达、AMD的旗舰产品抗衡的SKU,但英特尔也是野心勃勃。预计今年将推出ARC Alchemist,回归独立GPU市场。英特尔居然试图推出面向发烧友的产品,也许时代真的变了。
标签
AMD浴火重生,不再是乌龟的英特尔,Nvidia的元宇宙探索,都是让人期待的画面。
半导体电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单打独斗不符合生存法则。只有同级别的对手才能创造出精彩的比赛。
对于这些头部玩家来说,对抗下的硬件创新可能是彼此的动力。进攻体系搭建好了,好的防守也会随之而来,任何赛道都是如此。
来源:美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