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产业集聚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马歇尔于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
产业集聚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马歇尔于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很多流派。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理论、熊彼特的创新型产业集聚理论、胡佛的最优产业集聚规模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和钻石模型等。
产业集聚逐渐形成。全区工业企业489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轨道交通装备、航空空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等三个千亿产业集群也在逐步形成。目前,该地区轨道交通装备已聚集了电力机车、时代电气、南车电气等一大批整车和关键核心设备制造商,总销售额达500亿元。
航空空行业拥有AVIC、南航、何山智能(股市买卖点)等重点企业。2011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汽车产业方面,北汽南方基地一厂,年产20万辆,已经实现新车下线。南车株洲所与曙光汽车集团合资成立湖南南车黄海电动车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基地。
成型模式
市场创建模式:
专业化市场最早出现在区域内,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终工业生产过程也向市场附近聚集。在中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那里有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市场,最终形成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
资本转移方式:
一般发生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了贴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而对生产区位进行新的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区域时,可能会引起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在该区域的趋同。这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迁移而来。我们把资本迁移和流动引起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为资本迁移模型。目前,我国有许多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群或集群,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资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
形成类型
聚集:
这是为了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某些优势而形成的工业(企业)集团。通常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原材料集中区、市场集中区或交通枢纽节点。作为一个重要方向,这些区位优势吸引并形成产业(企业)集群。
经济联系集聚:
这种集聚的目的是加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经济联系形成的集聚。纵向经济联系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另一种是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横向经济联系是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部门形成的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几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支持这些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内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根据涉及的地理区域不同,产业转移可以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一些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对当前流行的产业转移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
产业集聚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天优势”。即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这一条件一旦形成并趋于成熟后,再转向其他地区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他认为原来我们所期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工、纺织等产业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会随经济成长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很值得研究。然而,我们认为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它们之间是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