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衰退期间,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产出会下降。当经济形势好转时,经济产出(通常以GDP衡量)会增加。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心的是经济的当前产出和长期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
在经济衰退期间,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产出会下降。当经济形势好转时,经济产出(通常以GDP衡量)会增加。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心的是经济的当前产出和长期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关心GDP的涨跌,还关心GDP是否超过或落后于其潜在水平。
输出隙
产出缺口是衡量实际产出与其潜在产出之间差距的经济指标。潜在产出是一个经济体在效率最高时,也就是满负荷运转时,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最大价值。通常,一个经济体的潜在产出也被称为产能。就像GDP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一样,产出缺口有两个方向:正和负;但这两个方向都不理想。当实际输出超过满负荷输出时,输出缺口为正。这种情况发生在需求高的时候。为了满足需求,工厂和工人超负荷工作,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最大能力。当一个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低于其最大产能时,产出缺口为负。负产出缺口意味着需求疲软导致产能闲置。产出缺口的存在表明经济运行中可能存在资源的过度利用或利用不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和失业
政策制定者通常用潜在产出来衡量通货膨胀,并将其定义为没有价格波动压力时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产出缺口就成为衡量经济活动相对需求和供给因素的综合指标。因此,产出缺口也可以用来衡量经济中通胀压力的水平,成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实体经济与通胀之间的重要纽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产出缺口在一段时间内为正,且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则在主要市场的需求压力下,价格会上涨。同样,如果一段时间内实际产量低于潜在产量,需求疲软时价格就会下跌。
失业率与产出缺口密切相关,二者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实施都至关重要。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是指通货膨胀率不变的失业率。失业率与NAIRU的偏离与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偏离有关。理论上,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够试图将实际失业率保持在与NAIRU相同的水平,经济就可以达到最高产出水平,而不会造成资源短缺——换句话说,既不会出现产出缺口,也不会产生通胀压力。产出缺口在政策制定中起着核心作用。对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许多央行来说,维持充分就业是一个政策目标。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产出缺口为零。几乎所有央行都在努力控制通胀,产出缺口是通胀压力的关键决定因素。由于产出缺口有助于确定经济何时可能过热或表现不佳,该指标对货币政策有直接影响。
产出缺口的应用
通常,在经济衰退时,实际经济产出会低于潜在产出,因此会出现负产出缺口。负缺口的存在可能促使中央银行采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防止通货膨胀率低于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在经济繁荣时期,产出的增加高于潜在产出,因此会出现正的产出缺口。这种情况通常被描述为“经济过热”,这将对通胀产生上行压力,并可能促使央行通过加息为经济“降温”。政府也可以采取财政政策来弥补产出缺口。例如,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收来刺激总需求,从而弥合负产出缺口。相反,当产出缺口为正时,政府将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来减少需求和抑制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
经济全球化
在日益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全球产出缺口可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繁荣的世界经济可能会增加一个国家的潜在通胀压力。例如,全球对计算机的强劲需求将导致美国制造商提高面向外国客户的产品价格。然而,由于所有的计算机制造商都面临着强大的全球市场,美国制造商也可以提高其本地产品的价格。这被称为“全球产出缺口假说”,它要求央行管理者密切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潜力。只关注自己的劳动和资本能力是不够的。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全球产出缺口对国内价格有影响。然而,如果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下去,全球产出缺口作为经济指标的重要性可能会与日俱增。
拉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