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银行卡号能查出个人信息吗 有对方银行卡号能追回钱吗

你怎么想呢?请在留言区留言。建行员工疯狂出售个人资料。近日,淮安警方破获一起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淮安警方表示,犯罪团伙无法通过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4 21:24:19

你怎么想呢?请在留言区留言。

建行员工疯狂出售个人资料。

近日,淮安警方破获一起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淮安警方表示,犯罪团伙无法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获取如此大规模的公民个人信息,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可能参与了这些案件。

经过彻底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与他们合作的银行内鬼。

据建行一名叫丁的员工供述,根据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他每查询一张银行卡,就能获利80至100元不等。光是这点外快,丁一年就赚了30多万。

而且他的任务也很简单。根据买家提供的身份证或银行卡号,可以在银行后台拉取相关银行卡用户的身份信息、电话、余额甚至交易记录。

复制粘贴一秒就赚80-100元。谁能受得了?被警方抓获后,建行员工也这样为自己辩护:

“我只知道出售个人信息的做法违反了银行的规定。我不知道这种做法会违法。”

个人信息卖黑货。

员工只是整个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的第一环。

然后他联系了中间人。为了安全起见,银行的“内鬼”接触的中间人通常只有一两个。中间商下有各种分销商,层层代理,形成了以银行“内鬼”为源头,以大量中间商为中介,通过网络勾结贩卖银行卡相关身份证、电话号码、余额、交易记录等信息的网络犯罪团伙。

因为层级很多,越到产业链末端,信息价格越高。从“内鬼”到销售结束,一条信息的价格可能翻好几倍。除了犯罪风险,没有其他成本,利润很高。

一般都是利用微信群、QQ群等渠道联系上下级,寻找买家。

比如在各种QQ群里长期发布广告,声称只要提供银行卡号或身份证号,就可以查到相关银行卡用户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余额甚至交易记录。

群里的成员用这些QQ号私下交易。只要他们付钱,他们得到的信息就又快又准。

近年来,这种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2019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工作发现,网民“wolinxuwei”在“暗网”交易平台上多次出售银行开户、手机注册等公民个人信息,数量达500多万条。

公安机关经过调查,查明“卧林圩”的真实身份是林。2019年初,林某在“电报”群里认识了某公司安全工程师何某。林某以40万元的价格从何某处购买银行开户、手机卡注册等公民信息350余万条,通过“暗网”出售给经营期货交易平台、销售POS机的费某、王某等人,非法获利70余万元。

2019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发现,网民“雨虹”在“暗网”出售国内某银行个人信息6.02万条。北京市公安局网安部门经过缜密侦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高某。

经审查,高某交代了其利用网站漏洞,非法窃取存储在某银行等单位网站上的公民个人信息。截至被抓,非法获利3万余元。

仅今年4月14日,公安部就公布了10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

。。。

据统计,每年有上亿条公民信息数据从银行系统丢失,警方侦破的只是冰山一角。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用户,并且拥有非常关键的资本信息数据。但如果由于保护不力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会带来财产损失和其他人身影响。最近,许多案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个人信息贩卖可以短期快速获利。目前银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有待完善,疏于对员工的管理,员工法律意识淡薄,使得泄露现象屡禁不止。

除了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公民的隐私也岌岌可危。

比如电商,任何在网上或者app里搜索过的东西,都会立刻出现在相应的购物推荐栏里。百度总裁李彦宏更是直言不讳:

中国的用户更开放,对隐私问题不太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和效率。

相比之下,脸书的8700万用户数据被不当泄露给了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sis),随后FTC对此展开调查,并得出结论,脸书未能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违反了该公司此前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

经过一年半的调查,脸书与FTC达成和解协议,罚款50亿美元,并在内部成立了独立的隐私委员会。

此前,美国已经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美国政府的检查要求,这在中国更是不可想象的。

在互联网环境下,隐私的泄露其实是难以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足够的惩罚和补救措施。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