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没有任何韩国艺术家在中国演出,尽管数量很少。比如在成都举行的第54届亚太广播联盟大会,其电视歌会在11月1日举行,亚洲各地的艺人都参加了演出,其中韩国的代表是女子组合M
2017年,没有任何韩国艺术家在中国演出,尽管数量很少。比如在成都举行的第54届亚太广播联盟大会,其电视歌会在11月1日举行,亚洲各地的艺人都参加了演出,其中韩国的代表是女子组合Mamamoo。电视歌会在四川卫视。可以看到,虽然很少,但是2017年韩国艺人的表演在国内电视频道上。
但是,2018年,我真的不记得是哪个韩国女团在国内电视频道的表演了。如果非要说是,我只记得那一年韩朝关系改善,韩国派了一批艺人去朝鲜演出,包括女团红丝绒。央视新闻节目报道了这件事,也让红丝绒的表演意外出现在了国内的电视频道上——虽然只是新闻报道,但红丝绒是郑重其事的。
因为这次演出,我记得2018年韩国女团在朝鲜官方场合演出的次数比在mainland China还多。如有遗漏,请指正。
并不意味着2017年以后就没有韩国艺人在中国演出了。事实上,有些场合并不那么公开和正式。比如2020年1月,韩国女团CLC在杭州某公司年会上表演。
再来说说其他娱乐产品。之前有读者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说婚恋氛围的改变归功于女人看韩剧,不提大前提成立与否。这个板子打韩剧还是有点不对。毕竟这几年在mainland China通过正规渠道看韩剧还是挺难的。
至于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内地的韩剧,因为渠道变了,所以类型多样化,不仅仅是言情片。比如创造了《Bug》《射日》《送上天》等片名的《第五共和国》,就是一些人通过一些非正规渠道(观众应该不是女性)观看的,被热议的政治片。
至于其他热门韩剧,比如《乌贼游戏》,显然我也没想看。一些短视频平台经常给我推送剪辑。至于这些片段是否侵犯版权,我不知道也不敢问。
是的,但不完全是。
很多韩国娱乐产品不能进入中国内地,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大市场,这就为韩国娱乐产业做了一次“供给侧改革”。
韩国市场那么大,想多赚钱就得在海外有影响力。中国大陆市场萎缩,欧美市场话语权增加。近年来,许多韩国影视剧对欧美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网飞进入朝鲜后,形成了双赢的合作体系。
韩国的优秀演员和导演水平都很高,但是国内市场太小,资金不足。网飞的投资为韩国影视产业提供资金和渠道支持,优秀的韩国影视剧可以通过网飞走向世界。比如《顶楼》和《鱿鱼游戏》都是优秀的韩剧,但后者有网飞频道加持,在全球的影响力远高于前者。
一般来说,网飞的优秀电视剧制作成本很高,南韩除外。韩国优秀的演员和导演片酬少,但水平不低,这让网飞在韩国制作电视剧有了成本和质量保证。
在Kpop领域,欧美市场也变得更加重要。比如BTS,通过拓展欧美市场,已经成为Kpop热门男团,其经济公司BigHit也从一个小公司跃升为市值超过传统三大经纪公司的韩娱巨头。
甚至近几年女团的大趋势都偏向于风靡欧美的少女暗恋。流行的BLACKPINK,aespa,ITZY都是这种风格。
但不代表韩国娱乐公司不拓展中国市场。
比如韩国艺人可以在中国开微博,到2020年8月还可以发微博。他们唯一不能发微博的时间是2020年8月到2021年11月。
当时艺人确实不能发微博,但是韩国公司的微博没有限制,所以追梦人的公告就放在合并后的公司微博上。
另外,哔哩哔哩不限制韩国艺人的发展,所以很多知名艺人更新。追梦人也有自己的哔哩哔哩账户,经常更新,有中文字幕,偶尔还有学习中文的视频博客。它被认为是对在哔哩哔哩的朝鲜艺术家的细致描述。
就拿追梦人来说吧,因为它是国内少有的粉丝不多但专门在微博和哔哩哔哩运营账号的组合,而且它在mainland China的营销真的没花多少钱。
而其他的韩国大热明星,在中国也不乏营销,经常出现在各种软文、热搜、营销号上,所以也培养了不少黑的或粉的(虽然还是比国内一些流量明星少)。
每天韩宇圈的粉圈大战依旧激烈恶臭,还有很多集资、竞价、控评、骂战。在此之前,我们还在《韩国明星的原酒吧老板卷款必跑?《原酒吧老板扫除跑路不良事件1000多万》中提到了朴灿烈。
这些粉头能筹到几千万,说明还是有渠道买韩国明星的专辑和周边,甚至送人。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有些热团在国内能卖出几万甚至几十万张专辑(如上所述,每张专辑大概在60元以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毕竟粉圈游戏来自韩国,在中国发展成这个样子也不是偶然。
我只是好奇,为什么所谓的“限韩令”没有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看来“限韩令”只是有限的,而不是完全的。
娱乐产品的供给和限制涉及的方面太多了。
所以“限韩令”是一个有影响的东西,尤其是对电视剧来说,但未必正式存在。有些地区是有限的,但不是完全的。
就这样,“哦!《文熙》的上映,是受“限韩令”影响较大的影视剧领域的一大松动。
但究竟是整部片子松散,还是这部片子只是个例,还有待观察。毕竟年初就有一部中韩合拍电影敲定了,悄悄撤了。
从大环境来看,据报道,“限韩令”是“萨德”在韩国部署的反制措施。现在“萨德”还在韩国,“限韩令”能放宽吗?
“限韩令”恰逢文在寅执政五年,这届韩国政府在中美之间有所作为。一方面,韩美关系维护得很好,比如“萨德”从来没有撤过。另一方面,韩国仍在许多领域与中国保持合作。
例如,2019年,中国工信部宣布,已实施4年的动力电池企业“白名单”将于6月21日废止,LG、SKI等动力电池企业将加快在华布局。LG还在广州大规模扩大大尺寸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生产。三星在过去四年中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投资总额达207亿美元,占该公司过去30年在中国投资总额的40%。
甚至在去年5月,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副总裁李在镕还能不受隔离地参观Xi的一家半导体工厂。当然,这是中国在去年初抑制疫情后,原本计划对外开放的一些关系好、业务往来多的国家的商务人士绿色通道。后来海外国家疫情恶化,连防疫做得比较好的韩国,疫情也严重起来。这种东西消失了。
中国在韩国也有投资。比如最近在韩国上市的韩国最大的电子钱包Kakao Pay,就是蚂蚁集团投资的。
另外,“限韩令”确实有限制,但并不是完全限制,甚至连文化娱乐行业交流都没有被封杀。除了刚才提到的韩国娱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在大陆音乐App上也能听到kpop音乐。中国资本也进入了韩国当地的娱乐市场。一些韩国娱乐公司有中国资本的投资,甚至乐华在韩国也开了分公司。也有很多中国人在韩国娱乐圈发展。
但是文在寅的任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明年韩国又要大选了。我们之前在《一个向家暴宣战、鼓励生育的民族》中介绍过,当时右翼保守派的热门总统候选人尹西月,因为各种不当言论,被左翼进步派的总统候选人李在明超越。然而,几个月后,因为李在明卷入房地产腐败案,民调支持率被尹西月超越。
如果明年尹西月当选总统,以他亲美疏远中国的风格,两国关系会再次转冷。恐怕就算现在取消“限韩令”,也要重新拾起,甚至其他领域的合作也会受到影响。
从小环境来说,别说对韩国娱乐产品的限制,就连中国的娱乐产品是否限制都是一笔糊涂账。有些禁令没有正式的文件,甚至可能没有公布,所以一些文化娱乐产品就被“冷落”了。
近日,著名制作人李质疑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否有权处罚演艺人员并发布“抵制”公告。这件事有争议,我也是吃瓜群众。当然我也不知道哪边是对的,因为我不知道类似的考堵权限怎么界定。
如果我知道,我会发现尺度,不会删除文章。
所以我很难预测“限韩令”会不会解除。当然,不管解禁与否,还是整顿一下韩愈和中国娱乐圈的粉圈乱象比较好。显然,“限韩令”并没有完全遏制韩流中的粉圈乱象。
.GHY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