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

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掌握科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它特别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11:34:18

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掌握科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它特别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要求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和教师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形成正确的结论和概念。因此,可以说“发现学习”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好方法。

基本含义

所谓发现式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学习是学生重新发现知识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思维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对。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还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在化学实验室,你可能“发现”了一个专业化学家早就知道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你,你也没有从自己的书上看到过(虽然相关的书上早就写了),所以这是你自己的发现,是真正的发现。你自己发现的这个原理,比别人理解和记忆的要深刻得多。

形成过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行为主义为主的教学在美国还很盛行的时候,苏联的卫星发射震惊了美国朝野,他们对现有的教育不满。布鲁纳等人领导了教学改革运动,其中发现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布鲁纳强调发现是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

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找人类未知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知识的所有形式。本质上,孩子自己或科学家做出的发现,无非是重新组织或改造现象,让人们超越它们去组合,获得新的感悟。

在布鲁纳的影响下,发现学习法在实际教学中以各种形式被广泛采用。此外,这种学习随后与“人才教育”挂钩,这对优等生更有利。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的呼声,这场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教改运动暂停,美国教育开始“恢复基础运动”,发现学习更被人诟病。索贝尔等人对发现学习的基本论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当历史发展到八九十年代,机械、被动、无效的传统教育再次受到人们的批判。在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教学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基础。这些理念已经成为许多教学改革模式的基本理念,发现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以往不同的是,研究者不再把哪种学习方式作为唯一合理的学习方式,而是承认每种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在研究中,研究者不再只是比较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优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和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这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另外,当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模拟技术为发现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计算机模拟可以很方便地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探索情境,而且可以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以引导、帮助学习者完成发现任务。计算机模拟环境下的发现学习成了发现学习研究的热点问题。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