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是什么?关于地质年代表的详细介绍

地质时标是将地质地层(地层)与时间联系起来的年代系统,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描述地质年龄有两种方式:①根据生物发育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一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01:44:40

地质时标是将地质地层(地层)与时间联系起来的年代系统,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

描述地质年龄有两种方式:①根据生物发育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一些与生物发育相对应的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龄,它可以代表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阶段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同位素测年用于确定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的年龄,即绝对地质年龄。以此为基础,可以编制地质年代表。

地质表现总共分为六个时间单位,按降序排列:世、纪元、时期、纪元、年代和年代。

相对地质年龄和绝对地质年龄

地质年代学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龄;

二是指每一次地质事件的现在年龄,由于主要采用同位素技术,所以称之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龄)。

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构成了对地质事件和地壳演化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对地质年龄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年代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根据生物发育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划分的。

它基于地层层序律、切割率和生物层序律的公理。

(1)地层层序规律

丹麦医生锡纽根据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实地观察,于1669年提出:“较老的地层在下面,较新的地层在上面。这就是著名的地层层序律,又称地层超覆律。”

(2)切割法

新侵入岩切割旧侵入岩。

(3)生物序列定律

它是由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相同的岩层总是以相同的重叠序列排列,每个连续出露的岩层都含有自己独特的化石,可以用来区分不同时期的岩层。

通俗地说,就是“化石相同的地层年代相同,但不同年代的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绝对地质年龄

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绝对时间,即绝对地质年龄,是由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确定的。绝对地质年代学是一种以绝对天文单位“年”表示地质时间的方法。绝对地质年代学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1)同位素测年法

同位素测年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核衰变规律来确定地质体年龄的方法。已建立的测年方法有:U-Th-Pb法、K-Ar法、铀系不平衡法、Ra法、14C法等。

基本原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物质形成时,与周围环境隔离的放射性同位素(母体)不断衰变减少,衰变产生的稳定同位素(子体)相应地在物体中积累。通过精确测量一个物体中同位素母体和子体的含量,可以根据放射性衰变定律计算出该物体的年龄。由于每种放射性同位素都有恒定的衰变率,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和化学状态的影响,因此可以作为理想的“地质时钟”。

各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别很大,如U、Th、K等。,与地球年龄在同一个数量级。寿命短的,比如14C,210Pb,32Si等。,可用于测定现代地球化学过程的年代。

(2)其他测年方法

比如:古地磁、冷光、裂变径迹、颗粒泥等等。

地质年代学和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学分为六个时间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eon、era、period、epoch、age和chron。它们分别对应于年代、年代、体系、系列、阶段和年代带,代表了年代地层学中地层的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学和地层学单位

地层岩石段(地层)的年代学时间间隔表明有4个宇宙,14个大于5亿年的世,22个亿万年的世,34个千万年的世,99个千万年的世,百万年的世小于世。国际地层委员会(ICS)不使用标准用法: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时代),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

上部和下部修正年代地层单位。早期和晚期修正的地质年代单位。(例:下白垩统对应早白垩世)

年代地层单位;

1.于:最大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在一个时期内形成的地层。太古宙、元谷峪、于先生(按生活型、变质程度和造山作用分为原核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2.界线:一代人形成的地层,根据生物大类的演化特征。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上古生界(鱼类、两栖类);中土世界

3.系列:在一个时期形成的地层,根据较大的生物类别(纲、目)的特征。寒武纪-三叶虫;奥陶纪-矩形石和笔石;泥盆纪鱼类

4.系列:在一生中形成的地层,根据生物类别(科、属)的亚级特征。命名:顶名、中间名、底名或地名。

5.阶段:指在一个“时期”内形成的地层,是年代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时期的划分主要依据属的生物进化特征。梯田的应用范围取决于梯田选用的物种。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建造的阶地一般可以全球对比,比如奥陶纪和志留纪笔石建造的阶地,中生代菊石建造的阶地。底栖生物建造的阶地一般是区域性的,只能在一定区域内使用,比如寒武纪的底栖三叶虫建造的阶地。

阶地边界的层型应处于基本连续的沉积序列中,最好是海相沉积。顶底界限应是易于识别、可大范围追溯并具有时间意义的明显标志面;阶段的上下限代表地质时期的两个具体时刻,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阶段的时间跨度。多在2-10Ma以内。

6.时区:是指在特定地层单位或特定地质特征的时间跨度内,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形成的岩体,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hron。

地质年代学

周(Eon)

自古以来,包括:

显生宙——现代生物存在的时期。

元古代-古代原始生物的时期。

太古代-最初的有机体时期。

hadean——地球形成到晚期大轰炸时期结束的时期。

世代(纪元)

显生宙包括:

新生代-现代生物学时期。也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

中生代——生物体适度进化的时期。也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古生代——古代生物的时期。

时期

显生宙包括:

新生代:

第四纪-地质年代学的最后一个时期。大约从160万年前开始,延续至今。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细分。

第三纪(第三纪)——现在已经细分为新近纪和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白垩纪)——以英吉利海峡两岸命名,主要由白垩层组成。

侏罗纪——以法国和瑞士边界的侏罗山(现译侏罗山)的地层学研究命名。

三叠纪(三叠纪)——最初以德国南部地层的三部分特征命名。

古生代:

二叠纪——最初命名于乌拉尔山脉西坡的彼尔姆,“二叠纪”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德国南部的地层可分为上下两套。

石炭纪——以英格兰高山石灰岩及其煤层命名。早石炭世也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

泥盆纪——以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现译德文郡)的海相岩系命名。也被称为“鱼时代”。

志留纪——名字来源于大不列颠的古部落(志留纪部落)。

奥陶纪——名字来源于大不列颠的古部落(奥陶纪部落)。

寒武纪——以英国寒武纪山脉(现译寒武纪山脉)命名。

从新生代到古代包括:

第四纪

全新世(全新统)

更新世

最近

上新世

中新世的

早第三纪的。比较NEOGENE

渐新世

始新世(始新世)

古新世的

时期(年龄)

全新世从现在到古代包括:

亚大西洋-2500年前到现在

5000 ~ 2500年前的浅海期

大西洋——8000 ~ 5000年前

北方纪——9000 ~ 8000年前

前北半球时期——11700 ~ 9000年前

关于中国前寒武纪地质时代的命名

在2004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前寒武系地质年龄之前,中国学者已经根据中国的地质条件对前寒武系地质年龄进行了命名,这些名称仍然经常出现在中国学者的著作和中国的教科书中。

震旦纪-相当于埃迪卡拉纪。

南华纪——相当于冰河世纪。

青口期——相当于伸展期。

集贤期——等于窄带期和延长期之和。

长城年龄-等于盖层年龄和固结年龄之和。

时序参考表

宙代纪世年代开始主要事件百万年前(SSP)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0.011430 ± 0.00013[3]人类繁荣(参照年表) 更新世1.806 ± 0.005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 人类进化到现代状态 新近纪上新世5.332 ± 0.005人类的人猿祖先出现中新世23.03 ± 0.05古近纪渐新世33.9 ± 0.1大部份哺乳动物目崛起始新世55.8 ± 0.2古新世65.5 ± 0.3中生代白垩纪99.6 ± 0.9恐龙的繁荣和灭绝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地球上45%生物灭绝 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出现 侏罗纪199.6 ± 0.6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 鸟类出现 裸子植物繁荣 被子植物出现 三叠纪251.0 ± 0.4恐龙出现 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古生代二叠纪299.0 ± 0.8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生物灭绝盘古大陆形成 石炭纪359.2 ± 2.5昆虫繁荣 爬行动物出现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现 泥盆纪416.0 ± 2.8鱼类繁荣 两栖动物出现 昆虫出现 种子植物出现 石松和木贼出现 志留纪443.7 ± 1.5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488.3 ± 1.7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 寒武纪542.0 ± 1.0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元古宙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630 +5/-30多细胞生物出现 成冰纪850发生雪球事件拉伸纪1000罗迪尼亚古陆形成 中元古代狭带纪1200延展纪1400盖层纪1600古元古代固结纪1800造山纪2050层侵纪2300成铁纪2500太古宙新太古代2500第一次冰河期 中太古代3200古太古代3600蓝绿藻出现 始太古代3800冥古宙早雨海代3850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物—细菌 酒神代3950古细菌出现 原生代4150地球上出现海洋 隐生代4570地球出现

.LXI44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