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两个人。先说孙子。孙子,即孙武,名长青,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孙子是对他的尊称,也尊称他为兵圣,“不朽兵家之师”,“
首先,这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两个人。
先说孙子。孙子,即孙武,名长青,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孙子是对他的尊称,也尊称他为兵圣,“不朽兵家之师”,“东方军学鼻祖”。
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齐国内乱后,孙武从齐国加入吴国,潜心研究《孙子兵法》,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孙子兵法》。卫灵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孙武得以会见吴王阖闾。在与阖闾的交流中,他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让阖闾暗喜,有一颗称霸之心的吴王需要孙武这样的人。于是连连称赞,甚至安排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来修法。宫女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很难嘻嘻哈哈的管理。而孙武却通过犀利的手段,成功地让这些宫女们展现了他设计的法律的威力,这让太子阖闾喜出望外,于是孙武作为客串大臣,当上了大将军。
周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楚战争爆发,吴军在孙武的指挥下,率三万大军深入楚国腹地,五战五胜,攻打楚国都城,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传奇,为吴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何吕死后,仍辅佐下一任吴王,称为夫差。勾践在位第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攻打吴国,孙吴诱骗勾践进行反击。越南军队被打败了。越王勾践屡战屡败,无奈之下只好向吴国求和。可以说,吴王阖闾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灿成为大国,都是孙吴一手促成的。
孙武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这本书凝聚了孙武智慧的结晶,阐述了他对战争的认识,以及对战略部署、作战方式、治军方法的看法。正是因为这种先进的军事理念,孙武被称为孙子,与孔子、老子并列。
所以,孙子是孙武,这是一个人。那么孙膑是谁呢?
孙膑,原名孙伯苓,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被鞭笞后才被称为孙膑。他生于A和邱之间,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孙武的后代。他和庞涓是鬼谷子和师兄弟的门生。庞涓认为自己的才华不如弟弟孙膑。他在魏国做官时,私下派人邀请孙膑到魏国。孙膑到了魏国后,被庞涓陷害,捏造罪名实施了刑和刑,就是把孙膑的脚砍下来,在脸上纹上字,让孙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与人交往,施展才华。孙膑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和监禁,但他永远不会出人头地。可偏偏齐国的使者遇到了他,觉得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就偷偷带着孙膑坐车回了齐国。
孙膑在齐国有空施展才华的空间。当时齐国名将田忌喜欢和公子赛马。孙膑发现场上的马实力都差不多,田忌的胜利往往靠运气。于是孙膑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分别处理,这样他才能赢。这是一个机会。他建议田忌提高赌注,并许下诺言。后来田忌赢了,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也被认为是“战略权理论”最早的实际应用。抓住这个机会的孙膑对田忌大为赏识,在齐王面前极力夸奖孙膑。最终,孙膑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田忌攻打魏国。
周宪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赵攻打魏国的盟友魏国,连夺两城,引来魏国的干涉。魏派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首都。这时,赵向齐国求助。孙膑提出攻魏以解赵之围的方案,被齐王采纳。果然,魏军退出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周先旺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齐国和魏国打仗时,孙膑用一个诡计麻痹了军士魏,使齐国军队人心涣散,逃兵无数。诡计得逞,追击假装投降的齐军。在马岭路上,孙膑早已设下埋伏,只等庞涓率领的魏军进入。当庞涓发现不对劲,想要撤退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魏军战败,庞涓在此自杀。了解师兄弟之间的恩怨,最后的结果是孙膑优于庞涓。
据记载,孙膑写过一本兵书。古书叫《齐孙子》,也就是孙膑的《孙子兵法》,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对应的实物,这本书就成了传说。直到1972年,当考古学家在山东临沂的银杏山发掘两座汉墓时,他们发现了大量的4942枚竹简。这些竹简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考古学家将这些竹简命名为“银雀山汉墓竹简”,它写于汉武帝和文婧之间。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浮出水面,为后人研究孙膑军事思想和战国历史提供了真实的史料。
孙武与孙膑,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中国历史,影响了世界历史。直至今日,他们的思想结晶仍能为新时代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他们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但他们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名垂青史的伟人;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