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兴华在1943年写的,那一年是李大钊逝世16周年,所以书名是《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年,军阀张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部入关,以武力威胁正在北
01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兴华在1943年写的,那一年是李大钊逝世16周年,所以书名是《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年,军阀张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部入关,以武力威胁正在北伐胜利的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坚持在京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一九二七年四月九日,他被张逮捕。他依然忠诚不屈。他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于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兴华于1943年李大钊逝世16周年时写的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中、被捕中、被捕后的情况,充分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后的回忆,表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本文是回忆录。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实自然,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李兴华,1911年11月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随母亲赵纫兰生活。1918年夏,我随母亲去了北京,此后一直和父亲住在一起。1927年4月,他和父母被军阀张逮捕,在狱中关了20多天。出狱后的第二天,父亲壮烈牺牲,辍学照顾母亲和弟妹,1931年重返校园。
1933年4月,为父亲公葬奔走,5月,母亲病故后挑起生活重担。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1940年与弟妹一起赴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郁愤成疾,双目失明,1979年病故,终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