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当我们都在谈论中国56个民族和谐相处的时候,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民族。直到十多年前,我才真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当我们都在谈论中国56个民族和谐相处的时候,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民族。
直到十多年前,我才真正成为中国公民。虽然人数不多,但也算是中国第57个民族了。这个民族到底是什么?这个民族的故事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达曼人的存在不短,如果说,已经快两百年了。两百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喜马拉雅山附近游荡。因为他们居无定所,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这个民族被世人称为“东方的吉普赛人”。
达曼人
这个民族从何而来?这一切都始于乾隆年间大清帝国的一次入侵。今天的达曼前辈是入侵者的一部分,“达曼”一词在藏语中是骑兵的意思,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这群人的起源。
说到那次侵略,就不得不提到尼泊尔的一个部落——廓尔喀。早在14世纪,这个部落就世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境内。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18世纪中后期,廓尔喀部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实力的上升引起了部落扩张的欲望。
自1769年以来,这个部落一直在探索东方和西方。因为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廓尔喀没有先入藏,而是推翻了尼泊尔原有政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沙阿王朝。
由于廓尔喀的强大实力,尼泊尔原王朝没有进行任何顽强的抵抗,建立沙阿王朝的过程可以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古尔卡部落
王朝建立后,廓尔喀的疆域和实力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再加上高昂的士气,廓尔喀的统治者开始空一切。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占领尼泊尔的领土,接连发动对外战争。
廓尔喀的军队直指印度和不丹,廓尔喀的骑兵英勇作战,在战争中屡战屡胜。不断的军事胜利激发了廓尔喀的野心,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喜马拉雅山北的强大帝国。
西藏在清朝虽然属于中国的版图,但由于离清政府的权力中心太远,统治并不十分稳固。不仅缺乏驻防部队,一些地方事务也基本上由西藏地方权贵决定。所以当廓尔喀的军队第一次进攻西藏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1788年,廓尔喀的骑兵来到了北方的西藏。由于当时西藏实行农奴制,寺庙积累了巨额财富。
所以廓尔喀骑兵入藏首先是靠劫掠西藏寺庙。尝到甜头后,廓尔喀骑兵通过掠夺寺庙财富入侵西藏。
此时的清朝正处于国力强盛时期,廓尔喀人并没有像几十年后的欧洲侵略者那样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接到西藏的战报后,清廷反应迅速,乾隆皇帝一怒之下组织大批精锐部队入藏。
虽然廓尔喀骑兵在尼泊尔、印度等地所向披靡,但形成体系的清朝军队,真的是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不一会儿,廓尔喀骑兵就被赶出了西藏。
因为补给线太长,而战场又主要位于高原地区,要想追敌就要翻越很多山。所以在看到廓尔喀的撤退没有再次入侵西藏的迹象后,清军撤退了。
可是谁知道,这个廓尔喀人毫无武德,他们以为只要自己赶紧撤退,清朝就不会明目张胆的越境杀他,于是在1791年,廓尔喀人趁着清军撤退杀了个回马枪,再次入藏劫掠。
这一行动彻底激怒了清廷,乾隆皇帝下令傅康安指挥军队,再次返回西藏,征服廓尔喀的军队。这一次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将廓尔喀人驱逐出境,而是将他们全部杀死。
就像上次一样,廓尔喀人被清廷的大部队压垮了。但这一次,清军并没有撤军,而是继续向喜马拉雅山南麓进军,对廓尔喀人穷追不舍,直到到达廓尔喀人建立的沙阿王朝的首都加德满都。
偷鸡吃米的廓尔喀人要彻底投降,清朝不杀。而是纳入清朝的诸侯国之一,每五年向清朝进贡一次。廓尔喀对西藏的威胁将被彻底解决。
向廓尔喀图派兵
正是在1791年的第二次战争中,廓尔喀的部队撤退太快,很多小部队脱离了主力。由于清军的分割,他们无处可去,只好流落在今天靠近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脚下。
战后,这些被困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廓尔喀骑兵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而是在那里定居下来,开始繁衍生息。这些留在中国的廓尔喀部落逐渐壮大,却很难融入西藏。
因为他们在当地没有土地、牧场等生产资料,就住在当地藏族群众的牛棚、马棚里,打铁干活,或者帮助当地藏族群众种地、收割庄稼、放牧、打零工、做搬运工、做木工等。以此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
作为外地人,他们在经济层面上也属于社会底层,所以虽然他们和藏民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们几乎没有被当地藏民平等接纳,遭受着非常严重的社会歧视。
慢慢地,这些廓尔喀骑兵不再自称廓尔喀人,而是以以前的身份自称“达曼”。今天,达曼的名字从这里开始。
因为战乱,又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只有两三百人的达曼人口并没有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也没有得到重视和认可。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进行了民族统计。由于达曼人的生活区域被封锁,外人对其知之甚少,生活方式与藏民无异,所以这两百人没有被登记为新的民族。
甚至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流浪在吉隆县吉隆沟的达曼,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没有身份证、户口本等重要身份证件。似乎他们不仅被历史遗忘了,也被世俗社会遗忘了。
但由于达曼人长期生活环境的不公平待遇,他们的生活非常贫困,中央政府为他们提供食物,保证他们的基本需求。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逐渐停止了粮食供应,使得达曼人的生活再次陷入贫困。
达曼谁击中了铁
但这一次,他们的困境没有持续多久。几年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对达曼人进行细致的调查。
根据2003年的调查,当时的达曼人基本上居住在萨勒、扎村、吉福三个地区,只有35户,只有154人。吉隆镇合并扎乡和乐乡后,其中30个达曼迁到吉隆镇,只剩下5个达曼还分散在萨勒、扎村、吉福村。
2003年5月26日,达曼人被正式允许成为中国公民,他们被正式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公民身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漂泊200多年的达曼人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
2004年5月,当地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第一批项目资金147万元建设大满新村。
该项目共建设3栋49套,总面积3846平方米,让漂泊的达曼人终于有了一个家。因为达曼人还是有一定的畜牧传统的,工程师在建设新村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新村的布局是带院子的两层小楼。底层一般用来养牲畜,存放草料,二层是供人居住的。房子建好后,政府还出资18万元为每户购买了卡垫、藏式木柜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为了提高达曼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随后投资17万元为每家每户安装了自来水。后来,在党中央和政府大力推动的“电视进万户”项目中,49户达曼家庭第一次获得了捐赠的电视机。
新村建成后,2005年7月大满人搬入新居,国旗迎风飘扬的大满新村成为鸡笼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西藏建设的不断发展,达曼人的生活条件和受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真正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
媒体也开始持续关注这个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小群体。虽然他们的外貌与我们不同,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有着非常强烈的归属感。
今天的达曼人和中国任何土地上的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同等地位和权利,他们的子女可以和其他民族的子女一起接受教育。
或许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漂泊之后,这个被称为“东方吉普赛”的小部落,终于算是在中国落下了根,走上了安居乐业的道路。