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子 国宝大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子

大熊猫,中国特有的动物品种,胖乎乎的,毛绒绒的,憨态可掬的,非常可爱。其高颜值的外形和搞笑的动作让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成为了他们的忠实粉丝。大熊猫可爱美丽的外表总是让我们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9 22:02:08

大熊猫,中国特有的动物品种,胖乎乎的,毛绒绒的,憨态可掬的,非常可爱。其高颜值的外形和搞笑的动作让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成为了他们的忠实粉丝。

大熊猫可爱美丽的外表总是让我们忽略了它的本质:它其实是一只熊。

大熊猫是熊科的一种动物,属于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大熊猫种,与黑熊、棕熊、北极熊同属一科。

几十年来,大熊猫的精确分类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它与熊和浣熊有一些相似的特征。然而,通过研究大熊猫的遗传密码(DNA),科学家们已经确认大熊猫是一只真正的熊,是熊科的一部分。它在外貌、行走和攀爬方式、头骨特征、重要的社会系统和生殖生物学等方面与其他熊猫相似。

熊科动物

大熊猫的耳朵、眼罩、鼻子和嘴巴、腿、胳膊和肩膀的皮毛是黑色的,其余部分是白色的。这种强烈的黑白对比可以让它们在森林里鹤立鸡群,找到对方进行交配(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只有交配时才会聚在一起)。同时用颜色鲜艳的大色块在竹子或树梢上进行伪装,躲避对手。

黑白相间的皮毛是很好的伪装。

成年大熊猫体长约1.2-1.9米,尾巴长10-15厘米,肩膀高60-90厘米。雄性可以重达180公斤。雌性通常比雄性小,体重约70-125公斤。一般来说,成年大熊猫的平均体重在100-115kg之间。

大熊猫有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但它99%的食物都是竹子。

熊通常是食肉动物到杂食动物。例如,北极熊只吃肉和脂肪,而黑熊或多或少是杂食动物。大约700万年前,古代大熊猫是杂食动物。到了240万年前,它们变成了食草动物,竹笋、茎叶成了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熊猫具有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即无盲肠的短而直的消化道),以及食肉动物特有的基因。他们有时吃鸟或啮齿动物,但99%的食物是竹子。

大熊猫食肉动物没有纤维素酶来消化纤维素。它们如何消化竹子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大熊猫消化纤维素的能力归功于肠道内的微生物。它们的肠道里没有这种微生物,需要从母体中获取。微生物可以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小分子,然后在肠道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提供能量。

大熊猫虽然能消化竹子,但消化率相对较低(因为消化道短而直,限制了微生物的消化潜力。竹子到达消化道末端,未被微生物充分消化就排出体外),所以能量和蛋白质的吸收率很低。为了满足身体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只能多吃,但是效率不够。数量可以聚集在一起。通过大量的摄入,一点一点的积累,达到身体每天的营养需求。这种情况使得大熊猫整天吃竹子,24小时内要啃12-15个小时,每天要吃掉多达30公斤的竹叶、笋和竹茎。因为这种海量的饮食,大熊猫一天能排便40次以上(确实吃多拉多)。

大熊猫的前爪、牙齿和下颚都适应吃竹子。

大熊猫的两只前爪有一个拇指和五个手指。“拇指”实际上是从腕骨生长出来的籽骨。这个小假拇指配合其他五个手指,帮助它在进食时熟练地握住和操纵竹子,几乎就像人类的拇指一样。其他熊没有如此独特的进化拇指,它们的前爪只有正常的五指。

大熊猫的前臼齿和臼齿比其他熊的更大更宽。平臼齿用来压碎和研磨植物纤维。它们还有锋利的犬齿,用来咬碎坚硬的竹竿。

大熊猫的大圆脸是由其强有力的下颌肌肉形成的,这些肌肉从头顶连接到下巴。它们非常强壮,使它们能够很好地磨碎食物,并在消化食物时获得尽可能多的营养。

大熊猫为什么以竹子为主食?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理论:

1.食物短缺导致了熊猫的饮食变化。

几百万年前,因为气候变化,许多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导致大熊猫的食物急剧减少。因为食物短缺,他们找不到足够的猎物来繁殖,所以他们把饮食改为植物。而且由于它行动缓慢,不能快速移动,如果待在地面上,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成年大熊猫的天敌是豺和豹,黄喉水貂以熊猫幼崽为食),所以经常待在树上吃竹子。

2.科学家发现,一种鲜味受体的基因突变对应着大熊猫的饮食变化。

化石研究表明,古大熊猫在700万年前为杂食性,200-240万年前成为草食性。基因组测序显示,熊猫的饮食转变可能是从独特的鲜味受体的缺失开始的。在大约420万年的时间里,鲜味受体基因T1R1发生了突变,使得鲜味受体无法发挥作用,无法感受鲜味。味道在告诉我们喜欢吃什么方面非常重要。鲜味相当于肉中谷氨酸含量高。鲜味感受器的功能障碍改变了大熊猫的食物选择。

基因突变后,原来的物质无法正常表达。

3.一些科学家认为大熊猫更喜欢竹子而不是其他食物。

科学家发现,竹子可能会在熊猫的大脑中产生奖赏反应。就像人吃了某一种食物,觉得很好吃,就像受到了奖励一样。我们喜欢的食物让我们产生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让我们感觉很好。然后,当感觉良好的食物出现时,我们的大脑会记住这种良好的感觉,并鼓励我们吃得更多。竹子中的一些物质可能有助于熊猫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吃竹子会让熊猫的大脑认为竹子就食物而言是非常好的。

虽然这些理论都与大熊猫的饮食改变有关,但是饮食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各种自身以及环境的改变和刺激都会影响食物的选择。所以大熊猫在几百万年前最初食物改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仍是个谜,需要科学家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