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名单公布(2022创业板指数查询)

2022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活跃,171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486家公司预披露IPO申报。安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IPO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全球的30%和53%,其中上交所IPO募集金额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3 10:19:22

2022年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活跃,171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486家公司预披露IPO申报。安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IPO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全球的30%和53%,其中上交所IPO募集金额全球第一,深交所IPO募集数量全球领先。

2022年IPO公司冲刺哪些板块?哪些赛道受到资本青睐?哪些领域引领国内资本市场?哪些城市IPO公司最多?新京报贝壳财经用数据带你快速看一下2022年a股IPO的年中图景。

1.上半年,a股IPO募集资金超过3000亿元。

科创企业上市活跃。

2022年上半年,171家公司在a股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融资超过3000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数量减少33.98%,募集金额增加45.7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超募(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超过投资项目实际所需资金)和大规模IPO成为2022年上半年IPO募集资金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这171只新股中,超过一半的新股超额募集。其中,半导体公司纳芯威实际募集资金金额达58.11亿元,超募资金金额达48.31亿元,成为上半年超募金额最大的企业。

2022年上半年,3家公司融资100亿元或以上。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国中海油两家公司正式登陆a股主板市场,融资规模均超过100亿元。中国移动募集资金额最高,达到519.81亿元。此外,晶科能源登陆科技创新板,共募资100亿元。

近年来,注册制先后在科技创新板、创业版试点,上市制度进一步完善,激发了企业上市活跃度。上半年创业板和科创板IPO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上交所和深交所。其中,创业板IPO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到68家;其次是科技创新板,有54家,募集资金额达到1155.56亿,超过上交所主板。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主板募资金额达948.75亿元,中国移动和中国海油募资842.73亿元,占上交所主板的88.83%。

在注册制和多方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涌入资本市场。71家企业涉及35个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最多,达到25家。其中,从事电子设备和半导体产品的企业数量居多。

2.上半年,北京预披露IPO的公司有486家,居全国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486家公司申请IPO。6月份,预披露IPO公司数量飙升至361家,这一火爆趋势延续至7月份。7月1日至7月12日,仅有74家公司向证监会申请。

2021年11月,北交所开业,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拟上市企业114家,北交所“后备军”再次扩军。同时,拟在创业板和科技创新板上市的企业超过100家。

上市最活跃的公司在哪里?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公司注册地发现,上半年pre-IPO披露公司数量前十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的pre-IPO公司数量最多,均超过30家。其中,北京pre-IPO公司数量达到46家,居全国首位。

从全国分布来看,长三角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更加活跃。上半年,江苏pre-IPO企业83家,浙江80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3.上半年新股市盈率高。

平均上市时间缩短至474.7天。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行制度已经全面进入注册制改革,从科技创新板的破冰尝试到创业板改革试点。2021年,正式开业的北交所自成立以来实行发行注册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注册制背景下,新股定价更加市场化,一些发展潜力大的公司更容易被市场看到。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上半年发行的新股市盈率更高,市盈率超过100的企业比例上升至11.54%,其中半导体企业超过一半。此外,两家生物医药企业发行新股的市盈率都在100以上。

与以往的审批制相比,注册制上市审核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平均上市时间大幅缩短。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了2022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所需时间,发现与2020年相比,上市公司申报上市平均需要584.1天,而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平均时间降至474.7天。

此外,2022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上市平均所需时间较2020年大幅缩短。85%的创业板公司从IPO预披露到正式上市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最短284天,最长两年。在2020年注册制实施之前,大部分公司的IPO耗时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甚至有的公司耗时超过两年。

全面注册制有望年内实施,下半年a股IPO按下“加速键”。

2022年,中国证监会制定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落实了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决策部署。2022年6月25日,全面注册制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胡滨表示,下一步全面注册制改革要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根本目标,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

6月30日,安永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尽管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依然存在,但诸多有利因素仍有望扭转IPO发行放缓的趋势。随着经济回暖,以及中国证监会出台加大对疫病相关资本项目的政策支持,下半年企业上市融资意愿增强。全面注册制有望年内实施,新股发行市场化,新股破发或常态化。加上严格的退市和多元化的渠道,将助推良性市场生态的进一步形成,下半年a股IPO有望加速。

4.2022年,有29家企业未通过审核,16家企业被拒。

在注册制的实施下,交易所的市场监管责任逐渐凸显。2022年7月,北交所开出首张罚单,对生物谷资金占用、信息未公开、承诺未兑现等违法事项进行了纪律处分。自1998年以来,科技创新板还对4家公司给予了通报批评,其中4家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问题,2家公司仍存在股东或公司高管违规减持股份的行为。

内部控制、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成为会上询问的焦点。截至2022年7月19日,有29家公司未通过审核。16家公司被否,其中深市主板8家,创业板8家,5家公司暂缓表决。

在被否的16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在审计过程中被询问内部控制及关联交易情况,9家公司被询问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尤其是风险提示中的信息披露。

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企业能否上市的重要指标。排队4年的江苏大丰农商行成为a股市场首家IPO被否的银行。会上,证监会要求大丰农商行结合农商行跨区域展业监管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说明其是否具备综合竞争力,如何在我国利率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保持持续盈利。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