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几种形式(收入分配的三个标准)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政策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包括五种常见的政策。在这节课中,老师将介绍经济政策之一,收入分配政策。首先看它的定义:收入分配政策是指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针对居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13:31:07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政策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包括五种常见的政策。在这节课中,老师将介绍经济政策之一,收入分配政策。首先看它的定义:收入分配政策是指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针对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大小,为实现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制定的原则和方针。常用的手段有最低工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税收和公共财政支出。

具体来说,收入分配政策要从中国近代史和近现代史整体来考察。但在事业单位经济类考试中,更侧重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三种方式,这也是本课要详细介绍的重要考点。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三种分配模式: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与生产要素直接相关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这些要素必须付出一定的货币,这种货币报酬形成了各种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比如我要开一家火锅店,需要租店面、买机器设备、雇员工、掌握火锅食材秘方等等。这些都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作为民营企业,国民收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来交税;第二部分用于支付员工;第三部分是业主自己的收入,由业主自行决定。

对于生产要素所有者来说,他们所掌握的要素通过不同的投入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收益,所以所有者会尽力让自己的生产要素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所以初次分配讲究效率,需要大家在考试中注意。

再分配是指各收入主体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转移现金或实物的收入再分配过程。它也是政府重新调整要素收入的过程,重点是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例如,自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缴纳社保后,小于等于5000元的工资将不再需要缴纳个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减轻了低收入者的税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纳税公平原则。起征点越高,高收入者在再分配中付出越多,政府可以缩小分配中的贫富差距。一般来说,政府让穷人少收税或者不收税,让富人多收税,然后汇总起来把钱给最需要的人。

最后一种分配方式是慈善机制,也叫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募捐、自愿捐赠等慈善方式进行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它靠的是“精神力量”,追求的是“道德原则”。一个通俗的例子就是我自己捐给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把钱拿走,交给需要的人。

到这里,国民收入的三次分配方式全部介绍完毕,考试当中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尤其是要注意纳税和政府用税收进行社会调节这是不一样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