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赏析

有个朋友曾经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吹牛的本事都是跟老祖宗学的!”此番言论虽有向老祖宗泼锅之嫌,但细想之下还是颇有道理的。毕竟古诗词中有太多的夸张。当然,就吹牛而言,我印象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17:41:09

有个朋友曾经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吹牛的本事都是跟老祖宗学的!”此番言论虽有向老祖宗泼锅之嫌,但细想之下还是颇有道理的。毕竟古诗词中有太多的夸张。当然,就吹牛而言,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白。

《赠王伦》中的千尺潭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王伦对我的爱”,有些不可思议;《一个侠客》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很豪迈,但是古代的武功真的有那么高吗?此外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三千尺顺流而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看过庐山瀑布的人都知道,“三千尺”真的很夸张。

至于古诗词中的夸张,我们不能认为诗人是在乱涂乱画。毕竟这只是一种写作手法。尤其对于李白这样的诗人来说,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夸张是他最大的特点。说到这里,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第十五”。这首诗如下:

秋蒲十七首。十五号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愁似长须。镜中不知秋霜何处。

这首诗的名气不用多说,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推崇的,热爱古诗词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全诗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虽然只有一个“愁”字,但每一句都饱含着哀愁,是“触及灵魂”的。李白为了写出自己不同寻常的悲伤,第一句就来了劈空,直接来了一句“白发三千尺”,令人叹为观止。

WWW .科贸网。组织机构.通信网络(Communicating Net的缩写)

“三千英尺”的头发有多长?一尺等于十尺,三千尺等于一万米。说实话,这个夸张个人感觉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过分。其实大家都可以理解写自然风光的夸张。毕竟有时候自然风光全是天气,云的高度和水的深度其实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用一万米来形容白发的长度,有点太敢写了。

WWW .科贸网。组织机构.通信网络(Communicating Net的缩写)

那为什么这样一首看似不可理喻的诗却能成为经典?也许我们可以从历代著名学者的评论中找到一些答案。李白的文笔用《唐诗直解》中的“语言绝绝”、“韵味十足”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从遣词造句、意境方面来评价这首诗。在《杜丽史通》这本书里,这句话被理解为“心有所短,心有所长”,其实一语中的。《左传·召公三年》一文衍生出“短发长心”的古语。头发稀少是因为心机太多,每天想很多问题。诗人白发苍苍,是因为他们深深的悲伤。所以这个“三千尺”其实是对古义的巧妙运用,是非常巧妙的虚构写法。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三千丈”是虚构的,为什么不用四千丈、五千丈等。,而且还得用“三”这个词?从平仄的角度来看,“三”字确实在旋律上更优美,但这首诗不是绝句,也不是格律诗。而且,按照李白不拘小节的写诗风格,他可能不会把平淡的考虑放在第一位。

“三”字不能换成其他数字的最大原因是,在古代汉语中,“三”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含义。“三”本身就可以表示一个很大的数字。苏轼的《三万醉笑与众》和孟浩然的《胡地三万里》都用三表示大数。同时,古代说人有“君、父、师”三尊,以及三生万物的思想,天、地、人的“三才论”。可以说,三字是众多数字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字,也是诗人使用虚数时的首选。“一日不在,如三秋”便是如此,“且使我,三百碗,一口长饮!”以及“一树三转,无枝可循”。所以李白诗中的3000英尺显然不能换成45000英尺。

除了第一句的夸张,李白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全诗的倒叙,先写头发,后倒映镜子。同时《秋霜》描写白发的写法也很巧妙。就像《美雅诗话》里说的,如果让杜甫写愁,他肯定会低头吟咏,但即使李白写愁,也能写出“三千白发”的气势。这是李白和杜甫的区别,也是李白诗后世难以模仿的原因。你喜欢这首诗吗?欢迎讨论。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DQX43 { display:none; }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